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地震名词需知道什么 这些地震名词需知道

这些地震名词需知道什么 这些地震名词需知道(1)

地震突发 • 该怎么做

这些

地震名词

需知道!

地震预警

地震预警是灾害性地震已经发生,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没有到达的地方进行警示预告,并紧急采取行动,防止地震次生灾害的发生。地震预警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地震已经发生了,二是有较好的信息判断是一个具有破坏性的地震。

地震发生时,由于在一定震中距范围内存在着纵波和横波的到时差,纵波先到达地表,人们会先感到上下颠簸,随后才感到横波到来时的左右晃动。这种提前到达的纵波可以视为地震预警信号。如果在短暂的预警时间内,赶在破坏性更强的横波到来之前采取合理的避震方法,就可以避免更多伤害。

震 级

这些地震名词需知道什么 这些地震名词需知道(2)

从最开始对新冠疫情的猝不及防,到全民抗疫的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从最开始对新冠疫情的猝不及防,到全民抗疫的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再到实现疫情防控常态化,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抗疫经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

地震震级是对地震能量大小的相对量度,简称震级, 在实际的地震监测工作中,一次地震的震级是根据多个地震台计算结果的平均值确定的。

震级是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它代表地震的能量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越大,能量也越强,影响的范围和造成的破坏也就越严重。用电灯打比方,震级值就相当于电灯的瓦数值,瓦数越大,电灯可以照亮的范围和亮度就越大。

弱 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 强 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和震中地区的地形构造及建筑性能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 震:震级大于或等于6级,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震中和震中距

这些地震名词需知道什么 这些地震名词需知道(3)

地震震中是指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震中距是指震中至地面某一指定点的距离。例如,汶川地震的震中在汶川县映秀镇附近,成都市的震中距为 80千米,北京的震中距为1 534千米。

震源和震源深度

这些地震名词需知道什么 这些地震名词需知道(4)

震源是指发生地震的源,即地下岩层断裂错动的地区。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是震源深度。目前有记录的最深震源达720千米。同样震级的地震,震源越深,影响范围越大,地表破坏越小;震源越浅,影响范围越小,但地表破坏越严重。

按照震源的不同深度,通常把地震分为三类:

1)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千米的地震。

2)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千米到300千米范围内的地震。

3)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千米的地震。

按照地震发生在地球内部的不同位置,还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两类:

1)板内地震:发生在板块内部的地震,主要包括大洋地震和大陆地震。其中大洋地震是指发生在大洋地壳中的板内地震,大陆地震是指发生在大陆地壳中的板内地震。

2)板间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的地震。

地震波(纵波、横波、面波)

这些地震名词需知道什么 这些地震名词需知道(5)

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断裂错位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这就是地震波。地震波主要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可以在三维空间中向任何方向传播,又可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传播速度较快,到达地面时人感觉颠动,物体上下跳动。横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传播速度比纵波慢,到达地面时人感觉摇晃,物体会来回摆动。面波 当体波到达岩层界面或地表时,会产生沿界面或地表传播的幅度很大的波,称为面波。面波传播速度小于横波,所以跟在横波的后面。

地震烈度

这些地震名词需知道什么 这些地震名词需知道(6)

这些地震名词需知道什么 这些地震名词需知道(7)

地震发生时对地面的影响(破坏)程度用地震烈度表示。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简称烈度。地震烈度是根据地震时地面上人的感觉、房屋被破坏情况以及物件反应、地形地貌变化状态等进行综合评估得出。不同的国家使用的地震烈度等级划分方式可能不同。我国和世界上多数国家一样,采用12级的地震烈度表,分别用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和Ⅻ表示。

地震烈度值定性地表征地震造成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的破坏程度。震级大小一样的地震,震源越浅,它产生的破坏就越大,地震烈度就越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对于同一次地震,不同的地区由于震中距不同,其烈度大小往往不一样。

国家标准GB/T 17742—2008《中国地震烈度表》系统规定了地震烈度评定指标以及评定方法。

地震带

这些地震名词需知道什么 这些地震名词需知道(8)

地震带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地震带内地震密集,在地震带外,地震分布零散。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

欧亚地震带 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我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

海岭地震带 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地区(海底山脉)。

地震序列

一次中强以上地震前后,在震源区及其附近,往往有一系列地震相继发生;这些成因上有联系的地震就构成了一个地震序列。

根据地震序列的能量分布、主震能量占全序列能量的比例、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的震级差等,可将地震序列划分为主震-余震型、震群型、孤立型三类;根据有无前震,又可把地震序列分为主震-余震型、前震-主震-余震型、震群型三类。

由于强震发生后,往往还会有较大余震,甚至更大地震发生,所以震后还须防备强余震的袭击。

主震-余震型地震

主震-余震型地震的特点是:主震非常突出,余震十分丰富;最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百分之90以上;主震震级和最大余震相差0.7~2.4级。

有时,主震发生前先有一些前震出现,这种主震-余震型地震也叫前震-主震-余震型地震。例如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地震前,自2月1日起即突然出现小震活动,且其频度和强度都不断升高,于2月4日上午出现两次有感地震;主震于当日18时36分发生。

本期供稿:中国地震科普网

本期编辑:何碧蕊 夜翠生

责任编辑:赵元登

终 审:林晓梅

这些地震名词需知道什么 这些地震名词需知道(9)

这些地震名词需知道什么 这些地震名词需知道(10)

这些地震名词需知道什么 这些地震名词需知道(11)

这些地震名词需知道什么 这些地震名词需知道(12)

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掌心漾濞(ybxwxxzx)

新浪微博:@掌心漾濞

头条号:漾濞县融媒体中心

新媒体邮箱:ybb7525776@163.com

0872-7521055

如果大家对漾濞改革发展、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与管理等方面有好的意见建议,或者对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劳动保障、医疗服务、教育、安全等方面有所诉求,可以在每天推送新闻的留言区进行留言,我们将如实向相关部门反映,尽全力帮助解决。(反映问题请大家务必实事求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