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切除子宫和卵巢死亡的(从保守治疗到子宫切除)

【疾病类型】子宫内膜增生【就诊时间】2009年~2012年,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有没有切除子宫和卵巢死亡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有没有切除子宫和卵巢死亡的(从保守治疗到子宫切除)

有没有切除子宫和卵巢死亡的

【疾病类型】子宫内膜增生

【就诊时间】2009年~2012年

【治疗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治疗方案】用大剂量孕激素保守治疗

【治疗周期】3年

【治疗效果】病理证实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为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患者保守治疗3年,效果不佳,最后转为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后后身体状况恢复良好,至今健在。

【分享理由】1)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可能出现异常出血,比如月经量多等,应及时就医病理确诊;2)癌前病变的保守治疗可能是一个艰苦的过程,经历痊愈和复发的循环

一、初识患者

我第一次在门诊见到这个患者时,对她的印象很深刻。她很年轻但完全没有年轻人的朝气,脸色看起来也不好。我在门诊接诊过很多年轻的患者,看到这位姑娘,我先给了她一些鼓励,让她详细告诉我她的病史。

患者说,她月经初潮是9岁,平时月经不规律,一般是7-14天/1-2月,量中,无痛经。在2008年药流一次,之后一直未避孕,但一直未孕。2009年因阴道大量出血2周,当地医院进行刮宫,病理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为保留子宫来北京就诊。

二、治疗过程

听完患者的描述,我首先请病理科专家进行病理切片会诊,明确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明确为子宫内膜癌前病变。我让患者又去完善影像学检查,做了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见子宫大小正常,子宫内膜不规则增厚约8mm,,边界不规则,宫腔内有回声团6mm X 5mm, 血流丰富低阻(RI 0.45,PI 0.7)【主要看RI,这是阻力指数,RI越低,说明血管壁薄,新生血管越多,在妇科恶性肿瘤中,RI为低阻表现;PI是搏动指数,在此临床意义不大】。

盆腔部位磁共振检查(MRI),以便明确病变范围及目前的情况,MRI提示:子宫大小正常,内膜厚约0.8cm,边界尚清楚,宫腔中部可见0.9cm X 1.0 cm 团块;双侧卵巢和输卵管(双侧附件)未见异常;盆腔未见增大淋巴结。肿瘤标记物 CA125 40.5 U/ml 。结合上述各种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因患者年轻,尚未生育,并有强烈的生育需求,评估后给予药物治疗,主要是口服大剂量孕激素(有两种:甲羟孕酮和甲地孕酮)按照医生医嘱口服,一般每月口服22天,下次月经后再口服,一般口服3-6个月,每月做超声检查,观察内膜情况,每3个月要查一次宫腔镜,无条件也可以进行诊断性刮宫,通过病理学检查看子宫内膜是否转为正常,是否还需要继续服大剂量孕激素。子宫内膜转为正常以后,可以按照医生指导怀孕,并定期取内膜确定治疗效果。

三、治疗效果

患者服药后6个月,病理检查完全缓解,病理检查为正常子宫内膜,所以停药。停药后1年,患者一直未避孕也未怀孕,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在医院生殖内分泌科间断促排卵助孕治疗,一直未怀孕。2011年11月因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厚,再行宫腔镜检查,病理示内膜复杂性增生,局灶伴非典型增生,考虑疾病复发,停止促排卵,再次给予大剂量孕激素药物口服保守治疗。

2012年5月疾病缓解,继续巩固至8月再复查病理: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伴非典型增生,间质纤维化,局灶乳头状增生,不除外子宫内膜癌。因患者几次间断保守治疗已3年,又经过促排卵均未妊娠,目前病情进展为子宫内膜癌,患者有担心疾病继续进展,防止子宫内膜癌继续发展,故于2012年9月行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定期复查,随访至今健在。

四、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保守治疗中的患者月经的规律将会消失,建议日记式记录服药、出血及体重变化情况,漏服和出血是常见的现象,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制定更为合理可行的治疗方案,并贯彻执行。

1.建议患者采取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可以得到有效缓解。当子宫内膜转为正常后,应指导患者尽快怀孕。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治疗后受孕机会并不是很高,一般有约40%可以怀孕。由于子宫内膜癌前病变还有复发可能,即有可能向子宫内膜癌进展,故有的文献建议在完成生育以后,也应该再切除子宫。

2.当保守治疗不成功后,并发现出现子宫内膜癌,就应终止保守治疗,采取手术治疗。因子宫内膜癌约12%通过卵巢向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手术原则切除子宫同是切除双侧卵巢。该患者只是局灶癌变,而且病灶位于张子宫腔中部,故保留了双侧卵巢。一直随访(恶性肿瘤患者需要终生随访)。

五、医生感悟

月经是贯穿整个生育期的生理现象,经期长、经量多有时不被认为是异常情况,有的人甚至认为自己的月经量一直就很多而未能引起足够重视。本例患者在大出血,俗称血崩后两周就诊发现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其实她之前的经期长于1周也有一定的就医提示,早就诊早发现对于疾病的治疗能够争取时间和机会。

这个27岁年轻的患者在治疗后达到疾病的完全缓解,但之后为生育寻求新的治疗过程中发生了复发,可见疾病的复发是可能存在的,癌前病变的复发可能进展为癌症,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患者配合医生定期的监测,预防性处理有可能对复发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