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生之后妈妈要做什么准备(新生儿出生后孕妈要做到)

文/贝贝豆育儿课堂(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俗话说:怀胎十月,一朝分娩。

历经10个月的漫长等待,家里迎来了一名软糯可爱的新成员,爸妈欣喜之余,更怕孩子受到分毫伤害。特别是在出生后28天内,宝宝正处于新生儿期,这一阶段的宝宝非常娇弱,需要细心呵护。

对于家长来说,更是要时刻小心,做到“九禁止”,宝宝的成长才能少受罪。

新生儿出生之后妈妈要做什么准备(新生儿出生后孕妈要做到)(1)

新生儿出生后,孕妈要做到“九禁止”,家长早知道,孩子成长不遭罪

宝宝的降生,不光带来新希望,随之而来的困扰和疑惑也不少。特别是对于没有经验的新手宝妈来说,更是对于宝宝成长过程中的环节要多多上心,这样才不至于拖宝宝发育的后腿。

一般来说,家长要提前知道“九禁止”,这样才能帮助宝宝获得更好的成长空间。

一禁止:禁止挤RT

一些民俗认为,给女宝挤RT,可以有效避免成年之后的RT凹陷。

在这里郑重告诉宝妈,千万不要贸然行动:

这样做很容易诱发乳腺炎,处理不当,还可能导致细菌感染引发败血症。

很多新生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RT凹陷,随着宝宝的成长,这一情况会慢慢改善,最恰当的做法,就是暂时不干预。

新生儿出生之后妈妈要做什么准备(新生儿出生后孕妈要做到)(2)

二禁止:禁止剃满月头

许多老一辈人都坚信,当宝宝满月了,不光要剃头,眉毛也要一并刮掉。这样做能够使宝宝的头发和眉毛变得又黑又浓密。

可事实并非如此。

头发的好坏和浓密程度与满月头没有任何关系,想要毛发旺盛,要靠基因遗传和充足的营养。相反新生的宝宝,头皮很薄很嫩,稍不注意就可能产生刮伤的现象

我们注意保持宝宝头部和身体的干净清爽即可,当然也不必按照长发公主的标准去养育孩子,在宝宝三个月左右,可以安排孩子人生第一次理发。

新生儿出生之后妈妈要做什么准备(新生儿出生后孕妈要做到)(3)

三禁止:禁止蜡烛包

一些老人,会强行将宝宝的双腿双臂顺直,包裹起来,认为这样宝宝能睡得更安稳。

其实,这不符合生理发展需求,紧紧的包裹不光影响皮肤散热,还会导致汗液,粪便、尿液的积存,这些是引起宝宝皮肤感染的重要诱因。

想要宝宝睡得安稳,室温合适,姿势正确,良好的睡眠习惯,足矣。

新生儿出生之后妈妈要做什么准备(新生儿出生后孕妈要做到)(4)

四禁止:禁止绑腿

不少人会这样告诉新妈妈:想要宝宝拥有一双修长笔直的美腿,一定要从出生后便开始绑腿。殊不知绑腿的危害非常大。

双腿被紧紧捆住,很容易因为血液循环不畅而造成生长发育受损,同时绑腿会严重限制宝宝的活动,腿部肌肉得不到锻炼,不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

试着想象一下,将自己的双腿被牢牢固定住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宝宝也不例外,被迫绑腿,也会使得他更加易怒,烦躁。

新生儿出生之后妈妈要做什么准备(新生儿出生后孕妈要做到)(5)

腿型是否美观,与优秀的基因,合理的营养直接挂钩,而非不人性化的绑腿。

五禁止:禁止睡硬枕头

老人认为,给新生儿睡硬枕头,能睡出更漂亮的头型。这里所谓的好头型,就是流行于八九十年代,充分不符合现代审美观的扁头

其实,新生宝宝不需要睡枕头。硬枕头会导致宝宝头部血管受压,血液循环不畅。正确的做法是,出生三个月后,再考虑睡枕头。

新生儿出生之后妈妈要做什么准备(新生儿出生后孕妈要做到)(6)

六禁止:禁止频繁亲吻宝宝

人类幼崽虽说很可爱但也很稚嫩。父母在亲吻宝宝时,身上所携带的细菌,很容易导致宝宝感染,甚至生病。

和宝贝贴贴脸,给他来个舒适的全身按摩,把宝宝拥在怀中,同样可以起到表达爱意的效果。

新生儿出生之后妈妈要做什么准备(新生儿出生后孕妈要做到)(7)

七禁止:禁止大力摇晃哄睡

摇晃哄睡,是不少家庭代代相传的哄睡绝技,但也是存在潜在风险的错误做法。

频繁大力的摇晃,对小宝贝可是巨大的考验。如此做法,可能造成颈部肌肉和韧带的损伤,还会使脑部出血暂时性充血,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困难,甚至昏迷。

新生儿出生之后妈妈要做什么准备(新生儿出生后孕妈要做到)(8)

八禁止:禁止过早竖抱宝宝

专业人士曾不止一次告诉大家过早竖抱宝宝的危害:

三个月前的宝宝,脊椎还未发育完成,颈肩部肌肉的支撑力也比较差,过早、频繁竖抱宝宝,很有可能会影响到脊柱发育。

新生儿出生之后妈妈要做什么准备(新生儿出生后孕妈要做到)(9)

九禁止:禁止用母乳给新生宝宝擦脸

据说,牛奶可以让皮肤变得嫩滑,比牛奶更有营养的母乳,效果更好。不少妈妈便用母乳给宝宝擦脸,希望宝宝的皮肤变得更白嫩。

这里告诉大家:出生不久的宝宝,皮肤偏黑、偏红都是正常现象,等满月后,宝宝的皮肤会逐渐变为人见人爱的牛奶肌。

除了每天帮宝宝洗干净脸,并涂适量的婴儿润肤霜就足够了。

新生儿出生之后妈妈要做什么准备(新生儿出生后孕妈要做到)(10)

育儿寄语:各位宝妈,避开这些错误的带娃方式,宝宝少遭罪,快乐更成长。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