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满族风情(民族风情满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其中汉族是第一大族群,占中国总人口的91.51%。其他民族比较少,占8.49%,因此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等地区。

展示满族风情(民族风情满族)(1)

满族散居中国各地,居住在辽宁的最多,其他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等城市,具有大分散之中有小聚居的特点。


满族原称满洲族,亦称为满民满人等。满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个善于博收外来文化并融汇创新的民族。

展示满族风情(民族风情满族)(2)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满族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文化,满族岁时风俗,多与汉族相近,但又保持着其满族特色。


满族,其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中国史籍中所记载的肃慎人。肃慎人生活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东临大海。到了周武王与周成王时,史书上曾记载他们进献过“楛矢石始砮”。在周之后史书中,肃慎即被称为“挹娄”。到了北朝和隋唐时期,肃慎人和挹娄的后人被称为“勿吉”和“靺鞨”。

展示满族风情(民族风情满族)(3)

语言

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满语,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

满族也有自己的文字,文字创立于16世纪末。

展示满族风情(民族风情满族)(4)

建筑住宅

满族宅院,室内北、西、南三面环炕,窗户多为南、西向,用高丽纸外糊,藉以御雪雨。多无院墙及东西厢房。房屋一侧为箭道,连通房后厕所和马厩。

展示满族风情(民族风情满族)(5)

展示满族风情(民族风情满族)(6)

影壁亦称影壁墙,是满族传统住宅的一部分。以石为基,用大青砖砌壁身。正面壁心平面,画以吉祥纹饰,也有雕刻如意彩绘。反面壁心多设有佛龛,为供奉土地爷之用。

展示满族风情(民族风情满族)(7)

服饰


满族男子多穿带马蹄袖的袍褂,用青、蓝、棕等色的棉、绸、缎等质地的布料制成。

展示满族风情(民族风情满族)(8)

旗袍则是满族妇女传统服饰。


旗袍的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滚边或镶边等。旗袍具有东方色彩,充分显示雍容文雅的仪态。

展示满族风情(民族风情满族)(9)

旗袍基本与男式相同,只是多一些装饰。女式旗袍在衣襟、领口、袖边等处,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狗牙儿”

展示满族风情(民族风情满族)(10)

随着社会的发展,男旗袍逐渐废弃,女旗袍则不断演化,由宽腰直筒式逐渐变成了紧身合体的曲线型、流线型,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装。

展示满族风情(民族风情满族)(11)

工艺技术

满族剪纸,用各种彩纸剪成各种鸟兽花卉、古今人物,贴在窗户上,栩栩如生。黑龙江宁安、吉林东辽等地的剪纸艺术在全国艺坛上享有盛誉。

展示满族风情(民族风情满族)(12)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用五色彩纸,剪成长条形纸块,中间髅刻云纹字画,如寿、福字,下端剪成犬牙穗头,挂于门窗横额等处,喜气洋洋,这就是挂笺或称挂钱

展示满族风情(民族风情满族)(13)

满族民间刺绣,源于民间印花布,印花布来源于民间剪纸。满族刺绣多用于枕头面、围肩、袖头、衣襟、鞋帮、手帕、香荷包等日常用品。

展示满族风情(民族风情满族)(14)

满族民间刺绣品具有强烈的民族,有飞禽走兽、花草鱼虫、人物故事等图案,造型夸张、色彩艳丽,构图细腻,具有朴实的情感和吉祥如意的情调。

展示满族风情(民族风情满族)(15)

节日艺术

满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节日与汉族相同。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滑冰等传统活动。

展示满族风情(民族风情满族)(16)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

展示满族风情(民族风情满族)(17)

走百病,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二十日。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走沙滚冰、嬉戏欢闹,因此而得名。

展示满族风情(民族风情满族)(1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