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难忘海口游(郭进拴游凤凰古城)

郭进拴|游凤凰古城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是一部散文化和诗化的小说,描写的是世外桃源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物。这是一首倾注了作家心血和灵魂的抒情诗,一幅关乎湘西文化和习俗的水墨画,一支悠扬深远、意味深长的古琴曲。小说成书于1931年,当时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有思想和远见的知识分子都在思考民族的前途和人性的发展。沈从文相信“美在生命”,他试图通过再现一个近乎完美的湘西小镇,来反驳都市文明的喧嚣和伪善,期待人性回归自然和本真。他说过:“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沈从文不求闻达,不慕虚荣;他追求的不是名利,而是人性和人生。凤凰是个美丽安逸的小城,风景好,民风淳朴。这里不仅有古朴的气息,而且还有浓郁的古镇文化。清晨和夜晚的凤凰最美,氛围特别好。 湘西四季的气候都很适合出行,但七月或九月到湘西旅游还可以赶上苗族农历六月初六的大型歌会或立秋的赶秋节,届时可以感受少数民族的特色节庆。 凤凰古城的春天,气温在20度左右,天气很好,放眼望去,一片绿色,早上起来还能看到雾气重重的沱江美景,正所谓烟雨凤凰,天晴有利于苗族、土族人做做商业,忙忙农活。此时也可以让你充分体验一下民风民俗。 冬天去凤凰山虽然人少,但是天气还是比较冷的。从城北汽车站乘1、3路公交车或步行可到达,门票148元。凤凰紧邻沱江而建,吊脚木楼布满山坡。这里是文学大师沈从文的故乡,他曾在《边城》中描绘过它素朴而迷人的风情。凤凰确实是个文艺青年集中营,各色各样的小玩意,咖啡馆清吧酒吧临江而建,小清新中不失古典雅致,靴子叩响石板砖的清脆声让人不忍打破深夜里的那份宁静,却又故意如此似捣蛋小孩一样欲引起古城的关注。有一座古镇的建筑格局是按照一只飞腾的凤凰建造的,每当夜晚灯火燃起的时候,站在镇东面山上俯瞰,网状般的街道便可勾画出一只展翅的火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西南边,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聚集县。这就是历史悠久的凤凰古城!几千年的风风雨雨,铸就了凤凰独有的宁静与恬淡。这座埋掩在群山中的古城走过了盛世繁华,走过了岁月斑驳。一切的一切也只有脱落的红墙和青灰的陶瓦能够带我走进你的世界。

  萧条惨败的护城墙与风骨依旧的檐脚在千年后以同样的时刻和方式呈现在我眼前。在那一刻,湖南潮湿的空气中弥漫出一股岁月扬尘,繁华不在的味道。让人只觉呼吸一窒,红了眼眶。在凤凰山,群山在沉睡,草木在静静地聆听游人的欢乐。也许,真正亘古不变的不是画像上“轻罗小扇扑流萤”的美人,也不是釉色斑驳的雕栏玉砌,而是凤凰的一山一草一木。伫立在这小小的凤凰城中,远望那一片碧青,只道心神宁静,生亦自然。

  俗话说山水相逢。沱江就这样突兀地出现在群山之间,仿若遗世独立的游子,孤独寂寥地穿过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执拗地走向天涯。泛舟江上,江岸两侧的古楼迷离了双眼。古楼下近水的阶石被岁月啃噬,早已失去了原有的古韵。江水汨汨,穿过细小的裂缝,润泽了那一方青石,一米阳光。

  有人说,远古的图腾上,失去了神龙的凤凰就是今日的凤凰古城。空灵的苍穹下,凤凰城向人们昭昭地挺起胸膛,道:“我!凤凰!有龙脉相护,何人敢非议于我!”君主帝王的铮铮傲骨在此刻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那碧青的一片,真真像一条巨龙盘卧在凤凰城外,永远守护在凤凰身边。只不过,这是一条被斩断的龙脉,那个出类拔萃、青史留名的帝王听不见凤凰的悲泣,看不到凤凰的凄凉。时间的蹉跎带走了凤凰的明丽与繁华,它像一个白发须髯的老者,向匆匆的行人淡淡地诉说着,自己或迤迤或萧条的过往。

