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黑玫瑰被暴打(荷兰黑彼得争议)

撰文 | 顾月冰

8月下旬的一天,荷兰南部城市埃因霍温的保罗·迪克正在Facebook上浏览网页,不一会儿,屏幕上弹出“此帖违反了仇恨言论的社区准则”的通知。

随后,迪克收到了数百份Facebook报告,告诉他删帖原因是他的个人主页上有200多张黑彼得(Zwarte Piet)图片。

荷兰黑玫瑰被暴打(荷兰黑彼得争议)(1)

黑彼得在FB上被禁。 图源:News Break

黑彼得是荷兰传统节日圣尼古拉斯节中的头号明星,他是圣尼古拉斯(荷兰圣诞老人)的助手。跟圣诞节的说法类似,每年12月5日晚上,圣尼古拉斯都会带着黑彼得一起去小朋友的家,分发礼物。

黑彼得外形黝黑,还有一头黑卷发、大红唇、金耳环,自20世纪40年代起,反对者就将其视为种族歧视的符号。

在今年席卷全球的黑命攸关运动(Black Lives Matter)影响下,荷兰也爆发了反种族歧视游行,其中“消除黑彼得形象”成为抗议者的诉求之一。

如今就连Facebook这样的商业公司也受到了压力。迪克个人主页上的黑彼得照片,就是Facebook主动审查删除的。

被屏蔽的“种族符号”

作为一名忠实粉丝,迪克在Facebook主页上的黑彼得图片是他10年来的珍藏。可是那天晚上,跟黑彼得相关的图片全部消失了。

这一切都源于Facebook的审查。8月11日,Facebook官方称将解决平台上带有歧视和伤害色彩的刻板印象,特别是“黑彼得”形象。十天后,Facebook官方开始删除在整个平台上的黑彼得照片。

全球范围内,Facebook上的多个黑彼得主页发生了类似情况,一些个人发起的热门小组也被删除照片或关闭,包括拥有43000名粉丝的Pro Zwart Piet小组——小组里没有任何一张黑彼得照片、29455名粉丝的红彼得(Red Zwarte Piet)和19228名粉丝的我是黑彼得(Ikben Zwarte Piet)小组,都被完全关闭。

迪克对此很生气,他告诉荷兰媒体NRC,“黑彼得绝对不是可恨的,我从未见过黑彼得带来了什么伤害。扎克伯格今年不会收到任何礼物。” 迪克同其他黑彼得爱好者联名报警,反对Facebook的删帖行为,称该行为“极化了荷兰国内文化”。

清除黑彼得的并不止Facebook一家。8月26日,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决定屏蔽荷兰网站上的“黑彼得”一词,下架包含“黑彼得”的产品,删除包含“黑彼得”字样的产品说明。

亚马逊未做出官方解释,仅表示可参考卖家协议条款,即不得在亚马逊网站利用产品宣扬、煽动或美化仇恨、暴力、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宗教歧视。

荷兰黑玫瑰被暴打(荷兰黑彼得争议)(2)

荷比卢电商平台Bol将会下架图上商品。

与此同时,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最大的电商平台Bol也撤销了与“黑彼得”相关的产品。Bol官方发言人表示,网站特地将“黑彼得”的产品改为“彼得”,不再出售完全涂黑的模型。

“黑脸形象”与种族歧视

像迪克一样,很多荷兰人从小就过圣尼古拉斯节,听着黑彼得的故事长大,黑彼得是他们文化记忆的一部分。

黑彼得的漫画形象最早出现在1850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小学老师扬·申克曼出版的《圣尼古拉斯和他的仆人》一书中。

书中的黑彼得是男性摩尔人形象,罗马人早期常用摩尔人形容未开化的北非土著。他有着黝黑的脸庞、卷曲的黑发,大红嘴唇和金耳环相映成趣,穿着文艺复兴时期的连裤袜。

荷兰黑玫瑰被暴打(荷兰黑彼得争议)(3)

2013年12月,荷兰圣尼古拉斯节,黑彼得乘着船来庆祝节日。 图源:AFP

后来黑彼得逐渐成了荷兰社会的文化符号之一。大人们都会说,每年圣尼古拉斯节,黑彼得会奖励表现好的小朋友,在壁炉和窗台的鞋子里放小礼物。

整个节日期间,荷兰、比利时等国家的人们,可以在电视上、儿童聚会上、市中心铜管乐队演奏中,都会看到由真人扮的黑彼得。他们看起来有些呆呆蠢蠢,但很友好。

荷兰黑玫瑰被暴打(荷兰黑彼得争议)(4)

