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几位名将(德国历史上的威登巴赫家族)

德国的几位名将(德国历史上的威登巴赫家族)(1)

电影《茜茜公主》

写作本文所用的参考书籍:

1、The Thirty Years War

作者:C. V. Wedgwood

出版日期:2012年6月

2、The Armies of the Kingdom of Bavaria & the Grand Duchy of Wurzburg, 1792-1815

作者:George F. Nafziger

出版日期:1993年4月

---------------------------

正文:

威登巴赫家族是神圣罗马帝国十大家族之一,起源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的威登巴赫城堡,因此而得名,起源时间是十世纪,开山老祖是帝国的巴伐利亚公国内的一位侯爵贝尔托德,其后代于十二世纪初买下威登巴赫城堡,家族遂以此命名。

在古代德语中,威登,是巨大森林之意,巴赫,是大河奔流激荡之意。

1180年,德国历史上著名的巴巴罗沙皇帝亦即红胡子皇帝弗里德里希一世,讨伐胆敢反抗的诸侯、维夫家族的狮子海因里希,以皇帝的权势和武力,夺其封地巴伐利亚公国,改封给威登巴赫家族的奥托,是为奥托一世。

1214年,皇帝弗里德里希二世又将莱茵王权伯国封给奥托一世之子、巴伐利亚公爵路德维希一世,从此,威登巴赫家族拥有了两大领地:莱茵王权伯国与巴伐利亚公国。

神圣罗马帝国有很多等级的伯爵,王权伯爵是很高等级的伯爵,可以行使国王的权力。莱茵王权伯国,在德语中称为莱茵法尔茨。

从现在的德国地图上看,莱茵王权伯国,在今莱茵法尔茨州一带,巴伐利亚公国,在今巴伐利亚州一带,这两个大州均位于德国南部。

1253年,莱茵王权伯爵兼巴伐利亚公爵奥托二世去世后,其领地被瓜分,长子路德维希继承莱茵王权伯国,次子海因里希继承巴伐利亚公国。

十四世纪初,威登巴赫家族的鲁道夫和路德维希两兄弟,参与了帝国各家诸侯对皇帝大位的争夺,兄弟俩反目成仇,互相征战不休。

1314年,路德维希经诸侯们推选,当选罗马人国王,亦即皇储,离皇帝大位只差一步。他就是德国历史上的路德维希四世。

1328年,路德维希四世加冕为皇帝。

1329年,威登巴赫家族分为长子系和幼子系,鲁道夫的长子系,统治莱茵法尔茨,路德维希四世的幼子系,统治巴伐利亚。

1347年,路德维希四世去世,帝国的威登巴赫朝结束,卢森堡家族的卡尔当选罗马人国王,是为卡尔四世,帝国卢森堡朝建立,卡尔四世于1355年加冕为皇帝。

1356年,卡尔四世为了讨好诸侯,以确保皇位能在卢森堡家族传承下去,确保帝国的卢森堡朝可以千秋万代,于是颁布了德国历史上著名的《黄金诏书》,确立了有权选举皇储即罗马人国王的七大选侯。推选罗马人国王,实际也就是有权推选皇帝,作为德意志的强大家族,威登巴赫家族自然也名列选侯之列,但是,为了打击前朝皇帝路德维希四世的势力,卡尔四世故意没有选择幼子系的巴伐利亚,而是选择了长子系的莱茵法尔茨作为选侯。

幼子系在巴伐利亚的统治一直维持到1777年。幼子系的祖先、皇帝路德维希四世在位时,不但领有巴伐利亚公国,他还通过一系列的政治联姻安排,在其它地方也获得了大片领地:1323年获得勃兰登堡边区伯国,1342年获得蒂罗尔伯国,1345年获得荷兰、泽兰和埃诺等伯国。

1347年路德维希四世去世后,他的六个儿子分别继承了这些领地和巴伐利亚公国,但是,德国诸侯们很现实,失去了皇帝大位的威登巴赫家族,权势不再,其他各大家族,纷纷扑了过来,将这些领地纷纷夺走,威登巴赫家族的幼子系最后只剩下传统领地巴伐利亚公国。

1618年,席卷欧洲的三十年战争爆发,欧洲的天主教阵营和新教阵营,为了信仰,大打出手。新教阵营的盟主不是别人,正是威登巴赫家族长子系的莱茵法尔茨选侯兼波希米亚国王弗里德里希五世,而天主教阵营的盟主则是皇帝斐迪南二世。

幼子系的巴伐利亚公爵马克希木利昂一世,作为天主教阵营的干将,积极协助皇帝镇压新教阵营,1623年,皇帝斐迪南二世褫夺莱茵法尔茨的选侯之位,改封给效忠皇帝的巴伐利亚,巴伐利亚公国由此升级为巴伐利亚选侯国。