  沧桑与辉煌随风而逝,在这片古朴的土地上究竟有多少旧事风尘被散落在风中?有多少喃喃低语被时光遗忘?凤凰、凤凰。即使岁月消磨了你的容颜,你仍是我心中最美的古城。

春日的一天,我追随一朵浮沉的木棉花,沿着沱江,邂逅了你,宁静的古城——凤凰城。那朵红英的凋谢,却染绿了你的一江春水。这时候,便是凤凰苏醒的早晨了。拈几片青柳,听几曲笙歌,望一簇烟村吊脚楼,信步于石板古道,古城楼呈现在视野中。古城楼老了,几片残瓦掩不尽它明朝时的辉煌。想当初它历经多少风雨,书写多少荣光!只是如今,古城楼,你远离了游客中心的喧嚣,衰杨败荷掩映后,没人能听见你殷殷的呼唤,以及盘绕在你身边悠悠的风!

石桥古道边,是几棵老迈的古树。它们也许还没有接收到春姑娘殷切的召唤,光秃秃的树枝直指苍天,仿佛一位垂暮老人无力的眼。天朗气清,绿了沱江水,醉了远足人。凤凰古城是围绕在水边的一座古城,那里的房子不是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而是颇有些古典风味的低矮的建筑。最有特色的是吊脚楼。吊脚楼的一端建在岸上,另一端却悬在水面上,下面由无数根木头支撑着。木头扎在水里,看起来是那么弱不禁风,让人不由得心惊胆战。那条看起来又宽又平的大江就是沱江,淡绿色的水面上偶尔泛起阵阵涟漪,会让人感到一种久违的亲切感。顺着江边的用石头铺成的小路往下走,眼前出现了一个古老的水车,多像儿童乐园的摩天轮呀!它一圈一圈地转动着,不停地有晶莹的水花被带上来,从空中向外抛去,水珠落在水面上,激起了一个个小水涡,让人感到赏心悦目。

大街上有很多漂亮的姑娘,身穿鲜艳的民族服装,说说笑笑地从我们面前走过,给古城的傍晚增加了许多美丽的色彩。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夜幕笼罩了古城。让人欣慰的是,即便是晚上,凤凰古城还是那么迷人。红色的灯笼挂上了屋顶,霓虹灯也在不停地闪烁,美丽的沱江两岸灯火辉煌,我们也换上了苗族服装,在这炫彩的夜晚拍照、留念。

沱江上有美丽的虹桥和小巧的跳脚岩。“虹桥”,它是一座桥的名字,不是彩虹组成的,但比悬在半空中的彩虹还美丽。它架在一条清澈的沱江上,有上下两层,我进入上一层,观察沱江两岸的景色,一排排红灯笼,一间间摇摇欲坠的吊脚楼,我仿佛来到了一个人间仙境。跳脚岩,说是“岩”,其实就是两座“桥”。最初的那座叫跳岩,以前是东北向进入凤凰古城的主要通道之一。跳岩全长一百米,十五个岩墩依次横列在沱江河床上,墩与墩之间相距五米,上面用木板搭铺,木板再用铁链捆牢,固定在河两边的铁桩上,以防被洪水冲走。旁边还有一个跳跳岩,由两排石墩组成,一高一矮。当地人说这表示一公一母的意思。两座桥都不宽,人走在上面要相互侧身谦让,才能不掉下水。我在上面走了几次,真是既惊险又刺激。跳岩的下游有一架水车在不停地转动,水车旁有时还会有一些苗家妇女在洗衣服呢!当然,沱江上不时也会有一些乌篷船在慢慢地游动。沱江的两侧有许多吊脚楼和柳树。吊脚楼和柳树倒映在清澈的江水里,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凤凰古城有很多 石桥古道边,古时候这些巷子都是繁华的街道。巷子里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街道两边有很多苗家妇女在卖东西,有卖苗家银饰的,有卖姜糖,还有卖苗家腊染的……叫卖声此起彼伏,非常热闹。

说起吊桥,它可是凤凰古城的一大奇景,吊桥也可称为摇晃桥,之所以把它称为摇晃桥,因为桥是用木板塔成的,悬在空中,两边用铁链拴着,只要你身体稍微摇晃一下,桥便发出个咯吱的声音,非常的害怕,你如果不走这个桥,那就要爬七百多个台阶。

