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c对比(跟瑞士罗氏打价格战)

告诉你个消息,全世界有90%的维生素C,都是中国生产的。维生素C又名L-抗坏血酸,作为人体必需的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有助于改善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参与胶原蛋白、细胞间质和神经递质的合成等。目前世界上维生素C全球需求量大约是22万吨,而中国就生产了19.7万吨,中国所生产的维生素C有70%是出口的,其中主要的出口对象是欧日美发达国家。

维c对比(跟瑞士罗氏打价格战)(1)

中国对维C的需求量非常少。主要是我们的生活习惯与欧美国家不同,我们是农业文明发展起来的,我们的饮食文化比较多元化,其中包含有大量含有维生素的食物,比如青菜、蔬果,还有别忘了我们平常喝的茶叶,都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西方国家大多都是游牧民族而发展过来的,他们的饮食主要以肉食为主,因此缺少大量的维生素,所以他们的皮肤都比较粗糙,容易出现皮肤问题。如果严重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坏血病的出现。

维c对比(跟瑞士罗氏打价格战)(2)

这里跟大家插一个话题。想必大家都听过茶马互市,在唐宋时期,中国西部的边疆上,汉藏民族之间有种传统,用茶叶换马的贸易来往,边疆少数民族以畜牧为业,以肉,乳食为生,因而缺少维生素,身体上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茶叶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并易携带和储存,成为了游牧民族的必需品。在那个年代,流传有这样的一句话:“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下至黎民百姓,上至高官贵族,没有不饮茶的,因此茶叶曾经是边疆少数民族掠夺中原王朝的原因之一。

维c对比(跟瑞士罗氏打价格战)(3)

维生素C,又称维他命C,是一种多羟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8O6,它是如何出现的呢?早在公元前400年,希波克拉底就有坏血病的描述, 但在那个年代,没人知道是什么一回事;到了大航海时代,得此病去世的人数更为庞大。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出海,横渡大西洋到美洲,航行了10多天后,船员出现了坏血病的状况,数量多达10几人,因为无法医治,且在当时以为是海上瘟疫,患病的船员被迫流放在路边的荒岛上,任其自生自灭。据说后来返航时,船队经过这个荒岛的时候,惊奇的发现被流放的船员还活着,而且当时的病都好了。

维c对比(跟瑞士罗氏打价格战)(4)

5年后,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玛,从欧洲起航,绕过非洲后达到了印度,打开欧洲到印度的贸易航线。在这次航行中损失惨重,随行所带的160人,当回到葡萄牙时,仅剩下55人。而这些死去的船员,都出现了同一个现象,开始的时候先是皮肤出现红色斑点,再到牙龈出血、脸色苍白,接着牙齿脱落,流鼻血,最终一个个死去。

维c对比(跟瑞士罗氏打价格战)(5)

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险家麦哲伦,1519年—1522年9月率领船队完成环球航行,随行船员达265人,历时1082天,当“维多利亚”号返回塞维利亚城外港桑卢卡尔德瓦拉梅达时,船上剩18人,大量的船员死于坏血病,而麦哲伦也死于此次航行中,不过他是在菲律宾被他人杀死的。

维c对比(跟瑞士罗氏打价格战)(6)

以上仅仅是大航海时代,因为坏血病死亡人数的万分之一。据学者统计,当年的海上贸易人员及海军人员死亡人数就达好几百万人,坏血病是这些人员死亡的罪魁祸首。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印第安人帮助法国探险队拯救了坏血病船员,而方法就泡了一泡茶叶茶。

维c对比(跟瑞士罗氏打价格战)(7)

1734年,奥地利医生J∙克拉默在服役时,军队里发生了坏血病大流行。他观察到得病的全是普通士兵,而没有军官。经过仔细研究,他发现普通士兵吃的是常规伙食,而军官们还有额外的水果和青菜。1737年,克拉默在报告里写到:水果与蔬菜能预防坏血病。

维c对比(跟瑞士罗氏打价格战)(8)

1747年英国海军医官,詹姆斯林德在船上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将12名患坏血病的水手集中到一起,每两个人一组共分为六组,每天基本饮食相同,但各组还要分别定时吃一些药品:

第一组:单纯的海水;

第二组:很稀的硫酸;

第三组:醋;

第四组:大蒜、芥末和二种树脂类中药(乳香和没药);

第五组:苹果汁;第六组:一个酸柠檬和两个酸橘子。

一个礼拜之后,前四组水手们的病依然如故,但喝苹果汁的两个水手有好转,而吃酸柠檬和酸橘子的水手完全恢复了健康。林德告诉英国海军,希望他们在航海的时候食用苹果汁或柠檬汁,但是林德的研究,得不到英国海军的认同,因为英国海军根据领导的要求食用了柠檬汁,但是没有得到效果,后来才发现他们把柠檬汁加热之后放进瓶子备长期食用;维生素C怕热,加热之后就失去了药力,所以这样的柠檬汁并没有实际的效果。林德的发现,最终没得到他人的认可。