1632年,流亡的莱茵法尔茨的弗里德里希五世去世,1648年,三十年战争结束,皇帝战败,莱茵法尔茨又恢复了选侯之位,弗里德里希五世的次子卡尔一世·路德维希继承了莱茵法尔茨选侯国,从此,威登巴赫家族有了两大选侯,巴伐利亚与莱茵法尔茨。

帝国七大选侯变为八大选侯。

1777年,巴伐利亚选侯马克希木利昂三世·约瑟夫死于天花,他年轻轻就去世了,无后,威登巴赫家族的幼子系结束。

长子系的莱茵法尔茨选侯卡尔·特奥多尔,继承了巴伐利亚选候之位,威登巴赫家族的两大领地,在分离了四个半世纪之后,又一次统一了。

1799年,卡尔·特奥多尔去世,其族侄马克希木利昂·约瑟夫,接替他成为威登巴赫家族族长,继承了巴伐利亚选侯和莱茵法尔茨选侯之位。

拿破仑崛起之后,推翻了千年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建立了拿破仑帝国,取而代之,巴伐利亚与莱茵法尔茨,又成为拿破仑帝国的诸侯,不过,各大选侯之位则彻底结束了,因为,新帝国的皇位,不用诸侯推选,而是世袭。

1805年,拿破仑下令,巴伐利亚与莱茵法尔茨,合并为巴伐利亚王国,马克希木利昂升级为国王马克希木利昂一世。

1815年,统治欧洲大陆的拿破仑帝国被海上霸权英国推翻,拿破仑帝国统治下的德意志各诸侯国获得解放,组成了德意志同盟,巴伐利亚王国成为德意志同盟的一员。

神圣罗马帝国的旧皇族哈布斯堡家族,在其家族领地建立了奥地利帝国,奥地利帝国也是德意志同盟的成员,并且是同盟的一号国家。1848年,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即位为奥地利皇帝,这一年,他十八岁,年轻英俊,后世的电影《茜茜公主》中的英俊青年皇帝,就是他。

1854年,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娶了奥地利的邻邦巴伐利亚王国的女公爵伊丽莎白,即著名的茜茜公主,茜茜公主的父母都是威登巴赫家族的成员,她的母亲露多薇卡是巴伐利亚国王马克希木利昂一世的女儿,茜茜公主是巴伐利亚国王的外孙女。

这一年,皇帝二十四岁,茜茜公主十七岁。

结婚后,这对金童玉女幸福了一阵子,生了一子三女,但是奥地利帝国国事不振,他们的婚姻生活的后半段,是不幸的。1866年,德意志同盟的二号国家普鲁士王国崛起,击败了正牌老大奥地利帝国,将其逐出德意志同盟。因为内外压力大,奥地利帝国被迫改为奥匈帝国,在帝国内部,匈牙利人从此与日尔曼人平起平坐,共同成为统治民族。

1889年,茜茜公主唯一的儿子、皇太子鲁道夫,精神崩溃,与女友双双自杀。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不得不改立侄子斐迪南为皇储。

1898年,心情郁闷的茜茜公主在瑞士旅行散心,被与奥匈帝国敌对的意大利王国的刺客刺杀,年六十一岁。

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巡视新吞并的波斯尼亚省,在其省会萨拉热窝,与他的夫人苏菲,双双被邻邦塞尔维亚王国的刺客刺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又不得不改立侄孙卡尔为皇储。

一战激战正酣之际,1916年,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去世,年八十六岁,其侄孙卡尔继位为皇帝,是为卡尔一世。

1918年,一战结束,德奥战败,奥匈帝国瓦解,卡尔一世退位。

巴伐利亚王国在1870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加入德意志帝国。德国大部分地区信仰新教,但巴伐利亚信仰天主教,保持了自己的特色。一战结束,德意志帝国被推翻,巴伐利亚王国也就结束了,德意志建立共和国,巴伐利亚州建立。

威登巴赫家族对巴伐利亚的长期经营,使得巴伐利亚成为德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作为制造业中心,巴伐利亚州的首府慕尼黑遭到猛烈轰炸,最终被美军占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伐利亚恢复为繁盛的工业中心,并主办了1972年夏季奥运会。

如果说,德意志第一帝国亦即神圣罗马帝国是以奥地利为首,讲究生活乐趣;德意志第二帝国、德意志第三帝国是以普鲁士为首,讲究打打杀杀;那么,当今德国就是以巴伐利亚为首,讲究经济发展。当今德国,巴伐利亚州在经济上占据半壁江山,许多德国大企业的总部均位于巴伐利亚,包括西门子、宝马、奥迪、英飞凌、彪马、阿迪达斯等等,在德国足坛,拜仁慕尼黑一家独大,是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加以支撑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