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什么迁都去南京(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的原因仅仅是天子守国门吗)

朱棣(1360年——1424年),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1402年至1424年期间在位,共计执政二十二年,后世称为“永乐大帝”。

朱棣为什么迁都去南京(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的原因仅仅是天子守国门吗)(1)

尽管继位不正,但文史不假却认为,朱棣是明朝最有作为的一位帝王。他的历史功绩有很多,比如多次远征漠北、收复故土安南、郑和连续出海、编纂永乐大典、向北迁都北京等。

接下来,我们主要谈论朱棣为何要迁都北京,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深远历史影响。

朱棣为什么迁都去南京(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的原因仅仅是天子守国门吗)(2)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为了有序传承和永固江山,颁布了《皇明祖训》并严格执行。作为第四子的朱棣,按理说皇位与他无关,只能老老实实的做一个富贵王爷。

在朱元璋的安排下,朱棣也像所有成年皇子一样离京赴任。于是,朱棣就这样不情不愿地离开了南京,离开了爹娘弟兄,冒着凌冽的北国风雪在北京就业,成了一名最早期的北漂一族。

时间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朱老四也逐渐适应了自己在北京的生活,习惯了自己“燕王”的身份。朱棣还渐渐体会到,其实做个诸侯王也挺好的。

可是,朱棣刚刚平静的水面立即就泛起了涟漪。因为,当朝太子朱标突然过世了。朱标可是一个被上天无限眷顾的人,他既是长子又是嫡子,地位无比尊崇。而且,最关键的一点,他被冷酷无情的父亲朱元璋深深宠爱并寄予厚望。

一句话,只要有朱标在,所有的皇亲宗室和文武群臣,都认为他是大明朝的铁定继承人。可惜,现在这个众望所归的继承人竟然中途过世了。

后来,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樉和三子晋王朱棡也相继离世。于是乎,燕王朱棣就成了朱元璋在世皇子中最年长的一位,而且也是最有能力的一位。换句话说,他成了整个大明朝最有资格继承帝位的人选。

结果,老爹朱元璋很快就打消了所有人,尤其是朱棣对于皇位的念头,越过自己的儿子而直接册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登基称帝,史称“建文皇帝”。虽然顺利即位了,但他的皇位却坐得一点儿都不踏实。因为自己的叔叔们个个都不是善茬,个个都有钱有地,有刀有兵,还有野心。

在这种背景下,建文帝的大臣们纷纷上疏,尤其以黄子澄、齐泰等人为代表,强烈主张朝廷立即开始削藩。年轻气盛的建文帝,当即就下旨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削藩。

削藩的过程尽管并不是很顺利,但起初被削的几个藩王,都没有太大的实力和野心,只得无奈接受了这个事实。

朱允炆没有停歇脚步,也没有进行必要的安抚工作,而是直接乘势而上,将目标对准了最雄心勃勃的燕王朱棣。

1399年,朱棣决定与侄子彻底决裂,在北平起兵造反,还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一路率军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朱棣为什么迁都去南京(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的原因仅仅是天子守国门吗)(3)

历时四年的时间,靖难之役终于以朱棣的完胜而告终。他赶走了侄子朱允炆以后,成为了大明王朝新的主人,之后还做出了迁都的决定。

作为一个王朝的国都,一般都要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等诸因素都要考虑在内。南京背靠钟山,地势险要,临接长江,可谓是龙蟠虎踞之地。而且,它还位于江南富庶地区,经济条件优越,文化氛围浓郁,的确是定都的理想之地。

但是,南京远离北方,非常不利于朝廷对于新定的北方之地进行强有力的统辖。而且,元蒙的残余势力并没有被完全消灭,只是赶到漠北而已。据《明史》记载:

北元引弓之士不下百万众也,归附之部落不下数千里也。资装铠仗,尚赖而用也,驼马牛羊,尚全而有也。

可见,元朝残余并没有放弃对中原沃土的窥探,经常会南下骚扰明朝领土。朱元璋之时,虽然多次对蒙古残余势力用兵,但由于南京太过于偏南,显现出了鞭长莫及之虞。

从那时起,朱元璋已经萌发了迁都的念头,主要的候选地有长安和洛阳。只是,由于太子朱标的突然离世,朱元璋只得将主要精力用在确立和培养储君的问题上,暂时打消了迁都的计划。

在朱棣夺权登基后,北方的形势变得更加紧张。由于在靖难之役中,宁王所属的兀良哈朵颜三卫从征有功,朱棣同意尽割大宁地给朵颜三卫,以作为协助自己夺权的犒赏。

自此,辽东与宣府之间的防线被割断,互相之间不能应援,而北方重镇北平也更加岌岌可危。如何守卫北平,如何加强对元蒙残余的防御,就成了摆在朱棣面前的第一要务。

首先,明廷成功地招抚了黑龙江下游的女真等各部落,还专门设置了奴儿干都司,将关外的大片领土收入明朝版图。

朱棣为什么迁都去南京(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的原因仅仅是天子守国门吗)(4)

而且,朱棣还在嘉峪关外设立沙洲卫、曲先卫和赤斤蒙古千户所,连同在洪武年间已经设立的安定、罕东、阿端三卫,合称为关西七卫。七个卫所的分别建立,虽然对明朝维护北方边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全都集中在军事领域。

为了防御蒙古残余势力的不断入侵,以上这些显然还不够,必须从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等方面同步推进。为此,朱棣开始将迁都再次提上了议程。

朱棣为什么迁都去南京(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的原因仅仅是天子守国门吗)(5)

朱棣的迁都设想,要远比朱元璋更为大胆,他没有在长安和洛阳之间徘徊,而是更加激进的选择了北平。

这个主张,立即就遭到了绝大多数朝臣的反对。而他们反对的理由也很冠冕堂皇,认为金陵作为国家的中心,环境宜人、农业发达、商业繁荣,文化浓郁。

虽然朱棣迁都的决心非常坚决,但作为一种妥协,他还是同意采取“二京制”的方式,以北京作为未来帝国的首都,是国家政治和军事的中心;同时,保留金陵作为副都,是国家经济的中心。

基本上,“二京制”可以起到相辅相成和兼顾南北的作用,共同推动明朝的长治久安。那么,朱棣为何要选择北平成为未来的首都?

一、在长期经营下,已经成为龙兴之地

朱棣11岁被封燕王,在20岁时赴北平就藩,到他取得皇位。期间,他一直在北平生活,已经习惯了这里的一草一木。

而且,朱棣在北平经营多年,无论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已经初具基础。

二、南京是建文帝旧都,朱棣非常介怀

朱棣的江山是通过靖难之役,从侄子朱允炆手中夺来的。以一个篡权者的身份安居南京,朱棣充满心理阴影。

朱棣在当初攻入南京时,为了迅速稳定局面,曾对不满的朝臣和抵抗的百姓大开杀戒。此事,导致朱棣在以后经常噩梦连连。

三、朱棣坚决主张天子守国门

提起明朝历史,很多人都会想到一句话,那就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其实,这句话是从朱棣开始的。

朱棣自当燕王起,就开始替大明王朝守国门。如今,他已经贵为天子,但北方国门却没有得力的人去镇守,于是亲自驻守就成了一种选择。

朱棣为什么迁都去南京(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的原因仅仅是天子守国门吗)(6)

朱棣迁都北京,不仅在明朝历史上,就是对整个中国历史也影响深远。

迁都北京,极大地加强了北方的军事力量,强有力地维护了北方边境的稳定,有效地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融合。而且,正是朱棣的迁都之举,导致了今后中国的国家政治格局都以北京为核心。

欢迎关注文史不假,支持原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