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拳实战散招(陈守孚心意拳学习笔记汇编-张源侠)

步法和身法:心意拳的身法通过鸡步、十字步、蛇形、猴形、龙形、和鹞子入林、九宫步而达成这是很具体的设计劲法是原子弹,身法是导弹杨澄甫先生的功夫就是只有原子弹却没有导弹的功夫原子弹内劲虽厉害,如果不懂身法,遇到对方导弹身法的高速袭击,最后原子弹引爆,炸死的是自己杨露禅和孙禄堂先生都被称为活猴,那就是身法奇绝的表征但也有练猴拳和地趟拳的,身法似猴,但却没有原子弹内劲,即使打到对手,也不能给对手重创形意拳的劲道大,但在身法上走直线为主,所以才有兼参八卦斜转身法的补充太极的身法更差,但太极重柔化,带有后退的味道,太极和形意,一前一后,一攻一守,再加上八卦的斜转螺旋,才成就所谓的三家合练之学但这三家毕竟是不同门派,合练犹如拉郎配,三家在一起真能通合一气吗?事实很难目前练内家拳的大多是三家合练大侠在遇到守孚老师之前,早练过太极、形意、八卦,但要把这三家合一确是很大的难题你在和人交手时,一伸出手,里面就要有三家的内劲,这真的很容易做到吗?你练形意五行拳,只顾朝前猛烈攻击,但如果左右同时有人攻击,形意拳转身就很难是不是在转身的时候要想起用八卦了呢?如发现对方劲很大,是不是在那个当下才想起用太极呢?这个问题其实是很普遍的一个问题不是说三家合练就比一家单练更好的李连杰做武术全能冠军的时候,他的少林、太极、形意、八卦都练得很漂亮的但这种漂亮和实战还是有很大区别现在网上说孙家拳如何如何厉害,厉害在哪里?说是三拳合练就厉害这是唬人的说法心意拳其实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因为心意拳一直在回教内流传,而汉人原本就有大汉族思想,认为那回教的东西不管多么厉害,总还是偏门的东西大汉族的武林名门正派必定要和五行八卦这些伟大传统理论结合起来象回教心意拳这样朴朴实实的东西毕竟上不了大台面的可令人惊奇的是,这朴实的心意拳其实早就把上面三拳合练的矛盾解决掉了心意拳没有五行八卦的概念,但有劲法、身法、和空法,全然按照发掘人体本能的要求去做真正是科学全面的实战武学心意拳的十字步练法就是非常直截了当的身法训练所谓十字步就是将任何一把劲都能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随意击出练熟了十字步,你就没有前后左右之分了你的出手就可以任意东西南北心意拳的这个十字步训练在所有其它汉族的拳法中都没有只有薛颠的象形拳里有相似的练法练心意拳,只要十字步走熟了,你的身法就远胜常人一打二用十字步就足够了因为一打二无非就是一个转身问题十字步可以转90度到180度,因此用一把劲攻击第一人后转身依旧用这把劲可以攻击第二人,当然也可以在转身时变成另一把劲十字步虽然厉害,但基本上还是在一个方圆内的变化古人比武有所谓跳出圈外的说法,这个圈指的就是这个方圆鹞子入林是高级的身法,其实是追击法对方跳出圈外想逃遁,鹞子入林可以追击双手大幅度展开,犹如舞龙灯一样用鹞子入林攻击就不是简单地用前臂攻击,而是用整大臂、肩、肋、胯的大面积攻击只会用一拳一脚攻击的对手遇到这种性质的功击,根本不知道如何回手所谓一纵丈远必须是这种大身形的运动法,里面实际上带有一个快速的垫步,所以那一纵实际上是两步一纵,那个垫步相当于一个小助跑常看书上说,某大师身形一纵用滑步向前滑出丈远,如果身形不变能前滑丈远,这其实是不可能的你看跳远运动员在前跳的时候,必定是手舞足蹈,将全身的张力都用尽除了前纵一丈,还有后退八尺的说法这更是神话了心意拳中的后退绝少纯粹的脸向前,身向后的后退守孚老师说:“心意拳前面就是后面,后面就是前面,也可以说永远没有后面”熊形后单把和丹凤朝阳是脸向前,身向后的后退,即所谓的前面就是后面;但转身挑瓴和回身霸王观阵身形向后,脸也同步向后,即所谓的后面就是前面心意拳的身法还有蛇形步、鸡形腿、猴缩蹲、龙折身,猫洗脸,再加九宫步最后的身法能达到所谓乱采花的迷离境界步形似醉拳,却步步精到,把把毒辣所谓击打距离主要是个身法问题如果你身法解决了,那个问题自然解决了心意拳的身法主要通过十字步、蛇形、猴形,龙型,鹞子入林来达成很多拳都没有十字步训练,连转身都不灵,谈何身法心意拳身法的奥秘主要就在这个鸡步里面,练心意拳的如果不懂鸡步,身法也就必然呆滞鸡