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域分析的最重要的三个特性(延迟满足再分析)

时域分析的最重要的三个特性(延迟满足再分析)(1)

关注启加家庭教育的家长朋友一定会看到启加发布的关于延迟满足实验的文章。延迟满足实验的一般结论是一个人在小时候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强(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控制住自己内心的欲望),那么他长大后获得的成就也越高。心理学家给出的解释是自我管理,用时下流行的词汇就是自控力、专注力。现在我们换个思路,从强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延迟满足比及时满足更好。

首先,强化我们之前很少提到过,这个词日常生活中不常见,即使我们偶尔用到强化,意义也跟心理学的专业术语完全不一样。比如,生活学习中会用到“强化训练”、“居安思危,强化忧患意识”、“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可见平常用到强化的意思是增加、提高、强调等。心理学上的强化意义在于提高某一行为的出现次数,即有机体做出某一行为反应的结果提高了该行为以后发生的概率的过程。所以强化不仅仅针对人,大家看到马戏团或警犬做出符合人们口令的行为皆是强化的结果。其次,强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某个物体、某种事物。因此强化具有时序性,什么时候开始或结束强化都是有时间序列的。强化物就是能提高某一反应概率的事件或刺激。

强化有正负之分,正强化是指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来获得奖赏,负强化是指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来避免受到惩罚。强化也有无条件强化和有条件强化之分,无条件强化人们生来就有,多与生理活动相关,比如饿了吃饭,渴了喝水,困了睡觉、冷了穿厚衣服等等。有条件强化则是通过和已经存在的强化物(可以是无条件强化物如食物、水,也可以是已存在的有条件强化)来建立联结,最终成为有条件强化。比如代币、奖金、夸赞等都是有条件强化。强化按照时间间隔来分,还可以分为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

连续强化,就是目标行为出现时,我们就进行一次强化。例如,儿童不喜欢吃苹果,爸爸妈妈告诉他,每吃过一个苹果可以得到一块他喜欢的巧克力。以后儿童主动吃苹果的概率提高了,并且每次吃完苹果都会得到巧克力,这就是连续强化。反之,间歇强化,就是一种偶然地(或间歇地)而不是每一次都对所发生的行为进行强化的方法。典型的间歇强化如购买福利、聚众赌博、竞猜抽奖等都不是每次都可以成功。

在行为矫正过程中,我们通常通过连续强化来建立并获得目标行为,而通过间歇强化维持和巩固行为。延迟满足实验中,我们让儿童达到要求(等一段时间)后才获得强化物(奖励:棉花糖),这就属于间歇强化。有意思的是,延迟满足实验(又称棉花糖实验)的进阶版,一开始告诉孩子若是选择现在获得两块糖,那么十分钟后无法获得糖;若是选择现在获得一块糖,那么十分钟后可以获得三块糖。这就结合了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一开始就能获得糖,属于连续强化,儿童获得了及时满足。同时,那些愿意等待的孩子还可以获得三块糖(间歇强化)。

不光是实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连续强化常常会出现经济学上的“边际递减”效应。如当儿童获得了好几块棉花糖时,棉花糖就不能再让他感兴趣,良好行为也就会停止。间歇性强化则能延缓此类现象的发生。因此,对于已经建立了好的行为,间歇强化就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