黑彼得和圣尼古拉斯在船上跟民众打招呼。 图源:AFP

不过,黑彼得的发展过程一直与种族歧视密不可分。黑彼得形象出现的19世纪50年代,荷兰社会还处于奴隶贩卖贸易时期,直到1863年它才废除奴隶制。而且,早期荷兰人曾用Negro,不是Black来形容黑彼得。Negro是一个与奴隶贸易、种族歧视相联系的词汇,在美国民权运动中被视为种族歧视的代名词。

此外,每逢节日很多荷兰白人会主动把脸涂黑扮成黑彼得,小朋友们也跟着模仿,而“涂黑脸”行为在西方社会有着强烈的种族歧视色彩。

“黑脸”形象出现于19世纪,以美国黑脸滑稽秀表演为代表,白人演员会戴上黑脸面具和涂上口红,扮演黑人奴隶的夸张形象,期间穿插着侮辱性台词。19世纪30-40年代,黑脸滑稽秀达到顶峰,是美国白人看待黑人的重要方式之一。

荷兰历史学家里斯·科宁(Lise Koning)在其论文《黑彼得与黑脸传统》中,曾探讨过黑彼得和19世纪美国黑脸滑稽秀表演之间的联系。科宁认为,黑彼得穿着精致但讽刺的服装,做出可笑的场景,是反对黑人解放的例子。因此,荷兰黑彼得可称作全球范围内对黑人刻板印象的一部分。

而多数荷兰人和比利时人并没有察觉到种族歧视这回事,他们伴随着黑彼得的节日和故事一起长大,对他有着美好的回忆。

荷兰黑玫瑰被暴打(荷兰黑彼得争议)(5)

因为喜爱黑彼得,一位女士正在纹黑彼得图案的纹身。 图源:AFP

“我认为这只是一个儿童节日,和种族主义无关。”来自比利时的40岁司机Julien Wonterghem告诉全现在,“1985年前的欧洲,没有那么多来自非洲的政治难民。但在过去的30年里,进入欧洲的非法移民人数上升到了数十万。来到欧洲后,他们获得了免费的食物、住所、政治庇护和教育。现在又开始反抗我们的传统,指责我们是种族主义者,我很想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来自荷兰的90后Mark Huizingh对全现在说,“黑彼得是荷兰文化传统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我不认为这是种族主义,因为我不认为黑彼得是黑人。我认为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庆祝是人民的个人选择。”

“取消黑彼得”抗议

事实上,近几十年来,荷兰少数族裔一直在为“取消黑彼得”进行抗议。

1968年,反抗黑彼得人士首次提出了黑彼得形象包含“种族主义和殖民人物形象”,对此荷兰一家杂志提出了“白色彼得计划”。

此后,荷兰社会开始尝试改变黑彼得形象,但这种做法并不讨巧。2006年荷兰著名电视台NPS在直播圣尼古拉斯节日时,将彼得涂成彩虹色,遭到黑彼得爱好者的一致批评。

近年每逢圣尼古拉斯节,荷兰都会掀起长达数周的反黑彼得抗议。目前,荷兰国内最大的抗议组织由荷兰有色人种领导,名为“踢出黑彼得”( Kick Out Zwarte Piet, KOZP),其中许多人来自荷兰前殖民地,如苏里南和印度尼西亚等。

荷兰黑玫瑰被暴打(荷兰黑彼得争议)(6)

2019年11月,阿夫里耶带领“踢出黑彼得”团队游行现场。 图源:网络

2011年,杰里·阿夫里耶和昆西·加里奥创办了“踢出黑彼得”。阿夫里耶10岁时从非洲加纳抵达荷兰,在荷兰生活的头几年,他常被身边的人叫做“黑彼得”,“他们说我就像黑彼得一样肮脏,成为黑彼得才是好。”

阿夫里耶希望能把黑彼得变成没有任何种族含义的“Piet”,并把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传统传给小朋友们。

“踢出黑彼得”团体不断通过展览、辩论、阅读小组等形式促进成员交流。该团体认为,黑彼得是19世纪对黑人刻板印象的产物,直接反映出了荷兰的殖民和奴役历史。

在抗议者的影响下,黑彼得的形象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当下,常见的形象是深色妆容,而非以前的黑脸。荷兰小朋友听到更多的故事是,黑彼得之所以是黑色的,是因为他在送礼物的时候钻了家里的烟囱,所以粘了一脸烟灰。