第二天,我们去凤凰古城最古老的苗家山寨,这个寨子只有通过水路才能到达。我们下船又上山才到达寨门口,苗家人却拦着寨门让我们对歌才能进去。你一首苗歌我一首山歌对唱着,还参加了苗家的婚礼。中午还品尝了苗族的风味佳肴,观看了丰富多彩的苗族歌舞。

第三天上午,我走访了沈从文故居。那是一幢湘西民居风格的建筑,二进平房,头进为三间青砖瓦房,中间一间装有通间板门,门楣挂着一块“沈从文故居”横匾,大门两侧各立有一块石碑,一块碑上刻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沈从文故居”,另一块碑上刻的是《沈从文故居简介》:沈从文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故居位于凤凰古城中营街24号,房屋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沈从文在此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故居为一幢四合院式的平房建筑,占地面积411平方米,平面布局为二进。室内装饰十分考究,是南方宅院的代表建筑。

走进大门,屏风上挂着一块木板,黑色木板上用金粉写着一篇《沈从文先生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祖母刘氏是苗族,母亲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沈从文的身上流淌着湘西多个民族的血液。沈从文4岁识字,6岁上私塾,15岁时参加土著部队,行迹遍及沅水流域,20岁时﹙1922年﹚离开湘西闯入北京,一面学习,一面开始文学创作。1925年在北京香山慈幼院图书馆当办事员,以后辗转于青岛、上海、武汉、北京、昆明等地从事文学创作或执教于多所大学。一生著有9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行散记》《从文自传》是他的代表作品。他的大部分文学作品以湘西苗族的生活为蓝本,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晚年从事历史文物研究,发表过多篇文物专著,他以十多年心血写成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页空白。沈从文先生从边城走向了世界,为祖国为民族争得了荣誉。

流纱瀑布,高达216米。大部分时候,瀑布从绝壁之上腾空而下,极高的落差,流水到了下面就散落成流沙状。游人可以沿着两边山路,从瀑布下走过,淡淡的水若雾似纱般纷纷扬扬飘下来,感觉如进入水帘洞一般,有丝丝细雨,浸入心脾。如细沙般的水珠随着风,吹在脸上,手上,草丛间,石头上,奔到底,便汇成了瀑布下那湛蓝的湖。从正面仰望瀑布,好像瀑布是从云端飞流直下,可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沿潭畔走至瀑布里去,象是猴王钻进了水帘洞。从瀑布背后观瀑布,只看见瀑布是从一个半园形的“月亮岩”上飞泻下来的。瀑布在飘、舞、进、退,如浪、如波、如纱、如练。由于峡谷变幻莫测。当阳光照射时,瀑布上帘便生出七彩长虹。彩虹随着水珠往下飘落。

夜幕已降临,古城退去了白天的喧闹。我站在吊脚楼的观景阳台上欣赏夜景:街巷里行走的人似乎放慢了脚步,显得安静了许多;江水在月色的照耀下,没有了白天的气势磅礴。此时的古城灯火辉煌,变成灯的天地、光的海洋。在暮色中,灯光打破了黑暗,非常夺目。古城仿佛是两只惊醒的凤凰在夜空下盘旋,真是美极了!我不由地感叹:凤凰古城的夜景真是美不胜收呀!你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湘西的山水间,你是中国最美的古城……

凤凰的美,除了风景之外,更多的在于小城里的人。无论是本地人、店家还是流浪艺人,在他们身上都有一种闲适散漫的充满生活情调的感觉。因为这样一群不约而同聚集在这里的人,小城里被这种田园般的气质所笼罩着,仿佛真的成了世外桃源。这座城的外表可能与其他古城没什么差别,给人的第一感觉可能十分商业化,但只要多转悠一会儿,等夜幕降临,你就会发现她的与众不同,就会发现原来在这里悠闲、自由、恬静与商业是巧妙融合的。作为一个北方的人,可能更向往这种小桥流水、小城故事的感觉把...来这里,你可以发呆闲逛,逛逛喜欢的小店,逛逛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也可以坐在酒吧,听听音乐,感受夜晚小城别样的风情。读沈老的作品,尤其是《边城》,同样到处都是水,爱、美和人性融合到边城的溪水里,从容而持续地流动,令人沉醉。游船随着波浪的起伏左右摇摆,我把手放在冰凉的江水中,闭上眼睛,感受着水从手指缝间滑过时的柔滑、惬意。摇船的大叔也放声唱起了山歌,嘹亮的歌声在水面上久久回荡。几只鱼鹰安静地立在水边,好像在驻足倾听。波光潋滟的沱江两岸布满了酒楼茶肆和一家家名字奇特的旅馆,古朴的建筑在青山绿水的衬托下,更显出了古城的宁静和繁华。听着原汁原味的苗家山歌,感受着古城的美丽,我真想让时光停留,让美好的瞬间在江面上定格!

