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谈潮汕话(连秦始皇都是讲一口流利的潮汕话)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作者王力曾说潮汕话乃古汉语。而精通古文化的郭沫若也说:“潮汕话是中国古语保留得最多的一种方言”。

著名作家、编剧王朔曾笑称:“秦始皇讲一口潮汕话。”他甚至列举了一个例子,用潮州话朗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鸠、洲、逑都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如同吟唱一般。可惜秦朝不过两代,没把潮州话给发展成国语,不然现在全中国都讲潮州话,多有架势,用潮州话讲“我爱你”,也不至于那么肉麻兮兮。

秦始皇谈潮汕话(连秦始皇都是讲一口流利的潮汕话)(1)

语言学泰斗赵元任曾于一九三九年在上海申报馆发行的《中国分省新图》第四版,十四页《语言区域图》的图例上把《新地图》的“汉藏语族”改为“汉藏语类,“中国语系”改为“汉语系”。图中“汉语系”分为“北方官话区、上江官话区、下江官话区、吴方言、皖方言、闽方言、潮汕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九个单位。

张惠泽说,外界公认潮汕话是“古汉语的活化石”,但后来的潮州府城话和再后来的汕头市话多少都有演变,尤其是历代来到潮州地区为官的北方官话对潮汕方言影响至深。但在张惠泽看来,这中间也有最古最纯正的,那就是汕头与揭阳普宁之间的潮阳话。

现今中国各方言中仍以潮阳话读古诗最押韵,诸如“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等古诗用潮阳话读最近古音且完全押韵,古诗在唐中期以前数量颇巨,时下若非有一定古汉语基底的人很难完全把握韵律,而这对潮汕人来说并非难事。

当代学界一致认为:“潮州话”承继魏晋时期的古代汉语.叫她为晋话不为过也.而今潮汕话是唯一一种基本完全保留古汉语入声字的语言。

秦始皇谈潮汕话(连秦始皇都是讲一口流利的潮汕话)(2)

略窥潮汕话的古汉语身影——你在其它方言中见到了吗?

1、古人说“吃”,全部都用一个“食”字解决,如食饭、食糜、食水、食馒头……而今只有潮汕话保留了这一点,而如普通话等则早已是吃饭、喝粥、饮水、啃馒头;

2、在现今潮州方言语汇中有不少是见之于秦汉或唐宋的古籍中,如:“东司”、“翘楚”、“姿娘”、“腰佝”、“书册”、“眠起”、“起厝”……等等。

3、沽酒(打酒)、行(走)、走(跑)、勿(不要)、伊(他或她)、打秩(收拾、教训)等等。

4、潮汕话还保留了许多神传文化中修炼与信仰的内涵,如:出世(出生),老去(逝世),未来事先知(指具有宿命通功能,能预知未来之事),圣公嘴(指有功能的人说的话能把事定住),还有冤业(冤孽),“道”(道行)”,等等。

5、潮汕人祖先远离烽烟战火的中原来到安定和平得多的潮汕地区,过上了较安稳的生活。而中原的战火基本上没有燃及这“世外桃源”,中原地区的一条变革也就与这一地区关系不大。在这地区居住的中原汉人,他们原来所过的生活习俗和所操用的话语也就大体保留下来。潮汕地区的“时年八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冬节)就是古代习俗的延续。同时,古汉语的许多特点也在潮汕话中表现出来。

6、潮汕话的确很难学,由此有些人说“潮汕话很土”,其实,“潮汕话是古,不是土”。潮汕话有八个声调,分别为阴平、阴上、阳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读法如“兮、粉、训、忽、云、混、份、佛”。(用潮话读出)这与古汉语的八音读法是一样的。而现代汉语却只有四个声调,所以,在掌握声调方面,更不用说让那些只有两声调的欧美人学潮汕话了。一句“潮汕话最难学”(用潮语)就让他们满头雾水,目瞪口呆即使练得舌头打结也难以正确说出!

