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贵群今日小桃源(陈贵群今日小桃源)

陈贵群今日小桃源(陈贵群今日小桃源)(1)

今日“小桃源”

陈贵群

春寒料峭,大年三十的清晨,我们一家三口从县城出发,去20里开外素有“小桃源”之称的老家过年。

轿车奔驰在临河而建的蜿蜒的沥青路上,群峰后退,20分钟后来到小水村的腹地——石笋。两个月未到这里,一个能观小水产业园全貌的观景台已悄然屹立。

我连忙下车,头顶艳阳拾级而上,登上观景台的至高处,闭上眼,伸出双臂原地转一圈,轻吸着清新的空气,睁眼:观景广场干干净净。在不经意间感受到人们的素质和觉悟在潜移默化中渐长。

听老乡讲,喜欢锻炼身体的乡亲们已把广场舞跳到这里来了。这儿既开阔,又不扰民,空气还很清新,的确是个适合锻炼身体的好地方。

举目眺望,小水四面环山,东面奇峰耸峙,南面绝壁千仞,西面山脉连绵起伏,北面层峦叠嶂,形成一个小盆地。山上树木葱茏、草木榛榛,山山有溶洞,处处涌清泉。“盆底”的东边和西边各有一条小河,清澈的河水缓缓向北流去,在新桥交汇,流向落鸿河。

一座座楼房不规则地散落在半山腰、公路旁、小溪边,它们不似城里的水泥森林那般胀眼,而是给人一种养眼的美感。环视这些房屋,欧式的、中式的各不相同,各有千秋。这是那些勤劳致富、又善于接受新事物的小水人借鉴外面的建筑风格,按自己的喜好修建的风格迥异的楼房。

这些漂亮的楼房是小水村的一大亮点。记得20多年前,小水村的党员现任小水村支部书记的何彬,刚当兵转业回来,那时的小水还是只有一条毛公路通向外面世界的闭塞之地。在老山前线打过仗、立过功的他,带着本生产队的10多个年轻人去山东大连做工地。他们挖到第一桶金后回来就是改造房屋,用在外面学到的技术建房。当一座座高楼在该生产队拔地而起时,迎来其他生产队无数村民羡慕的目光;当他们出钱出力为该队的孤寡老人赵正全建造新砖房时,更是受到村民们的赞叹。

于是,其他生产队的很多村民在他的带领下跟着去北京、到上海、跨浙江、奔大连……他凭自己的诚实守信、军人风格获得陌生老板的信任,承包工地,建楼房、搭茅架,在外奔波10来年,每年年底结账,大伙都揣着一叠叠厚厚的钞票回家。他带出去挣钱的村民工最后达到近百人。范围由本队到本村最后到本乡,在当时的小水乡掀起了外出做工地的热潮。2018年,精准扶贫项目——危房改造,回乡当了村支书的他,晚上去做不愿改造危房的贫困户的工作,白天去为他们跑资金。时至今日,破旧的房屋在地球的这个小角落已不复存在。

金黄色墙体的小水幼儿园在众多漂亮的房屋中脱颖而出,它是两年前教育资源整合,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小水中学撤并到古蔺县中城中学和古蔺县东区实验学校,小水小学搬迁到占地13亩的中学校园后,国家耗资300多万元,把闲置的原小水小学改造而成,作为古蔺县第一幼儿园的分校。通过改造与精美包装,美与品位叠加的幼儿园像一个童话世界,一间间童话屋子是众多农村孩子的乐园。小水原本就是一个文风鼎盛、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地方。高质量的教育从孩童开始,让农村孩子也享受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此刻,我眼前闪现出“小水一滴,融书香墨韵”。

俯视脚下这片热土,它已不同于往昔。千百年来这里都是种产量不高的玉米和稻子,只能解决人们的温饱,要想致富,只有背井离乡去打工,不能打工的只有守着那一亩三分地勉强度日。自2014年脱贫攻坚以来,物质扶贫和智力扶贫在这片土地上发酵、酿造。扶贫干部们不断为老百姓寻找脱贫项目,他们根据不同的土壤和海拔,带领乡亲们在小水这片“一山分四季,十里几重天”的土地上选种了成片的脆红李、天麻、金银花。这些农作物给人们带来很大的收益,为乡亲们的脱贫致富起了巨大的作用。

在观景台瞭望,最引人注目的是那5000亩花椒基地和阡陌纵横的机耕道。这花椒基地,是去年小水村第一书记何宗辉为了让农民土里刨金、提高收入,探寻到的一个新项目——实行土地流转,种植花椒。曾任古蔺县委书记、退休多年的他本该在城里安享晚年,但他却时刻惦记着乡亲们的衣食住行,时刻想着家乡的发展。84岁的他,还在发挥着一个老党员的余热,用言行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种植花椒这个项目,他不辞劳苦,与小水村支部书记何彬通过多次调查研究,组织人到江津实地考察、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小水村委班子成员无数次会议、无数次商讨,不懈努力、磨破嘴皮、耗尽心血,完成了这5000亩花椒基地的土地流转,使种植项目尘埃落定。

此刻,层层梯田上的每株花椒苗都有一面守护它的金黄色小方旗,它们在阳光下整齐地随风舞动。白亮亮的机耕道服务着成百上千的花椒树,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这5000亩花椒将让更多乡亲的钱包鼓起来。

小水村去年年底被评为省级示范村,应该说是实至名归。因为,家乡有许多诸如何老书记与何彬支书这样的一心为民众谋利益的党员干部,为让家乡的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呕心沥血。现在,家家户户的耕地都成了致富的产业园。望着乡亲们流血流汗打造的保护水土流失的石河堰;岩头上、鸡公岭这些老荒坡被串联打造成的观景台;目睹给农户带来高收入的纵横交错的一片片产业园区;瞧着刚规划的蓝图:过漫水桥溯河而上,将把荒草丛生的河岸打造成鲜花盛开的步游道;过燕子桥,沿东边的庙坪河岸打石梯路到达龙洞,作为旅游步道。小水胜地处处是财富处处是风景。

清朝儒生李啸斋写的竹枝词·小水:“蔺南小水倍清闲,水陡岩巉别一天。万里烽烟吹不到,人间竟有小桃源。”被称作人间“小桃源”的小水天蓝地绿,在万象更新、资源共享的今天,她作为古蔺的后花园,不仅让家乡的人们过上富足的生活,还将向世人展现出她的美,更在新农村新气象中起着示范作用。

美如画的“小桃源”,是很多人生活的理想之地。我思忖,家乡那些在外打工挣钱养家的人,一旦回到故里,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土地,足以让他们勤劳致富,这不仅能留着他那颗漂泊的心,也一定留得住他的人吧!

作者简介

陈贵群,女,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古蔺县彰德街道小水小学校教师。曾在《中国酒》《中国食品报》《泸州作家》《古蔺文艺》《古蔺教育》等报刊发表散文、小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