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扎心的话一般人都体会不到(触碰到哪些痛点)

来源:半月谈导读,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最扎心的话一般人都体会不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最扎心的话一般人都体会不到(触碰到哪些痛点)

最扎心的话一般人都体会不到

来源:半月谈

导读

一部聚焦原生家庭的电视剧犹如一块不规整的石头,沉重地砸进中国观众的话语场。“都挺好”,还是“都不好”,由这一石激起的水花折射出当代社会的多个侧面,也触到了影视创作的多处痛点。

触中国式“家和万事兴”之痛

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单元,对于特别重视家庭的中国人来说,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牵绊。传统家庭伦理和亲情秩序在进入当代社会之后,不可避免受到冲击,这成为国产家庭伦理剧创作的大背景。

回溯近年来的电视荧屏,不乏剖析社会现实问题的家庭伦理作品:《欢乐颂》中,重男轻女观念“牺牲品”的樊胜美曾引发观众展开一番激烈的讨论;《老有所依》中,中国青壮年一代赡养老人所遭遇的种种困境,让不少身处其中的观众感同身受;《虎妈猫爸》则引领观众直面教育观念的差异爆发的家庭冲突……这些作品虽以某一社会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度解读与展现,但对于其他社会关系可能衍生出的问题,往往并无过多涉及。

而《都挺好》首次全方位将中国式家庭在当代伦理观念变迁过程中产生的诸多社会问题一并抛出:原生家庭的桎梏、陪伴式啃老、重男轻女、妈宝男等众多零散存在于每个家庭生活中的残酷现实,一贯被粉饰被歌颂的父母之爱、手足亲情、家和万事兴,被一把扯下“遮羞布”,露出颇为不堪的一面。

当痛点被精准触碰,观众“代入式”观剧体验集中喷发:或是声讨苏家“男团”,或歌颂女性联盟,或陷入对家庭问题的无休争论……几乎每个观众都能在这部剧中看到属于自己的生活难题。

由于矛盾冲突过于集中,《都挺好》一度被指“过度贩恶”,有评论者甚至指出该剧不乏迎合与挑拨大众情绪的“投机主义”。该剧制片人侯鸿亮表示,一部能留得下、传得开的文艺作品,并非让人们陷入更深切的恐慌与焦虑。触碰中国式“家和万事兴”之痛,是希望帮助人们在现实中“修复”与“脱敏”。

《都挺好》播出之后,《人物》杂志曾在微博后台发布关于原生家庭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参与分享自己每一个分享故事的“苏明玉”都在努力自我修复。可见,如何与过去和解、与自己和解,才是该剧最值得探讨与回味的地方。

触女性角色“脸谱化”之痛

据艺恩统计的数据,《都挺好》女性观众比例达七成以上,百度指数的用户画像也显示,30岁以上的女性观众成为这部剧的主要受众。剧中,这些来自不同家庭,生活理念、遭遇困境各不相同的女性角色,打破了多年在家庭伦理剧中“脸谱化”甚至“污名化”的存在,重塑当代女性形象。

综观中国当代现实主义题材影视作品,尤其是家庭伦理剧发展史,从触及“婚姻危机”的《中国式离婚》,到痛击“第三者”的《蜗居》,再到围绕“婆媳矛盾”的《媳妇的美好时代》,无不是将女性角色置于被动或矛盾的“始作俑者”上去展开。

而《都挺好》中的女性角色有着人性的自私,更有着难得的坚定独立和通情达理。大嫂吴非隐忍机智、二嫂朱丽自尊可爱、小妹苏明玉自立坚强,这些现代女性形象在一次次家庭风波中,被刻画得愈发独立、理性、丰满。

对此,导演简川訸曾表示,这并非是刻意抬高女性角色:“我们不能拿以前传统的眼光来看待男女关系,最终还是要从角色所处的故事出发。”

不过,也有社会学者不无遗憾地指出,《都挺好》没有通过女性角色的成长进一步探索与破题。比如,苏明玉看似八面玲珑,却有着明显的人格缺陷,很容易冒犯到一些人,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上也并不明智;大嫂、二嫂虽在各自的小家庭中拥有话语权乃至决策权,但没能改变各自不够成熟的丈夫。

“文艺作品不止于激发共鸣、宣泄情感,应站在社会学角度上,为女性发展提供有益方案,给予观众鼓舞与启示。”复旦大学家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奕斐说,美剧《傲骨贤妻》就通过女主角所处的矛盾逐渐推动其意识觉醒和精神独立,最终造就和见证了这一人物的成长。“这或许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我们对展现女性多元可能的作品充满期待。”

触“伪现实主义”创作之痛

在政策的鼓励下,近两年的电视荧屏上现实主义题材剧作势头甚猛,创作者尝试开拓细分领域,并收获不少热度。但急功近利下,也催生出部分“伪现实主义”作品,造型过度、人物浅白、价值观单一的“悬浮剧”一度饱受诟病。

“好的现实主义作品一定是建立在丰富的生活素材之上。”东方卫视总监、影视剧中心主任王磊卿指出,一部成功的现实主义电视剧,体现着对社会的真观察、对生活的真提炼,对人生的真领悟,对价值的真发现。“行业想要触碰观众的真心,首先要拿出创作的真情。”

侯鸿亮表示,《都挺好》的改编原则就是不去编,情节都必须有真实生活基础、生活逻辑在,不为博眼球而写。正如《都挺好》大团圆结局的引发热议,恰恰是观众在角色身上看到了自己身边人的影子,才会在如何处理原生家庭创伤上出现认知争论。

真实的细节,源于认真的前期调研。简川訸介绍,为保证作品根基的扎实,《都挺好》主创团队做了大量采访调研。即使是剧中相对弱化的职场部分,亦做过精密调研,比如中国机床生产行业的现状,销售经理的工作状态和收入情况以及公司上市的真实案例等。

在刚刚举办的2019年春季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上,对电视剧如何反映好现实问题,业界再次发出强烈信号:只有认真倾听社会呼声,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才能在作品中客观反映民众心声,现实题材作品才能厚重起来、高远起来。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都挺好》的成功或让更多创作者吃下定心丸:只要品质过硬,现实主义题材永远不会过时。

来源:《半月谈》2019年第7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