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如何避免做噩梦(孩子频繁做噩梦)

6岁的孩子频繁做噩梦,原因竟然是……

最近,很多地方的中小学生还是在家里上网课,因为缺乏运动,又没有小伙伴们玩耍,孩子们的快乐比以前少了许多。再加上每天还要完成一定的作业量,完成不了或者完成质量不高,要么家长会责备,要么家长会批评,因此孩子们的情绪也开始出现震荡。

前两天,有位家长反映:"我家宝贝上一年级,平时是个胆大心细、活泼好动的姑娘,最近就像变了一个人,因为经常性做恶梦,孩子白天的精气神都特别差,饭量骤减,每天紧张兮兮的!"通过和对方进一步沟通,我才了解到这个6岁多的小姑娘,最近经常通过手机看恐怖动画,所以晚上频繁的做恶梦、大半夜惊醒,一边哭喊一边说梦话。

小孩如何避免做噩梦(孩子频繁做噩梦)(1)

在现实生活中,不止学龄期的孩子会遭遇"噩梦"的困扰,幼儿阶段的孩子也会存在这个问题。"恶梦"反应的不止是孩子睡眠质量差,更反应了孩子内心有积压的负面能量。为什么孩子会频繁做噩梦呢?对此,家长又应该如何应对呢?

一、 孩子为什么会频繁做噩梦?

1、 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孩子心理的发展息息相关,如果家长的教养方式是控制型的,那对孩子而言就是一场"灾难"。因为控制型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格外严格,面对孩子犯错轻则训斥、重则打骂,这种"硬性"的教养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导致孩子晚上做噩梦。

比如:孩子吃饭的时候,不小心把碗打翻了,妈妈很生气,面目狰狞地训斥孩子:"吃个饭都吃不好,你的手是干什么使的?"说完,还把孩子拉到一边罚站。这时,孩子的内心是充满担忧和恐惧的,但是迫于妈妈的"淫威"不敢当面表达这些情绪。但这些负面情绪终究要找寻一个出口,"噩梦"就成了一种潜意识的表达方式。

小孩如何避免做噩梦(孩子频繁做噩梦)(2)

2、 白天接受到的刺激性信息过多

这个时代是个物质丰富、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电视、IPAD、手机,实现了全民网络覆盖。孩子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即是他们的幸运,也是他们的不幸。遇到问题,能迅速通过网络搜集信息、查询资料,也能通过网络拓展知识面,这是他们的幸运;而不幸的是,孩子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难免接触到一些恐怖动画及电影。这些低频能量的内容很容易诱发孩子的恐惧心理,当恐惧的情绪没有被父母看见,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就会形成淤堵,导致孩子晚上频繁的做噩梦。比如:文章开头的6岁小女孩就是由于白天看了恐怖动画,大量嘈杂、暴力、恐怖的信息储存在脑海中无法处理,所以晚上就会做噩梦。

另外,如果4~7岁的儿童白天的活动量过大,比如:被父母带着参加聚会、逛商场、超市,往人多的地方"扎堆儿",孩子的大脑也会因为受到大量信息的刺激,导致情绪异常兴奋,直到夜间都很难平静下来,所以也会出现做噩梦的情况。

小孩如何避免做噩梦(孩子频繁做噩梦)(3)

3、 睡前的情绪过度紧张和焦虑

孩子睡前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到睡眠质量,如果在睡前情绪平稳,便可以安稳入眠。反之,如果孩子情绪焦躁、低落,就很容易失眠甚至做噩梦。比如:有的父母会在睡前为白天的事情,训斥、责骂孩子,又或者孩子会在睡前把手机偷偷地藏着枕头底下,等熄灯背着父母看动画、玩游戏。

以上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因为父母训斥的言语会让孩子产生压力、心绪难平,手机画面、各种声音的刺激会让孩子的大脑异常活跃。孩子由此产生的各种情绪没有释放的渠道,便只能通过"做噩梦"的方式宣泄了。

二、 孩子频繁做噩梦,父母应该如何引导?

1、 改变沟通方式,多鼓励、少批评

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尽量放下家长的架子,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沟通,而不是以批评、训斥、打骂等"暴力沟通"的方式对待孩子。尽管家长有教养子女的权利,但没有无限度侵犯孩子边界、打压孩子的权利。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有被尊重、被理解、被支持、被爱的渴望,家长只有用心去跟孩子交流、互动,才能走近孩子的内心,拉近彼此的距离。

反之,如果家长不改变沟通方式,依然我行我素,处处针对孩子、打压孩子,并且不给孩子丝毫申辩的机会,那孩子的心只会离父母越来越远。因为孩子不是不想找家长沟通,而是跟家长沟通,他说的家长听不进去,家长说的他也懒得听,所以还不如保持沉默。但是长期采取这种互动模式,亲子关系只会越来越糟,家庭氛围也会越来越压抑。

所以,对于孩子父母不要过于严苛,更不要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待,因为世界上并没有完美的父母,所以也无权要求孩子是完美的。给孩子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如此"不含诱惑的深情、不含敌意的坚决"才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小孩如何避免做噩梦(孩子频繁做噩梦)(4)

2、 对孩子"放权",给孩子适度的心理空间

很多控制型家长对孩子管教严厉,总是急于形式家长的权威镇压孩子,这种教养方式无异于"独裁专制";然而还有一种忽视型家长,他们管教孩子的方式是"不管教",对孩子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两种类型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前者可能会缺乏自信,惧怕权威,后一种则蛮横无理、为非作歹。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必须要掌握好一个"度",该管的时候管,该放的时候放。比如:在孩子出言不逊、有伤害他人的行为时,一定要严格教育,积极引导;当孩子面对自己的问题时,可以给孩子适当的建议,但是小事情可以让孩子自己拿主意。家长这种正向的引导方式,才能让孩子明白"什么不该做、有些错误犯了就应该承担责任、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负责……"如此,父母才不会误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建立更清晰、明确的观念。

小孩如何避免做噩梦(孩子频繁做噩梦)(5)

3、 榜样示范,从我做起

"言传重于身教",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应该首先做到。家长跟孩子在一起,不应该"双重标准",严格要求孩子、宽松对待自己。比如:父母不希望看到孩子玩手机、看恐怖动画,就应该自己先放下手机,专心做自己的事或陪伴孩子;父母不希望看到孩子脾气暴躁、情绪失控,就应该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因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范本",孩子会模仿你为人处世的方式、态度、语气,还会模仿你工作时的神情。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养育方式极为重要,父母要从生活的点滴中去观察孩子,看见孩子的情绪,了解孩子的内心的情感、反应在外的言行,帮助孩子学会"推己及人"。

孩子做噩梦只是一种潜意识的表达方式、是一种负面能量向外释放的过程,父母不必过于紧张和焦虑,只要找到背后的原因,改变固有模式、积极引导,给孩子一点耐心、给彼此一点空间和时间,孩子的"梦魇"会消散,美好的一天又会重新开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