维c对比(跟瑞士罗氏打价格战)(9)

而著名库克船长要求船员吃泡菜、柑橘,他还经常靠岸补充新鲜蔬菜和水果。他因此第一次创造了远航不得坏血病的纪录,让人们对防止坏血病带来了希望。后来,一位英国医生Gilbert Blane阅读了林德留下来的资料,他深信林德的研究是对的,并说服了英国海军,要求英国海军每一个人每天必须饮用3/4盎司的柠檬汁,从此之后,英国海军远离了坏血病,这使得英国的海军力量得到大幅的提升,为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虽然人们知道柠檬汁可以防止坏血病,但离我们发现维生素C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维c对比(跟瑞士罗氏打价格战)(10)

1912年,波兰裔美国科学家卡西米尔∙冯克查阅了大量资料后,提出了维生素理论,但我们只是在理论上知道有这些东西。直到1928年圣捷尔吉(Albert Szent-Györgyi)才成功地提取出极少量的这种物质,并通过实验得出了化学经验式C6H8O6。起初他并不知道这种物质就是维生素C,还帮他改了个名字“不知道的糖”后来又改成“上帝知道的糖”最终按其结构叫它“己糖醛酸”。到了1930年,圣捷尔吉发现当地的一种辣椒含有大量的己糖醛酸。他最终成功地从辣椒中分离出1公斤纯的己糖醛酸,最后命名为维他命C,并在1937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维c对比(跟瑞士罗氏打价格战)(11)

到了1933年,瑞士化学家莱希施特发明了生产维C的工业方法,称为“莱氏法”,后来卖给了瑞士的罗氏公司,罗氏依靠这个方法垄断了维C市场50年之久。直到1970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微生物研究所尹光琳研究员发明了“维C二步发酵新工艺”这是我们俗称的“二步发酵法”,其优点在于大大减少化工原料污染,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缩短流程,并使生产成本明显降低,减少40%左右的工业用量,极大降低了原材料的成本。不过这项专利使用权在1985年时,以55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给了罗氏公司,这也成了当时我国对外转让的最大项目;但罗氏当时拿到这项专利并没有使用,还在用老的方法生产维生素C。“二步发酵法”这项专利也并没有被完全买断,因为我国只卖了国外的使用权,国内的药厂还可以使用这个方法生产维生素C。罗氏购买境外使用权的目的就是不让欧洲的其他国家使用“二步发酵法”的方法生产维生素C和他竞争。

维c对比(跟瑞士罗氏打价格战)(12)

1990年后,我国就有几十家药厂在使用“二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但罗氏并没有看出问题,并不把我国的药厂放在眼里,认为我国的药厂并不是他的对手。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罗氏所生产的维生素C开始大幅涨价。因为罗氏所生产的维生素C处于垄断的地位并大幅抬高价钱,引来了美国司法部的关注,1999年美国司法部指控罗氏公司垄断操控维生素C的价格,被罚款高达5亿美元,罗氏公司最高级主管因此还进了美国监狱服刑,2001年后欧盟也对其开出更高额的发单。

维c对比(跟瑞士罗氏打价格战)(13)

随着我国药厂的崛起,罗氏对我国发起了价格战,直接把维生素C价格下降了70%,目的就是把我国的药厂逼死,罗氏万万没想到,我国所用的”二步发酵法“比他想象中的成本要低很多。罗氏所用的老方法,却把自己往火坑里推。我国维生素C的产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产能大增。罗氏公司因为维生素C业务没有办法与我国药厂竞争,被迫将维生素C业务出售给荷兰的DSCM公司,而其他国外的维生素C生产线纷纷停产,现阶段有名头的国外公司就只剩下荷兰DSCM公司。从此之后,我国出口维生素C市场额就占世界的90%。

维c对比(跟瑞士罗氏打价格战)(14)

美国进口的维生素C原材料80%来自于中国,正因此我国的药厂也给美国的司法部盯上了,2005年美国起诉了我国的四大维C生产药厂,而这场官司足足打了12年,其中有三家药企,在13年与美国达成了庭外和解,并作出了赔偿,只有河北维尔康制药有限公司跟美国一直打到底,最终在2016年二审胜诉,虽然这场胜利12年之后才得到,但我们靠的是先进的技术,赢得了市场。从此之后再也没有竞争对手与我们竞争,维生素C的市场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还属于我国的企业。

维c对比(跟瑞士罗氏打价格战)(15)

虽然我国占了全世界维生素总产量的77%,但还真有不少有钱人,专门高价购买国外的维生素, 这个智商税交得冤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