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制度表(八旗制度是否源于金朝的猛安谋克)

八旗制度表(八旗制度是否源于金朝的猛安谋克)(1)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满清的八旗制度,是否源于金朝的猛安谋克制度?两者有何差异?1906年9月28日:清政府决定对八旗进行整顿。

八旗制度表(八旗制度是否源于金朝的猛安谋克)(2)

清政府为什么一再整顿八旗?

主要八旗子弟实在腐败的不成样子。

满清自称后金,而当年金国女真人也有一种猛安谋克制度。

八旗制度就是源于,金国的猛安谋克制度。

这也不稀奇。

自古以来游牧渔猎民族,基本都是采用这种制度。

猛安谋克制度非常符合这些民族的特点,兼顾了各方面的利益。

后来的努尔哈赤根据金国的猛安谋克制度,建立了牛录制度,最终发展为八旗。

我们一点点来看。

八旗制度表(八旗制度是否源于金朝的猛安谋克)(3)

首先,猛安谋克制度是什么玩意?

这是一种部落联盟的制度,也兼顾了中央集权。猛安谋克这两个词很古怪,其实谋克可以理解为百夫长,猛安可以理解为千夫长。

“谋克”是家族单位,一般为一二百户。一户人家至少可以出好几个壮丁从军,一个谋克可以统率至少100多人。

每个谋克统率的100多成员,基本都是血亲。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面对敌人,依靠亲人才能不顾性命的战斗,战斗力最强。

八旗制度表(八旗制度是否源于金朝的猛安谋克)(4)

至于“猛安”是部落单位。

古代女真人由若干个大家族构成一个部落,他们有着各种血缘关系,一般都有同样的远祖。

猛安一般有5到10个谋克单位构成,兵力一般有几百到上千人。

猛安领袖是选举出来的,叫做“勃极烈”,一般是威望最高,能力最强的军官。

八旗制度表(八旗制度是否源于金朝的猛安谋克)(5)

猛安谋克基本上沿用了部落和家族的模式,没有将他们拆散。

这样的模式让军队的战斗力最强,士兵之间也比较熟悉,互相容易信任。

猛安谋克在和平时期用来打猎和保卫部落,战时就成为作战军队。

在阿骨打建立金政权的前一年(1114年),规定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彻底完善了这个制度。

八旗制度表(八旗制度是否源于金朝的猛安谋克)(6)

八旗制度也是一样,没什么区别。

努尔哈赤建立了牛录额真,后来汉文写为佐领。

牛录控制大约10人,同谋克没什么区别。它也是以血统为纽带,麾下都是自己部族的亲人,都有血缘关系。

开始满清的兵力弱小,只有一二千人而已,努尔哈赤直接统帅佐领就足够了。随着满清的快速发展,兵力增强到几万规模。努尔哈赤无法亲自指挥这么多人,制度又有变化。

牛录章京控制的人数增加到300人,大体相当于今天一个营。5牛录为一甲喇,大约相当于今天的一个团,5甲喇为一固山,就是今天的一个师。

由此,满清逐步形成了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表(八旗制度是否源于金朝的猛安谋克)(7)

八旗制度同猛安谋克没什么区别,本质都是相同。

不过,在和平时期,两种制度就有不小的区别。

和平年代猛安谋克开始屯田,八旗则成为职业军人。

进入中原以后,金国为了维持女真人的统治地位,在汉地站住脚,开始利用猛安谋克来控制地方,建立了屯田制度。

以猛安谋克驻防在重要地点,并进行屯田,以控制汉人。

金朝为猛安谋克户进行授田与括地。在计口分田制度之下,他们由国家取得土地。在1183年每个猛安谋克户拥有田地275亩,奴隶2.2名,税赋负担仅为汉人农民的44分之一。猛安谋克户由此成为小地主、小奴隶主。

没想到,这种制度导致猛安谋克迅速腐败。

他们本来是游牧民族,压根不愿意去进行繁重的农业生产,直接将土地租给汉人。

八旗制度表(八旗制度是否源于金朝的猛安谋克)(8)

这样一来,猛安谋克完全成为剥削阶层,整天吃喝玩乐。

人的天性就是喜欢安逸和舒适,谁愿意吃苦受罪去拼死打仗?

过了二三十年,金国女真人迅速腐败下去。

新生代的女真年轻人,生活条件优越,早就不能作战,也不愿意作战。金军在中后期,几乎都是汉人士兵。到了完颜亮时期,金军已经同南宋军队差不多了。所谓满万不能敌的精锐金兵,早已不存在了。

到了蒙古人杀过来的时候,金军只有部分军官和嫡系部队是女真人,战斗力更是不堪一击。

蒙古人消灭金国没有花费太大精力,对金兵的战斗力也很蔑视。

八旗制度表(八旗制度是否源于金朝的猛安谋克)(9)

根据金国的教训,满清制定了八旗职业兵制度。

入关以后,满清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和兵饷制度。此后八旗兵成为了职业兵,用于驻防或征战。

金国女真人还需要屯田,明代的卫所职业士兵也需要种地,但八旗子弟就不需要。

他们只需要拿着国家军饷,进行军事训练就行了。

在满清统治者来看,这会保持八旗兵的强悍作战能力,可惜也是事与愿违。

八旗兵迅速腐败下去,他们连种地都不需要,只在训练时候糊弄一下,平时游手好闲,吃喝玩乐。反正有国家养着。他们腐败速度,比金国女真人还快。

明末的吴三桂军队,见到辫子兵都吓得发抖。

八旗制度表(八旗制度是否源于金朝的猛安谋克)(10)

在吴三桂领导三藩造反的时候,八旗兵被杀得落花流水。大家算算,前后才相距20多年而已。

乾隆时期,皇上亲自去检阅八旗兵的训练。结果是马刚刚一跑,人就坠马受伤(多年没骑过马了)。对准箭靶连射10箭,靶子上空空如也。

到清朝末年,八旗子弟已经成为不学无术、游手好闲一群人的代名词。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