7、潮汕话因具有古汉语的特点,特别是八声读法,拟有些用普通话读起来不押韵的古文,若用潮汕话来读,会变得很押韵、琅琅上口!如《陌上桑》。

8、潮汕话保留古汉语八声读法的同时,也保留了大量的古词用法。如“目”、“新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眼睛”、“媳妇”等。这些词在古汉语和潮汕话里大量使用。

9、潮汕话中至今仍保留着大量单音节的古词,其中一些常用的古词是现代汉语少用或不用的。如潮语中说“索”不说“绳”,说“齿”不说“牙”,说“铰”不说“剪”,说“箸”不说“筷子”,说“食酒”不说“饮酒”等等。

当然,潮汕话内部也是有差异的,有道是——“好甲潮州人相骂,孬甲潮阳人咀话。”这虽是戏谑,却也真实反映出两种语的特点。潮州人即使吵嘴也声音不大,语言不重,而潮阳人平常说话也要像与人吵嘴一样,声响、语重。

秦始皇谈潮汕话(连秦始皇都是讲一口流利的潮汕话)(3)

潮汕方言词汇的来源主要有古语词、外来词、方言词三个方面

对同一个东西的叫法,潮汕话和普通话以及其他方言往往不一样。潮汕人把亲戚叫做“亲情([ziɑn5])”,“四亲二情”指的是三亲六故。这些“亲情”中,兄弟姐妹的孩子都叫做“孙”或者“孙囝”。这跟普通话的叫法就不一样。在普通话中,孙子指的是“儿子的儿子”,或者指“孙子以后的各代”和“跟孙子同辈的亲属”。也就是说,至少要比自己小两辈的才可以叫做“孙”。但是潮汕话除了这个用法之外,“孙囝”还指侄子、侄女或者外甥、外甥女,也就是说可以指只比自己小一辈的人。老公,原来是粤语里的词汇,现在也进入到普通话中,指的都是“丈夫”;而在潮汕话中,指的却是“曾祖父”,也就是祖父的父亲。郎,在普通话中是女子称情人或者丈夫;而在潮汕话中,却是称姐夫或者妹夫。对手,在普通话中指的是竞赛的双方;而在潮汕话中,指的却是“亲家”。

潮汕话词汇和普通话词汇同形但不同义的情况还有一些。例如:床,在普通话中指的是供人睡觉的一种家具,而在潮汕话中指的是吃饭、写字用的桌子;锅,在普通话中指的是一种用铁或铝制成的中间凹下去的圆形的炊具,而在潮汕话中,这种东西有另外一个名称叫“鼎”,潮汕话中的“锅”指的也是一种烹煮食物的器具,也多由铁、铝或不锈钢制成,不过是半球形或浅筒形的;神经,普通话中指的是“人和动物体内传达知觉和运动的组织”,潮汕话中指的却是精神病;走,普通话中指的是“行走”,潮汕话中指的却是跑;甜,普通话中指的是跟苦相对的,像糖和蜜那样的味道,潮汕话中指的却是味道鲜美;仔细,普通话中指的是细心或当心;潮汕话中指的却是谦恭、客气。

秦始皇谈潮汕话(连秦始皇都是讲一口流利的潮汕话)(4)

古语词

指从古代保留下来的词汇。包括以下两类:

一是从古汉语中保留下来的词汇。例如:

