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夜为什么比择天记更好看(花开彼岸天将夜为)

作者:不雨亦潇潇、苦节君

随着“网络化”的逐渐蔓延,影视领域迎来了“全网化”的IP模式。网络小说改编、网络平台播出、网络游戏延伸的“网文+网剧+网游”的三重模式开启了,而正在腾讯视频热播的《将夜》就是其中的代表。

将夜为什么比择天记更好看(花开彼岸天将夜为)(1)

今年10月31日在腾讯平台播出的电视剧《将夜》,成功唤醒了原著粉对原著小说的记忆,那段深夜还躲在被窝里追书的岁月,现下想来仍觉得十分满足和幸福。随着电视剧剧情的不断深入发展,书中那些鲜活生动的人物也渐渐浮现于我们的脑海中。观众将眼前电视中的画面与书中的情节一一比对,然后慢慢重叠,最终得出了一个公正的结论:这部剧,还不错!

以前,《将夜》是部优秀的小说;现在,《将夜》同样是部好看的电视剧。

将夜为什么比择天记更好看(花开彼岸天将夜为)(2)

1、情感与价值,淡而不腻

网剧的主流收视群体在于年轻人,而玄幻题材又是年轻人追捧的类型,故而“玄幻热”成了近年来网络观众不可缺少的一道“可口大餐”。“玄幻剧”融合了言情、仙侠、魔幻、历史、权谋等多种元素,将现实与传统、理想与缺陷糅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种非常“驳杂”的新体系。

这种驳杂体系在最初的几年中,呈现出一种迅猛的势头,俘获了一大批观众的“芳心”。从《古剑奇谭》中叫得肉麻的“苏苏”,到《花千骨》中喊得亲昵的“骨头”,仙侠玄幻剧似乎在以一种另类的方式来打开观众的心门。

将夜为什么比择天记更好看(花开彼岸天将夜为)(3)

爱情梦幻、自恋情节以及英雄成长成了此类剧的“必杀之器”,然而随着网络IP由粗放化向精细化的发展,观众与粉丝也由最初的“来者不拒”向“有所捡择”、“新奇观感”向“精神满足”转变了。

在以往的玄幻剧中,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成为了剧中的一大焦点甚至是主要脉络。或是轰轰烈烈,为了爱情可以毁天灭地;或是凄凄惨惨,为了爱情几乎暴走亡身。正如桑内特在《公共人的衰落》中所说的那样:“个体面临完全的私人生活是现代社会的必然命运。”这种个体自私的偏激爱情观被当做了真爱大爱,无疑是对真正爱情的一种挑战。

将夜为什么比择天记更好看(花开彼岸天将夜为)(4)

相比于那些表达“伪真情”的玄幻剧,《将夜》明显反其道而行之,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在该剧中,我们没有看到那些腻腻歪歪、轰轰烈烈的爱情桥段,相反,男主角宁缺的少年成长历程是该剧的绝对主线。从荒原到京都,再到荒园,最后返回京都的过程中,宁缺也经历了与墨池苑莫山山的相知相处,两人的感情起于那一幅无意中完成的“鸡汤帖”。是这一幅书法帖子使得原本相隔万里、未曾谋面的两人之间发生了某些微妙的联系。“十三先生”这个人早就在莫山山心中生根发芽了。

但是这并不能解释这段莫名感情的发生,所以两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的同生共死则为两人的感情升温做了充分的铺垫。此时的宁缺并不能清楚地意识到“何为真爱”,他对莫山山的“有好感”也许是出于一种人类本能的意识,而当这种意识与另一种埋藏在心底的意识发生冲突时,“抉择”便也就随之而来了。

将夜为什么比择天记更好看(花开彼岸天将夜为)(5)

在对莫山山与桑桑的选择上,宁缺没有复杂的心理缠斗,他只是出于一种纯粹原始的心态来选择:我可以离开莫山山,却似乎离不开给我做了这么多年饭的小侍女。无论是从感情经历还是从感情选择来说,无论是从莫山山还是桑桑来说,《将夜》中的爱情都是淡雅而纯粹的,它做到了真而不腻,调和了各种情感的味道,使之中正平和。

尊重原著基础上的观众接受度与电视剧创作的艺术新高度的平衡,是每一个剧作者都孜孜不倦追求的理想境界。从小说到电视剧的二次创作,不仅要防止人物形象的失真变形,更要谨防价值观念的模糊表达。

将夜为什么比择天记更好看(花开彼岸天将夜为)(6)

成长,永远是一个热度不减的话题,而“成长为救世英雄”则是充满幻想色彩的玄幻剧所不可缺少的主线。影视剧中的英雄大抵有两种:平凡英雄与神话英雄。有的人出生就是天定之人,有的人历经奇遇依旧平凡。而纵观玄幻剧的发展,这两种英雄形象虽然屡见不鲜,但却少有人把他们合二为一,以达到一定的平衡色彩。《将夜》中的宁缺显然做到了两种形象的平衡。

