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

在一个人才辈出,富有创新活力的背景下,大舍在中国的作品脱颖而出。他们的项目通常是对现有空间的翻新,不去遵循他人甚至他们自己设定的特定风格。然而,在中国不断变化的城市环境中,他们的空间组织逻辑在不同时期的建筑实践中是统一的。


艺仓美术馆(原老白渡煤仓改造)

项目地点:上海浦东老白渡滨江,潍坊路和浦电路之间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1)

美术馆外貌

老白渡煤仓改造早于2015年前即已开始,当时面临过险些被拆除的命运,好在2015年第一届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在这里安插了一个案例展的分展场,让人们意识到工业建筑的价值,以及将煤仓变身为公共文化空间的意义。煤仓的物业持有者及其未来美术馆的进驻方在这次废墟中的展览看到了工业建筑粗砺的表面与展览空间相结合的可能性与力量,欣然接受了基于保留主要煤仓空间及其结构的改造原则,不仅把原来的画廊升级为美术馆,更是直接将美术馆命名为“艺仓”美术馆。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2)

除屋顶后留下的顶层框架柱支撑一组巨型桁架,然后利用这个桁架层层下挂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3)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4)

略微错动的横向层板既作为空间也作为景观

煤仓并非孤立的构筑物,它原本和北侧不远处的长长的高架运煤通道是一个生产整体。作为浦江贯通中的老白渡绿地景观空间,煤仓和高架廊道的更新如何成为新的滨江绿地公园的一部分是一个更重要的话题和起点。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5)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6)

高架廊道也采用了悬吊钢结构系统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7)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8)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9)

构件丰富的公共活动空间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10)

新旧结构的结合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11)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12)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13)

美术馆内可以看到原状保留的煤仓漏斗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14)

粗野风格的楼梯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15)

建筑与景观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16)

夜景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17)

来自建筑师:回头来看,现代美术馆的设计仍是一项冒险的尝试。工业文明是上海自身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后工业时代城市功能的更新,许多工业建筑面临着被拆除或改造的命运,这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


龙美术馆西岸馆

项目地址:上海徐汇区龙腾大道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18)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19)

龙美术馆西岸馆位于上海市徐汇区黄浦江畔,原址为煤炭运输码头。在设计之初,场地上还留存有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110米长的煤漏斗卸载桥,宽10米,高8米。与它同时保留下来的,还有两年前刚完工的两层地下车库。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20)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21)

新的设计采用独立墙体的“伞拱”悬挑结构,呈自由状布局的剪力墙插入原有地下室与原有框架结构柱浇筑在一起,地下一层的原车库空间由于剪力墙体的介入转换为展览空间,地面以上的空间由于“伞拱”在不同方向的相对联接形成了多重的意义指向。机电系统都被整合在“伞拱”结构的空腔里,地面以上的“伞拱”覆盖空间,墙体和天花均为清水混凝土的表面,它们的几何分界位置也变得模糊。这样的结构性空间,在形态上不仅对人的身体形成庇护感,亦与保留的江边码头的煤料斗产生视觉呼应。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22)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23)

建筑的内部空间也得以呈现一种原始的野性魅力,而有着大小调节的空间尺度以及留有模板拼缝和螺栓孔的清水混凝土表面又会带来一种现实感。这种“直白”式的结构、材料、空间所形成的直接性与朴素性,加上大尺度出挑所产生的力量感或轻盈感,使整个建筑与原有场地的工业特质间取得一种时间与空间的接续关系。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24)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25)

地面以上的清水混凝土“伞拱”下的流动展览空间和地下一层传统“白盒子”式的展览空间由一个呈螺旋回转、层层跌落的阶梯空间联接,既原始又现实的空间和古代、近代、现代直到当代艺术的展览陈列,这种并置的张力,呈现出一种具有时间性的展览空间。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26)


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

项目地点:上海市民生路3号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27)

八万吨筒仓被改造为2017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主展馆

八万吨筒仓作为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主展馆便是在这一“改造性再利用”的原则下所进行的一次空间再利用的积极尝试,以艺术展览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是为八万吨筒仓所寻找的非常适合的功能,能最大程度地符合现有筒仓建筑相对封闭的空间状态。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28)

夜景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29)

夜景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30)

改造示意图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31)

最重要的一个改造动作是通过外挂一组自动扶梯,将三层的人流直接引至顶层展厅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32)

入口广场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33)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34)

除了悬浮在筒仓外的外挂扶梯,筒仓本身几乎不做任何改动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35)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36)

筒仓内部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37)

展览空间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38)

筒仓内部的结构也得到了保留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39)

在外挂扶梯的底部,还邀请了艺术家展望一起合作,利用艺术家独特的拓片肌理的反射不锈钢板作为外挂扶梯的底面装饰,它倒映着民生码头周遭的景象,而外挂的这组巨大的扶梯体量也因此变得轻盈。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40)

未来,随着从江边直上筒仓三层的粮食传送带被改造为自动人行坡道,一个从江边可以直接上至筒仓顶层的公共空间得以建立,这个壮观的公共空间将成为浦东滨江贯通和民生码头空间更新项目之间的重要纽带,新的公共性得以建立。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41)

未来,自动人行坡道将直接从江边通向筒仓顶层

上海外滩现代化建筑(大舍建筑三个文化建筑改变上海滨江风貌)(42)

建筑近景

在一个对于建设未来比借鉴过去更有兴趣的国家来说,民生码头筒仓改造是一个积极的,也是不同寻常的空间再利用方法。建筑外挂的扶梯(颇有蓬皮杜中心的味道)使人们在参展的同时也能欣赏到整个民生码头的壮丽景观。虽然原本作为周围码头一部分的筒仓已不再使用,而空间的保留让游客可以一瞥建筑和区域的过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