畏,潮汕话读作[uin3]:指害怕或者厌烦。例如“畏小理”指的是害臊,不好意思。

耍,潮汕话读作[senɡ2]:指玩或者戏弄。例如“相耍”。

掌,潮汕话读作[zion2]:指看,看管。例如“饲狗来掌夜”。

起,潮汕话读作[ki2]:指建造,盖。例如“起厝”指建房子。

健,潮汕话读作[ɡiɑn7]:指老人身体好,强壮。例如“轻健”。

着,潮汕话读作[dioh8]:指对,准确。例如“呾着”。

惜,潮汕话读作[sioh4]:指疼爱,怜爱。例如“惜落顺势”。

等,潮汕话读作[dênɡ2]:指用秤来量轻重。例如“等看几斤”。

褪,潮汕话读作[tenɡ3]:指脱掉(衣服、裤子、鞋子、袜子等)。例如“褪衫”。

危,潮汕话读作[ɡuin5]:指高,高处。例如“擘危擘下”。

下,潮汕话读作[ɡê6]:指低,低处。

滚水,潮汕话读作[ɡunɡ2zui2]:指煮开了的水。

物件,潮汕话读作[muêh8ɡiɑn6]:指东西。

相辅,潮汕话读作[sio1hu6]:指帮忙。

厚薄,潮汕话读作[ɡɑo6boh8]:茶、酒味浓叫做“厚”,味淡叫做“薄”。例如“茶薄人情厚”。

烦恼,潮汕话读作[huɑnɡ5lo2]:指担心,挂念。

无影,潮汕话读作[bho5iɑn2]:指没有事实根据的。例如“无影无迹”。

上好,潮汕话读作[siɑnɡ6ho2]:指最好。

且未,潮汕话读作[ciɑn2bhuê7]:指暂时不。例如“且未呾”。

教示,潮汕话读作[ɡɑ3si7]:指教育训示。

洗浴,潮汕话读作[soi2êɡ8]:指洗澡。例如“洗浴免穿衫”。

潮汕话中还有很多词语是单音节的,而同一意思在普通话中往往要用双音节词来表示,这是潮汕话从古汉语中保持下来的特点。

例如,人的五官“眉目嘴鼻耳”,在普通话中,要用“眉毛”、“眼睛”、“嘴巴”、“鼻子”和“耳朵”来称呼。身体的其他部位,很多也存在着这种情况。下面的例子,左边的是普通话的词汇,右边的是潮汕话的词汇。

牙齿——齿

舌头——舌

脖子——颔

肚子——肚

额头——额

其它的也有这种情况。例如:

兔子——兔

鸟儿——鸟

老虎——虎

石头——石

二是从古台语中遗留下来的词汇。

这些词语的语素顺序刚好与普通话的词语相反。下面的例子,左边的是普通话的词汇,右边的是潮汕话的词汇。

台风——风台

拖鞋——鞋拖

客人——人客

母鸡——鸡母

围裙——裙围

秦始皇谈潮汕话(连秦始皇都是讲一口流利的潮汕话)(5)

外来词

指来自潮汕方言以外的其他方言和语言的词语。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一是来自粤港的词语。

例如:对人的称呼的,有靓女、叻仔、BB;服饰类的,有恤衫、波鞋;饮食类的,有肠粉、叉烧、蛋挞、咖喱;生活类的,有手信、冲凉、的士、大巴、发廊、酒吧、买单、宵夜、中意、心水、拍拖、搞掂、帮衬、报料、炒鱿鱼、煲电话粥、有无搞错,等等。这些词语,有些是用潮汕话的读音来发的,例如大巴、肠粉、手信、波鞋;有些干脆就是采用粤语的发音,例如靓女、的士、拍拖、搞掂;还有些是潮汕话发音和粤语发音混搭的,例如拍的、买单。

二是来自东南亚的泰语、马来语的词语。

例如:铁丝称“阿铅”,手杖称“动角”,骑楼下的人行道称“五脚砌”,皮箱称“呷哔”,等等。

过去的潮汕人习惯用“番”来表示“外国的,外族的”,所以潮汕话中就出现了很多带“番”的词语,例如“番畔”指国外、海外,“过番”指出国,“番人”指外国人,“番话”指外国话,“番客”指华侨,“番批”指海外汇款,“番车”指缝纫机,“番纱”指洋纱团,“番纱碾”指纱团的绕线轴,“番薯”、“番葛”指地瓜,“番瓜”指南瓜,“番茄”指西红柿,“番梨”指菠萝,“番葱”指洋葱,“番囝码”指阿拉伯数字,等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