时至中午,我们来到虹桥附近的苗家饭店享受可口的美餐。又香又辣的血粑鸭端了上来,让我和小伙伴们大饱了口福,满意而归。

快要返程了,给亲朋好友捎点什么作纪念呢?看,挨家挨户的店铺门口都堆满了姜糖,大街小巷都有老婆婆手工刺绣的荷包、香袋,还有形状各异的银手链、银手镯……让人眼花缭乱,你随便挑一样带回去,都会让你的朋友感到惊喜。

左转转,右逛逛,天色不知不觉暗了下来,坐在回去的大巴车上,回忆着古城的一切一切,我在心里默默地说:“再见了,凤凰古城!愿你的明天更美丽!”

郭进拴难忘海口游(郭进拴游凤凰古城)(1)

郭进拴难忘海口游(郭进拴游凤凰古城)(2)

郭进拴难忘海口游(郭进拴游凤凰古城)(3)

郭进拴难忘海口游(郭进拴游凤凰古城)(4)

郭进拴难忘海口游(郭进拴游凤凰古城)(5)

郭进拴,1958年5月出生,笔名"智泉"、"郭笑"。河南省汝州市临汝镇鳌头村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1987年毕业于中国文学函授大学,1993年结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作家班,1998年结业于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1980年参加工作,曾任《乡音》主编,《豫西报》副刊编辑,《风穴文艺》《沧桑》执行主编,汝州市作家协会第一副主席兼秘书长,河南省平顶山市文联创研室主任,平顶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华夏风情·观音文化》执行副主编,《大香山》执行主编,《河南报告文学》主编,《鹰城》《尧山》总编辑。现为《文艺界》《智泉流韵》《文学艺术家》《豫西作家》总编辑,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中华网络作家协会第一副主席兼秘书长,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会员,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文艺创作专业委员会委员。策划并组织了中国作家石人山笔会、中国作家温泉笔会、全国网络作家西安笔会、全国报告文学学会年会、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会、天龙山笔会、中原不锈钢笔会、宝丰肖旗笔会、皂角树笔会、平顶山市首届报告文学大赛、“圣光杯”、“中原不锈钢杯、“天晟杯”、“金庚杯”、“孝贤杯”、“慈善杯”、“全国战疫”征文、“老区建设杯”征文大赛等全国、全省、全平顶山市的大型文学活动,发现和培养了大批文学新人,推出了一批精品力作。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1年加入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一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美女山,美人河》《村魂》《观音菩萨传》《风雨龙潭情》《命运》《天地人心》,散文集《六十岁说》《童趣儿》《汝州风貌》《乡情老更深》《人间真情》《新城美韵》《月是故乡明》,长篇报告文学《磊裕烽火》《湛河大决战》《从市长到死囚》《运锦之路》《岁月芬芳》等共60余部,累计发表作品2500多万字,有194篇(部)作品获奖。其中《湛河大决战》获全国庆祝建党80周年优秀报告文学一等奖,剧本《无品乡官》获《中国作家》一等奖,《鹰击长空》获《人民文学》二等奖,长诗《寒夜哭母》获《文艺报》一等奖等。1992年获河南省首届优秀文学组织工作者奖。2005年被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宣传干部荣誉称号。2011年被世界科教文卫组织聘为“世界科教文卫组织首席艺术家”,2013年被世界科教文卫组织评为金奖艺术家,业绩被收入《大不列颠艺术家百科全书》大型社科文献典籍,发行全球。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化工作者。个人传略被收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辞典》《中国作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等。

郭进拴难忘海口游(郭进拴游凤凰古城)(6)

郭进拴难忘海口游(郭进拴游凤凰古城)(7)

郭进拴难忘海口游(郭进拴游凤凰古城)(8)

郭进拴难忘海口游(郭进拴游凤凰古城)(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