线与角重点知识总结 点线角

线与角重点知识总结 点线角(1)

徐光启

机会是命运的影子——苏格拉底

上海,徐家汇地铁站,无数行色匆匆的人群穿梭在繁华与喧嚣交织的城市里,鲜为人知的是,距离地铁站几公里外,便是大明内阁学士徐光启的纪念馆。

夕阳西下,这座古朴的建筑物在人声鼎沸中显得孤寂而清冷,余晖倾泻在馆中央那尊褐青色的铜像上,仿佛诉说着主人的宦海浮沉,以及隐藏于其间的那些引人喟叹的帝国往事…...

作为一名江南传统的农家子弟(徐光启籍贯上海县法华汇,今属上海),在大明帝国276年的夜空中,徐光启无疑是最另类的一颗:他虽为炎黄子孙,却结识了高鼻深目的异域传教士。

1955年,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首先提出“林则徐是满清时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此说法流传甚广,后来更是被直接简化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但是史学界对这一说法还是存在一定争议得。

线与角重点知识总结 点线角(2)

林则徐

有人推崇魏源,因为他见解独到,《海国图志》一书中。魏源提出“经世致用”的宗旨,提倡“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一句“师夷长技以制夷”更是吹响了近代洋务运动的号角。

可是徐启光,先于林公一百多年,就已经开始了“看世界”。

徐启光虽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却毕生致力于数学、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

时值17世纪的帝国,他所展现出的百科全书式的才华,为这个顽固守旧的王朝带来了最后一缕新潮的风气。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却总是那样似曾相识。

一个王朝覆灭前,总是诡异的将所有的机会精准的逐一消亡。

明帝国的覆灭,有太多的原因,今天,且不论后世学者提出的“明末小冰河时代”或“党争、贪腐、”等论调,单从徐光启的悲情人生而言,这座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帝国身死国灭,冥冥之中已被上苍注定。

线与角重点知识总结 点线角(3)

郭居静

01

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徐光启受聘到广东韶州授课。

这次南下,成为他命运的转折点,明代的广东,曾是沿海通商之地,不乏传教士的身影,在这里,他结识了平生第一个传教士朋友:意大利传教士郭居静。

七年后,徐光启赴京参加会试,途中与著名的的耶稣会士利玛窦会面了。

随着与外籍朋友的相处日益加深,他发现,这些传教士身上有着中国先儒所没有的特点:学有专长,技术兴国。

正是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他翻译了古希腊人的著作《《几何原本》,在这本书中,他准确而形象的译出了点、线、直线、曲线、平行线、角、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四边形…

后人难以想象,这些数学课本上耳熟能详的术语,都是徐光启在400年前定下来的。

线与角重点知识总结 点线角(4)

利玛窦和徐光启

倘若此时,当权者能够重视西学,以利玛窦等人悲悯而智慧的天性为契机,积极的开放海外贸易,出口深受西方贵族热衷的瓷器、茶叶、丝绸、香料等商品,便可以有足够的经济体量撑起帝国的财政支出。就如同13世纪的南宋一样,即便在兵力、地域处于绝对劣势的前提下,却用惊人的GDP将国祚延长了一百多年。

历史不容假设,当徐光启在案前专心译著的时候,那位二十几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正躺在在深宫的雕花大床上吞云吐雾,金銮殿下,是一帮喋喋不休的酸朽腐儒。

02

明末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根源在于底层人民的温饱问题。

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江南受灾,徐光启托人传送了番薯种到家乡上海来种植,效果极佳,便撰写《甘薯疏》一书,在江南地区普遍种植。

番薯最初由南向北传播时,因为气候上的差异,留种和藏种成为引种的关键。

线与角重点知识总结 点线角(5)

《甘薯疏》

徐光启总结了生产实践的经验,在其《农政全书》中介绍了用稻草覆盖草木灰的方法,完美的攻克了这个技术难题,为番薯的向北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历史证明,这堪称是明末的一次杂交水稻试验工程,正是由于徐光启的这次技术革新,为一百多年后增长的突飞猛进的人口提供了食物供给,并由此成就就了康乾盛世。

只此一项,放眼古今,唯有21世纪的农业天才袁隆平,可与之比肩。

线与角重点知识总结 点线角(6)

