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历史文化名城(江南文化符号嵌入青浦新城的城市空间)

青浦历史文化名城(江南文化符号嵌入青浦新城的城市空间)(1)

“忆江南,风景旧曾谙”,“最江南”的城市风貌唤醒美好的共同记忆。

六千年历史浸润、五千里水脉滋养,青浦新城生长于肥沃的历史滋养之中。如今,“最江南”的文化符号被有机嵌入到城市建筑、公共空间中,传承着城市文脉、讲述着城市文化。

西起淀山湖、东至黄浦江的淀浦河,是青浦的“母亲河”。如今,穿越450年的时光,曾是青浦老城厢五座城门之一的水城门,再度巍然立于淀浦河之上。总长87.3米、宽20米,桥面高11.25米,其上还伫立着一座二层中式仿古城楼,水城门的一砖一瓦,无一不是依照史料复刻而建的。登上城楼,举目远眺,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数百年前江南古城繁华的历史场景。

水脉相承,文化的脉络也不曾中断。紧挨着水城门的知道书院是在清嘉庆年间青溪书院的旧址上重建而来的,2020年建成向市民开放。书院占地仅4000平方米,面积不大,但中国古书院里所特有的讲堂、斋舍、藏书楼一应俱全;沿中轴线展开,师觉堂、文昌阁前后排布,斋舍对称分布在东西两侧。

同时,知道书院内还有上海首家区域性名人展示馆——青浦名人馆,章楶、管道升、曹知白、夏瑞芳、吴志喜等青浦古代、近代和现代名人的杰出事迹都在这里展出,向世人讲述他们的故事。

古今融合、内外兼修,不仅是城市地标,生活细节中的公共空间也处处彰显着江南文化的新韵。例如,上达河长岛公园里的长岛驿,两面坡的屋面采用的是江南典型的尖山式硬山屋顶——由前、后两个坡形屋面合成人字形相交,形成尖顶。隔河望去,这种中国古建筑特有的弧形屋面犹如展翅的白鹭飞翔在河面之上。在驿站休息的市民,仿佛置身于江南古镇里。

除了长岛驿外,北菁园内“叫桥却不是桥”的无间桥、巧妙结合玻璃幕墙与水泥墙面的两半间……近年来,这些各具特色的公共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青浦新城各处,或矗立在公园绿地,或掩映在河边道旁的树影之中,巧妙嵌入江南古城的文化风韵,融入新城居民的生活之中,成为居民们休闲游憩的新场所。

今年下半年,青浦新城还将继续发力,包括编制青浦新城南站专项规划,打开新城南部新发展空间;启动90万平方米“江南新天地”一期旧改方案申报和前期工作,加快“江南新天地”重现江南古镇风貌的脚步。

作者:张天弛

图:赵立荣

编辑:史博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