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到极致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美到极致的人有什么烦恼)

美到极致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美到极致的人有什么烦恼)(1)

美到极致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美到极致的人有什么烦恼)(2)

美到极致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美到极致的人有什么烦恼)(3)

50多年前,有部小说要被影视化,小说里描述的男主角长这个样子:

脸色白皙,彬彬有礼,被金色的头发包围,有着均匀倾斜的鼻子,可爱的嘴,迷人的表情和神圣的真诚,使人想起了高贵时期的希腊雕像。

这种近乎极致完美的外貌描写,去哪里找合适的演员?

导演真的找到了一个当时才15岁的男生,他拥有一张极致完美的脸:

美到极致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美到极致的人有什么烦恼)(4)

这个男生叫伯恩·约翰·安德森,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他被称为“世界第一美少年” 。

电影历史学家劳伦斯·科克甚至说,伯恩的有些电影镜头可以像艺术品一样,挂在卢浮宫或者梵蒂冈宫的墙壁上。

美到极致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美到极致的人有什么烦恼)(5)

按照大多数人设想的剧本,年少成名的极致美人,应该会拥有很灿烂,很精彩的一生。

但对伯恩来说,似乎一切恰恰相反,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在痛恨自己这张脸,每一天都在期盼着自己快点变老,变丑。

为什么?

先说说伯恩的成名之路。

对伯恩来说,当演员本不是他的梦想,而是他谋生的手段。

他从小没有父亲,10岁那年母亲去世,他不得不想办法赚钱养活自己。

拍戏,不过是一份工作。

一夜成名固然好,但比名利来得更快的是流言蜚语。

发掘他的导演一直公开承认自己是同性恋者,大家不妨设想一下,一个同性恋男导演,和他一手发掘出来,又美到惊为天人的男一号,会让人本能地想到什么?

至少当时的吃瓜群众,想到的是暧昧,潜规则。

更糟糕的是,这位导演本来有男朋友,男朋友嫉妒伯恩的美貌,怕导演移情别恋,就四处找媒体造谣,说伯恩靠美色上位,是不要脸的小三。

还说他私生活极其混乱,一身脏病。

美到极致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美到极致的人有什么烦恼)(6)

那个时代可没有保护艺人的工作室,更没有发律师函维权的操作,媒体怎么说大众就怎么信,于是那段时间,才十六七岁的伯恩感受到了雪花一样的恶意。

你很美,很红是吗?可你无耻,淫乱,肮脏,为了成名不择手段。

每天都有无数人不分青红皂白地辱骂他,更多的是别有用心的男人,明里暗里想骚扰他。

美到极致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美到极致的人有什么烦恼)(7)

如果只是承受几句骂名,换来在演艺圈大红大紫,也许还有人愿意这么做。

但伯恩很快发现,他之后能接到的角色都是同一个类型——美到雌雄莫辨的同性恋者,或者金玉其外的花花公子。

甚至找他拍摄的都是专供同性恋的情色杂志……

美到极致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美到极致的人有什么烦恼)(8)

换句话说,伯恩的“戏路”已经被固定了,就是徒有其表,任人意淫的花瓶。

他不甘心。

为了摆脱一辈子当花瓶的命运,伯恩从欧洲跑到日本,沉下心来学自己真正热爱的音乐。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他这张脸不仅欧洲人喜欢,日本人也喜欢。

那个时代的很多“日系美少年动漫”,都带着伯恩的影子。

美到极致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美到极致的人有什么烦恼)(9)

永远有公司想签他,但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在乎他到底喜欢什么,他们都只想继续炒作这个绝世美少年,让他一个接一个地上节目,拍杂志,继续做美丽的花瓶,做供人臆想的谈资。

甚至为了让他承受高强度的工作,他们给他服下超量的安非他命。

站在经纪公司的角度,这不难理解——资本逐利,会玩音乐的人大把,但这么极致的美貌可是绝对的稀缺资源。

可是对伯恩来说,他又做错了什么呢?

他有梦想,有才华,又肯努力,这一切却都抵不过一张脸。

美貌,竟然成了他追逐梦想路上的绊脚石。

最终伯恩在二十几岁的年纪离开了演艺圈,或许对别的演员来说,这正是最好的,大放异彩的时候。

但他宁愿去幼儿园,监狱,零售商店打零工,宁愿隐姓埋名去当音乐老师,都不想再活在聚光灯下,一直“扮演”美少年了。

他只希望自己快点变老,变丑,直到被人遗忘。

直到今天,伯恩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他故意不修边幅,留长发和胡须,也确实没有年轻时候那么精致了。

美到极致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美到极致的人有什么烦恼)(10)

但他看起来开心了很多,和女儿住在一起,养宠物,弹吉他,过普通人的生活。

一个拥有近乎完美容颜的绝色美人,到最后追求的生活,居然就是这么普普通通。

让人感慨。

美到极致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美到极致的人有什么烦恼)(11)

关于美的好处,太多人(包括我自己)都讲过了,如果有得选,想必所有人都更愿意做美人。

我也听过一些漂亮女生抱怨因为长相遭受的骚扰,恶意,流言蜚语,但看完了伯恩的故事,我尤其深刻地意识到,漂亮给人带来的困扰,可以无关性别。

漂亮实在是个太引人注目的特质了,以至于它会把这个人身上其他的部分都压住。

就说伯恩,他3岁开始学钢琴,被当时瑞典最有声望的钢琴老师夸赞过有前途。

美到极致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美到极致的人有什么烦恼)(12)

他也一直在公众面前表达他对钢琴演奏的热爱。

可是他在舞台上表演李斯特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时,有个粉丝居然很惊讶地说,原来你真的会弹琴?!