番薯这种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农作物,经过徐光启的传播,与西北干旱少雨的气候环境近乎完美融合,其产量高、耐储藏、易成活的农作物已被列为当今世界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

至今,西北地域的定西市,已成为全国马铃薯三大主产区之一,是当地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诡异的是,历史没有帝国足够的时间,当徐光启引植的甘薯藤蔓还没有爬向关中的黄土地,在一个叫米脂县的地方,聚集了无数饥饿的流民,竖起了不纳粮的大旗。

正是这群人,多年后意气风发的踏入了紫禁城,那一年是甲申年,为首的人,叫李自成。

03

徐光启在汲取西方文化的同时,发现了热兵器的先进性,因此成为西洋火器输入中国最积极的组织者和倡导者。

线与角重点知识总结 点线角(7)

徐光启

天启年间,他与葡萄牙人合作改良了大炮的铸造技术,还引进了炮规、铳尺等先进仪器,使炮的射程精度都有极大的提高。

在他的倡导下,朝廷先后购进西洋火炮40多门,这些火炮大多被安置在战事吃紧的关宁防线上,天启七年,宁远守将袁崇焕用这些炮将进犯的后金枭雄努尔哈赤击成重伤,导致其在几个月后郁闷而终。

这一战果,极大的稳固了边防。

在徐光启所著的《兵机要决.兵法条格》中,他自信的写道:“当今兵惫将弱, 刀枪剑戟,不能制胜,非火器莫能御敌也. 火器神妙全在于制造精工, 又须练习纯熟,施加如意,百发百中, 斯为有用”。

线与角重点知识总结 点线角(8)

红夷大炮

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徐光启的爱徒孙元化担任登莱巡抚,徐光启受命前往主持仿造红夷炮的工作,至该年八月,共制造出大中小各型红夷炮400余门,又专门请洋人担任教官,经过苦心训练,这支受西式训练、以装备红夷炮为主的火器部队已然成为帝国的最有力的屏障。

崇祯四年(1631年)八月,皇太极率清兵进攻大凌河城(今辽宁锦县)。

孙元化急令部下孔有德率领800名士兵赶赴前线。

线与角重点知识总结 点线角(9)

红夷大炮

此时,军队却因给养不足,军士拥戴孔有德为主,发动了兵变,巡抚孙元化在此战中被俘,叛将孔有德念在旧情上,将孙元化放还,但即刻被崇祯问罪下狱。

徐光启虽然努力营救,在崇祯五年,爱徒孙元化依然被下诏处死。经此一役,大明损失军粮无数,徐光启苦心经营的那些火炮军团,也都尽陷敌手。

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心力交瘁的徐光启撒手人寰,他的身后,是千疮百孔的帝国。

关外,旌旗猎猎。

线与角重点知识总结 点线角(10)

清军入关

游牧民族的铁骑,正奔向大明心脏的最后屏障--山海关,漫天的杀气,堙没了落日下的紫禁城,跟着一起的,还有失业员工李自成…

04

稍微总结一下:

徐光启那会儿,上海还是个小渔村,毛都不是;举世闻名,房价贼高的徐家汇,徐家,就是说徐光启家;

点、线、直线、曲线、平行线、角、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四边形…这些几何词都是徐光启翻译过来的;

徐光启是天主教徒,只娶过一个妻子;

番薯经过徐光启的杂交才传播开来,然后中国人口翻倍了;

线与角重点知识总结 点线角(11)

徐光启曾推崇《几何原本》一书,提出了数学的重要性,并预言:“窃意,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即又以为习之晚也,而谬谓于先识余何先识之有?”(见于《徐光启集-几何原本杂议》)1905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校,徐光启的预言实现。

徐光启还在主编《崇祯历书》时,上书数学的十大作用,包括天文历法、水利工程、音律、会计理财,兵器兵法及军事工程、机械制造、建筑工程、医药、舆地测量、制造钟漏等计时器,并建议开展分科研究,设置相应的研究机构。

线与角重点知识总结 点线角(12)

如果留给大明朝的时间充裕,可能就没清朝什么事了。如果他的设想都实现了,我们也就可以提前300年,看到“中科院”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