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尺子丈量世界(丈量世界从1张A4纸开始)

用尺子丈量世界(丈量世界从1张A4纸开始)(1)

假如我们的格局只把它定于数学思维,那我们的孩子将来也只能把它定在数学思维里。当孩子提出“假大空”的想法时,你知道孩子想法背后联想过的事物吗?你是不以为然,嘲笑她,一听而过,还是支持她,鼓励她想办法去探索?

Way of thinking

1.探索

女儿在少年宫上兴趣班,家长等候时坐的石凳之间都有段缺口。前段时间上课前,女儿从一张石凳跳到另一张石凳。有一个缺口她能跳过,另一个缺口她来来回回,又跌倒又碰着,最后还是没能跳到对面的石凳上。她还要我去跳,说实在的,我怕碰撞到硬邦邦的石头,不敢跳,她磨着要我去跳,我得想办法支开她。

她其实是想知道为什么有一个缺口跳得过,一个缺口跳不过。突然灵机一动,我从包里掏出一张A4纸,按竖向折叠好交给她,跟她说,你试一下用这张A4纸量一量这两个缺口,看有什么不一样。于是她开始量,当然了,刚开始是乱量,也码不准。我示范了一下如何定住起始后点,她自己在那量,我一边看着。最后她告诉我一个缺口量出了*张A4纸的长度,一张量出了*张多些的A4纸的长度。经此一量,她大概也明白了为何有一个缺口无法跳得过,跳不过的缺口比跳得过的那个要长很多(对她来说)。

2.联想

接下来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要上课进入教室了,她手里仍拿着那张折叠的A4纸,开始去量课室的桌子。边量边数量了多少下,她量了一回,告诉我桌子有**张A4纸那么长,实际没量完。我在A4纸中间折了一下,举了个例,假如这张A4纸长度是10cm,折了一半是几cm?她想了一回,回答我说是5cm。于是不用我帮忙,她就用折了一半的A4纸继续量,看她的表情,好奇又认真。虽然她不知道一张A4纸的长度是多少cm,具体我也不知道。但她会用A4纸来定义桌子的长度(边长)。

3.扩展

事情过去了两周,有天放学后去打羽毛球,教练要求他们围着整个场跑3圈,她一口气跑完。为了鼓励她愿意坚持跑步,我告诉她3圈一共1200米,她觉得自己非常棒了。晚饭时,跟爸爸说自己如何如何跑了3圈,有1200米,好厉害。然后跟爸爸说吃完饭还要去跑步(爸爸每早上跑步遛Yobi)。可是亲,已经很晚了。接着她说要围着整个祈福(大型社区)跑一圈,突然又说要量整个祈福的长度,还要量地球的长度。

嗯,这个思路跳跃有点大。祈福虽就在脚下,可真要量起来会让人头痛。还是地球好量点,可以虚化。于是咱们在饭桌上假设了一个起点---祈福。她假装量地球,一边量一边数着刚在幼儿园学的四大洲七大洋的名字,都数完了,发现地球是圆的,惨了,她找不到终点,量不回来。她不愿意把终点靠到起点那里去。看着她一脸傻逼,我偷偷地笑。最后为了完成量地球的活,她不得不把终点跟起点靠到了一起。这样一来,地球的长度竟然变为零了?由此她还知道了起点就是终点,终点就是起点的秘密。

4.支持

再回到她说要量祈福,祈福这么大怎么量呢?能量,但肯定不容易,一天不一定量得完。咱们从小处开始吧。先量我们楼下的人工湖怎么样?女儿同意了,商定了某天下去量。后来忙其他事,这个过程我没参与。他俩是到楼下打完羽毛球后量的,还顺道遛了Yobi。事后我问她是怎么量的,她说是用一根长毛线,毛线的长度是50米,她和爸爸各持毛线的一头,一个人站定,一个人往前走,如此循环,最后量到的长度是365米(在爸爸的帮助下得出)。我问她Yobi有没有帮忙,她说有。

选用50米毛线做测量工具是爸爸的主意。假如她自己的认知限于用A4纸去量,我仍会支持,让她去量,她就有机会发现用A4纸去量,是不是很不妙,还有更多的方法吗?此时可以启发她有什么工具可以取代A4纸,让测量速度更快的?她想出来的可能就不是50米毛线了,会有更多的测量工具出来。

5.善用契机

这整个过程,是不是轻松愉快,又省时省力,还能一起玩儿。不经意间善用了一个小契机,她知道了“长度”;“终点”;“起点”;长度单位“米”,还有测量工具,这也算是一种启蒙吧?相对于数学思维启蒙班而言,是不是省了不少?偶而善用下小契机就够了,无需时刻关注,紧张兮兮。当时灵机一动的A4纸量法,完全没有想到过会有后面的延展。

如果说一定要给这个方法作一个定义的话,要叫数学启蒙了。这种启蒙是否随手可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稍为善用一下这些小契机,支持孩子去探索,让孩子对数术王国产生兴趣,应该不是难事。例如喂小金鱼时,问问孩子,一条小金鱼要吃5粒饲料(大粒型),缸里有3条小金鱼,一共要放几粒才可以呢?小朋友能不感兴趣吗?

6.犯错是最好的探索

不过在这个以成绩为衡量标准的国度,女儿还没长大还没成绩去标注这种做法的适确性。但这是一种思维,但不只是数学思维。讲一件事,脑海里有没有联想,由量一个小缺口到量一张桌子,量羽毛球场,量社区,到量地球。这个联想是怎么产生的呢?这里面有属性的归纳,缺口,桌子,球场,社区,地球,统一的属性是什么?距离or长度?都可以用工具去测量?思维出现了归纳和找出相同属性的思考方式,就容易发现规律,认识事物的本质。

假如我们的格局只把它定于数学思维,那我们的孩子将来也只能把它定在数学思维里。当孩子提出“假大空”的想法时,你知道孩子想法背后联想过的事物吗?你是不以为然,嘲笑她,一听而过,还是支持她,鼓励她想办法去探索?那怕没有结果,那怕最后是错,那也没什么。犯错是最好的探索,认同吗?我深深认同。

7.人生是冒险

假如某天,女儿长大了,她执意要用1张A4纸去丈量世界,我定会全力支持她!!

从人类最早提出的登月计划,也可算是“假大空”,谁会相信呢?现在进行到哪一步了?2017年5月,中国"月宫365"计划启动,要建立四生物链环的系统,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在模拟空间站闭合系统内,实现人员更替和志愿者自给自足。

人类实现,与月亮共饮,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还远吗?不尝试又怎么知道呢?

海伦.凯勒曾说过“人生,要么是一场美丽的冒险,要么就什么都不是。”这也是一种思维,你愿意去冒险吗?你愿意支持你的孩子去冒险吗?

愿意的亲给个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