荷兰黑玫瑰被暴打(荷兰黑彼得争议)(7)

烟囱彼得 图源:网络

而黑彼得反对者并不满意。他们认为,爬烟囱可以解释脸部的黑色,但不能解释卷发、红嘴唇、金耳环或黑彼得的衣服没有被烟灰覆盖等事实。

非裔荷兰教授格洛丽亚·韦克(Gloria Wekker)在《白色无罪》中写道,烟囱彼特是“一种表面解决方案”,烟尘或黑脸,本身就被污染了。

黑彼得会消失吗?

近年来,支持黑彼得的人已经开始减少。

2013年的一份民调显示,大多数荷兰人仍然认可黑彼得的传统习俗,有89%的荷兰人不想改变传统。但到了2019年,这一比例下降到71%,今年6月,只有47%的人支持黑彼得传统。

荷兰黑玫瑰被暴打(荷兰黑彼得争议)(8)

“黑彼得是种族歧视”游行现场 图源:Facebook

就职于国际快递公司DHL的荷兰青年John向全现在表示,“荷兰政党和媒体越来越不认可黑彼得形象,荷兰大城市的少数族裔很反感黑彼得形象,消失只是时间问题。”

特别是美国弗洛伊德被杀事件发生后,全球范围内的种族平权运动开始升级,荷兰国内也同步掀起了种族平权浪潮,“取消黑彼得”成为抗议者的诉求之一。

6月5日,一向支持“黑彼得是黑人”的荷兰总统鲁特向荷兰议会表示,他希望这种传统消失,预计几年后荷兰不会再有黑彼得。

今年12月的荷兰圣尼古拉斯节庆祝活动中,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格罗宁根等大城市也确定,将禁止黑彼得的出现。

荷兰总统改变对黑彼得的态度,加上Facebook、亚马逊等公司屏蔽黑彼得的形象,都可以看作政界、商界对全球种族平权运动的“妥协”。

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比较种族理论研究博士生黄琨看来,“黑彼得形象带有明显的欧洲殖民遗产和种族主义话语痕迹,作为符号应该被反思、批判及改革。”

但是,黄琨同时告诉全现在,“取消或改变仍需要深入、广泛的讨论和共识,仅通过网络审查、下架、取缔等自上而下手段,一方面并不足以达到真正批判及改革种族问题的目的,另一方面这种非民主的举措容易造成不理解的民众反弹。”

荷兰黑玫瑰被暴打(荷兰黑彼得争议)(9)

图源:VCG

除了Facebook等公司屏蔽黑彼得,其他一些企业也采取了类似举动,像高露洁公司考虑给中国市场的“黑人牙膏”改名,美国HBO因种族冲突下架奥斯卡影片《乱世佳人》等。

对此黄琨指出,“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跨国大公司在黑命攸关运动中是否真心反思并改变商业行为中对种族主义的纵容。或许它们只是为了讨好有政治诉求的用户,在短期内做表面工夫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

不光是荷兰的黑彼得受到检视,全球范围内的“黑命攸关”平权运动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个体进行自我审视的标尺。今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南方邦联军、比利时利奥波德二世国王等殖民者或涉嫌种族歧视人士的雕像皆被推倒,都体现出“黑命攸关”运动的威力。

“黑命攸关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权力结构。弱者团结起来发声,并且获得了多数支持,挑战了社会上权力高位者,对高位者产生了舆论压制。这种舆论压制会引起高位者的不满,有可能让他们用‘过度政治正确’来批判黑命攸关运动。”美国问题专家、互联网博主北大飞告诉全现在。

北大飞认为,“尽管全美范围内黑命攸关运动规模远超当年美国的民权运动,但南方种族隔离制度是一清二楚的显性种族歧视,现在美国社会呈现出来的是隐形种族主义,法律条文上是平等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就目前观察看,黑命攸关运动想要取得进一步的成果会比较艰难。”

同样,黄琨指出,“全球掀起的黑命攸关运动浪潮不仅在于争夺文化符号的诠释和使用权,更在于切切实实地直面各国政治制度、社会关系、文化意识中的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如果最终结果仅是类似‘黑彼得形象暂时消失’,而没有其它任何实质性和结构性改变,那反种族歧视运动就是失败的。”

————

搜索关注公众号“全现在”,朋友圈的世界也会不一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