言下之意,你长得好看就够了,谁在乎你到底会不会弹琴呢?

另一位绝世美人玛丽莲·梦露也说过,人们宁愿花大价钱买她一个吻,却不愿意用哪怕50美分来了解她的灵魂。

是的,美到伯恩和梦露这个级别,旁观者根本不在乎你有没有才华,有没有“灵魂”,他们会默认绝色美人只要有一具躯壳就够了。

再看看下面这几个词:

美女作家。

美女学霸。

美女企业家。

美女程序员。

美女法官。

你会不会有一种很微妙的感受,后面的职业标签被“美女”两个字严重地冲淡,模糊,甚至被染上了一层暧昧的颜色。

美女,怎么会是作家,学霸,企业家,行业精英呢?

一定是沾了“美”的光。

男人也一样。

大家翻回去看看伯恩的脸,或许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想到,这么好看的人应该是演员,明星,模特,花花公子。

但你能想到他是一名普通且尽职尽责的老师吗?

或者是个售货员,是个文员,是个不靠脸吃饭的人?

好像怎么都会有那么一点点违和感。

这就是“美”给人带来的冲击力,它能让你完全忽视掉对面这个人的一切,只剩下“ta是个美人”。

美到极致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美到极致的人有什么烦恼)(13)

那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被记得是个美人,总比被记得是个丑人,或者压根不被记得要好吧?

情感关系里,高颜值就是硬碰硬的择偶优势。

但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则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套逻辑。

好看的人在生活中会处处被优待,包括职场上,别人会照顾你,让你少加班,给你更多的隐形福利。

有调查结果说,各行各业中好看的人都普遍比同等条件下的普通人多赚5%到12%。

如果普通人年薪10万,有些人只凭一张更吸引人的脸,就能多赚小一万块。

但也就到此为止了。

经济学承认美貌溢价的存在,认同美貌会一定程度上代替部分生产力——好比伯恩,他第一次演电影的时候没有受过专业培训,演技并不出众,但他的绝世美貌补足了这一点。

但这种美貌和生产力的关系,边际效应是非常严重的。

即使是最在乎美貌的演艺圈也一样,伯恩靠脸迅速走红了,可这只能给他带来更多同类型的花瓶角色,并不能真正让他成为一名“好演员”。

其他行业更是如此。

你是个销售,你很漂亮,别人为了你这张脸都愿意更照顾你,同样的单子愿意找你签,给你多让点利。

这的确能帮你更快地赚到小钱,不过,也就只是小钱。

没有人会傻到仅仅因为你长得赏心悦目,就把几百上千万的大单子白送给你,这依然得靠你凭本事争取。

除非在极少数特定的行业,美貌几乎就完全等于生产力——比如模特——那是真的纯粹靠脸吃饭。

其余的工作领域内,美貌最多都只能算一个前期优势,它帮你抓人眼球,帮你最快地得到别人的好感,得到一些机遇。

再往下的路,还得凭真才实学走。

甚至就像伯恩这样,美貌成了累赘。

绝色美人得付出更多的努力来证明自己不仅有一张脸,他们得把自己职业属性前面那个“美女/小鲜肉”的标签,亲手撕下来。

美到极致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美到极致的人有什么烦恼)(14)

所以稍微聪明一点的美人,往往都不会长时间地沉浸在自己的颜值红利当中。

他们或者会尽快把美貌变现,比如迅速进入美貌=生产力的行业赚快钱,嫁/娶个有钱人等等。

或者,他们会在美貌红利消失之前,找到其他的生存技能,撕下“美人”的标签。

演艺圈就有不少这样的明星,年轻的时候走颜值路线,当“偶像派”,但到了某个年龄,他们就得在观众审美疲劳之前转型。

钻研演技也好,退居幕后也好,反正不能只剩下一个”美/帅“。

他们也会像伯恩一样,刻意不修边幅,扮丑,好弱化自己“美人”的刻板印象。

照这么看,似乎我们普通人也会少一点意难平。

我们承认美是优势,我们也会在能力范围内追求更美,但从长远的角度来说,美貌对一个人整体上的作用,似乎也没有强大到不可估量。

美是优势,努力,才华,能力,人脉……不都是优势吗?

在人生发展上,美并不比后面这些优势特殊。

无法拥有极致的美,不如就让自己拥有更多的优势。

况且,即使倾城绝色如伯恩,到晚年最珍惜的依然是失去了(大部分)美貌之后,不被人关注的平凡生活。

能享下等福,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