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1)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没有学校,没有教师,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教育的历史发展)

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六: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1)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没有学校,没有教师。

(2)自发性、全民性、无等级性、无阶级性。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1)奴隶社会的教育及其特征

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

注意:学校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相对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只有统治阶级才能接受教育)

(二)封建社会的教育

特点:等级性(隋唐时期,六学二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专制性,保守性。

(三)近代社会的教育 巧记:法国仪式

特点:

(1)公立教育崛起,即国家化。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德国(=普鲁士的魏玛邦)使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即义务化,近代德国(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实现初等义务教育

(3)教育从宗教中分离出来;教育回归现实,即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法制化

教育与劳动的关系:原始社会-结合,古代社会-分离,近代社会-结合。从分离到结合:近代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三)现代社会的教育

1. 现代教育的特点: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 巧记:中国各位工科生。

2. 现代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1)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教育现代化的前提:观念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核心:教师素质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实现人的现代化。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由理想走向实践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日趋密切

(4)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

(5)教育实施的法制化和民主化

(6)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共进

(7)教育日益凸显出开放性、整体性

3.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巧记:全民学习多现身

(1)教育的终身化。教育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一体化、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三个一体化)。

保罗 朗格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引论》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侧重于普及教育,终身教育侧重于继续教育,教育对象所有人、人人。

(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 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1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即教育要为所有的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教育权利,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起点)、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均等(结果)。2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尊重学生观念意见,允许学生发疑质难。3教育方式(谈话、讨论)、内容的民主化。4教育的自由化,教育自主权的扩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 巧记-机关方融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教育全球化(=国际性=国际化)

(7)教育信息化

(8)教育科学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