从杀敌无数的梳碧湖砍柴人,到众所敬仰的书院13先生,从昊天道南门颜瑟大师的唯一传人,到西陵神殿苦苦追杀的“冥王之子”,宁缺即便是到了最后,也并非天下无敌、境界极高的“第一人”。作者极力想打造一个略微显得平凡一些的草根英雄,虽然主角的光环仍然是难以超脱的,可在这个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平凡与伟大的平衡。正如宁缺入山门时,夫子问的问题:你该如何面对光明与黑暗?“身处黑暗,心向光明”便是最好的回答。

2、情节与人物,精致立体

对于原著党而言,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有两点最重要:一是小说情节。对于那些随意删改故事情节,甚至另起炉灶搞原创的编剧,无疑会遭到原著粉丝的口诛笔伐。在这一点上,剧版《将夜》做的很好,除了书院考试中刺杀公主的那场戏,其他故事情节都基本做到了对原著小说的还原。

二是人物选角,对于一部由著名小说改编拍摄而成的电视剧来说,选角真的十分重要,重要到如果选角不到位,就能有书迷一眼不合就弃剧。平心而论,剧版《将夜》在选角方面略有瑕疵,但瑕不掩瑜,《将夜》还是有很多值得夸赞的地方。

将夜为什么比择天记更好看(花开彼岸天将夜为)(7)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悲惨,现在连拍摄电视剧时实地取景都是一件值得夸奖的事情了。但事实就是如此,实在是这几年观众被绿布、抠图、替身等玩意儿弄得身心疲惫,所以实地取景的《将夜》受到了观众的欣赏。“飞雪落叶,林海雪原。”《将夜》不仅于服化道以及场景方面做到了精致考究,而且其画面构图更是一大亮点。主体、陪衬以及背景环境的对称式画面,配合得恰到好处,处处透露着对称美。例如颜瑟与卫光明在老笔斋对弈时的对称式画面,体现出两人身份地位以及实力的势均力敌,两人对身后归宿的选择代表了他们各自的不同看法:颜瑟选择了一个沾有鸡汤的旧瓮,而卫光明选择了一个干净的新瓮。

全剧开篇特写,更是运用了小大结合的手法,以“蜥蜴”这个小物象写出沙漠中的孤寂与凶险,以“奔马”写出沙漠的苍茫与辽阔。蜥蜴、奔马、飞沙、长矛,勾勒出一幅奇妙的画卷。而通过这奇妙的画卷,引出了一个奇妙的人——在沙漠中大睡的主人公宁缺。

宁缺虽然是主角,但在小说《将夜》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不是男女主,反而是那些个生动的配角。

例如颜瑟,一个游戏人间的老顽童。邋遢而不重礼法,却是世间最强的神符师。一大把年纪还爱逛青楼、为了抢个徒弟能硬怼书院的“老无赖”,却最为热爱生活,活得最开心自在。作为惊神阵的守护者,他守护唐国,守护长安半生。晚年收徒宁缺,对他倾尽所有。宁缺前往荒原时,颜瑟告诉他:打不过就跑,保住性命重要。他是把宁缺当做自家子侄疼爱的。台湾老戏骨金士杰将颜瑟这个角色演得恰如其分,无论是平时的老不正经,还是临别时内敛深情的叮嘱,抑或是死时的坦然从容,都刻画得十分到位。

将夜为什么比择天记更好看(花开彼岸天将夜为)(8)

例如卫光明,西陵殿前光明大神官,一生信仰光明,别扭固执。就如书中夫子的评语一样:“他是个值得敬佩,又不值得敬佩的人。这样一个角色原本是不讨喜的,直到他遇见了女主角桑桑,这个角色的魅力才开始突显出来,这是个执着的信徒、笨拙又有些可爱的老人。无论是小说中还是剧中,他与桑桑之间的温馨日常互动,都能让人开怀一笑。

例如夫子,人世间至强者,一手建立唐国,希望世间人能奉律法、行礼法。实力天下第一不是夫子最骄傲的身份,美食家才是。作为一个吃货,夫子真正做到了吃遍天下美食。夫子的伟大在于他是个传奇,也是个普通人。是的,活了上千年,夫子依然还是选择做一个人,有喜怒哀愁,有嬉笑怒骂,有千年的忍耐,也有一时忍不住的热血上头。夫子是人间的守护者,是昊天都忌惮的对象。最后夫子登天化身为月,照亮永夜。正如书中那句话:天不生夫子,万古如长夜。在得知剧版《将夜》开拍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谁能出演夫子这个角色,整个华语圈又有谁有能力把夫子演好,直到我看见了郑少秋的剧照,顿时心中再无疑问。

将夜为什么比择天记更好看(花开彼岸天将夜为)(9)

剧版《将夜》的其他选角也大都合适:书院大师兄李慢慢的温和儒雅、云淡风轻;二师兄君陌的骄傲古板;三师姐余帘的低调从容,气质婉约;公主李渔的满腹心机;皇后夏天的温婉贤淑;将军夏侯的霸道凛然;书痴的外柔内刚;道痴的冷冽坚定;春风亭小朝的意气风发等等,这些原著小说中魅力十足的角色在电视剧中同样大放光彩。

由此看来,《将夜》能于大剧林立的战场中突围出来,拿到豆瓣7、4的评分,实非侥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