步在攻击的时候使得身体的形态是跳跃翻滚式的标准的鸡步是提膝迈大步,这个鸡步难走,但只要坚持练一阵,也就不难了鸡步转身其实是心意拳身法的关键,要多练,练到滚瓜烂熟为止心意拳的鸡步为什么那么重要,因为鸡步的核心秘密也就是炼丹田心意拳身法的奥秘主要就在这个鸡步里面,练心意拳的如果不懂鸡步,身法也就必然呆滞鸡步在攻击的时候使得身体的形态是跳跃翻滚式的鸡步要抠和碾,气势要象恐龙步心意拳的身法秘密不能离开鸡步鸡步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大侠过去批评形意拳把鸡步改革了是最大的错意拳走摩擦步,也不走鸡步,当然也在大侠的火力范围里这个鸡步真的有这么重要吗?小刀这里提到的“走丹田”就是其中的要诀鸡步培养丹田鼓荡的习惯很多人练拳累,因为气在胸腔,还没有沉到丹田如果沉到丹田,就会感觉到丹田自动的缩涨用这个丹田自动缩涨功能来帮助走路,可以疾步如飞而气不涌面到最后,心意拳的身法的秘密也就在这个鸡步里面守孚老师表现出来的身法神奇莫测,那就是凭借鸡步来达到的目前大家走的是大鸡步,到后来要练小鸡步,和掉步那后面的小鸡步和掉步是身法的诀窍所在开中门的秘诀是鸡步走惯了鸡步,很容易就踩进去了这个进中门是不能想的,你老想着进中门,反而进不了鸡步练好了,你攻击时的步伐就和常人不一样了,一起手就是一个提膝纵越的形态,一落步就是一个手到脚到的整体到位形态,就是那个一节一气的妙诀,你一步到位,还没有出招,对方就被你破位了,往往会因声而出目前大多数人练鸡步都是迈大步朝前走,忘了提膝标准的鸡步是提膝迈大步,这个鸡步难走,但只要坚持练一阵,也就不难了鸡步转身其实是心意拳身法的关键,要多练,练到滚瓜烂熟为止心意拳的弓箭步(鸡步、骑龙步)难道比形意拳的槐虫步落后?心意拳对鸡步的极度强调,在形意拳中是没有的这个鸡步其实非常符合人体运动生理学你看运动员在高速奔跑的时候一定采用鸡步形态的提膝运动,猛兽攻击也是提膝攻击的,而非前三后七的槐虫步因为槐虫步,形意拳的主要攻击步法是滑步,而心意拳主要攻击的步法则是提膝鸡步守孚老师攻击的时候,人的形态是腾跃形的,他一1*近对方,上面双手发劲,下面的膝盖攻击是不假思索、自动发生的这个自动化膝攻就是1*了鸡步的功力鸡步和槐虫步都很好,但绝大多数的人只会槐虫步,而不会鸡步,因此鸡步就是一个额外的武器鸡步的自动化膝攻很容易讨到便宜心意六合拳的身法在门内也是不传之秘这就是为什么只有那么几位大师的缘故最简单的身法就是十字步训练,这是心意拳独有的,也是公开的身法不传的身法在鹞子入林和龙形里面十字步就是在原地画一个十字,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心意拳的把式练起来,要在这四个方位随意转换同样的一个动作,如果你起意打后,身体必须立即转向后面,用的还是那个动作到最后,24大把在四个方位随意转换,里面的排列组合有多少?那打起来真的是变化无穷,满天飞花,而每个动作都是和身法结合的心意拳有特别的变招训练,那就是在走十字步中,随意变招,等这步功练成了,你心意一动,招法自动应变,所以实战中远比练对打的反应要快鹞子入林和龙形的身法跳出了十字步,有点像醉拳的步法,摇摇晃晃,旁边人根本搞不懂里面在搞什么鬼看着就害怕,因为那动作和身法结合以后,犹如群龙飞舞,你如果进入那个圈内,你不懂身法,你打出去的拳连边也摸不着我在练心意拳十字步多形转换的时候,发现自己反应跟不上,于是放慢节奏守孚老师指出,不能慢练,硬着头皮也要快练,要让身体的反应比大脑的反应快才对我现在渐渐地有了那种感觉,就是自己的身体动起来的时候,身形的变化是以其自有的轨迹运行的,有时对手会赞叹道:“你的身法又快又妙,是怎么变化的?”而我自己却无法解释刚才的那种身形变化,因为那不是我脑袋编排好的招法实战训练中的步伐主要是"不弓不马踩鸡步",这是一种既非弓步也非马步的混合型步伐,而这种步伐的动力却又是由心意六合拳特有的鸡步提膝来提供的,鸡步提膝也不是纯粹的鸡步,而是和猴缩蹲的身法相连的这种步伐很明显要比形意拳的后坐步灵活所有的勁都是源自丹田,背脊是回應丹田,所以是第二位的,而發出的勁都是“軟硬勁“或象形爲“鋼條勁“,看起來柔,實施連貫一氣,又極堅硬剛條可以扭折,身法就是鋼條扭折以後發出的回彈勁初練的時候可以大手大腳,但一定要用勁,不使用死勁,而是用軟硬勁,久而久之,身體的肌肉産生象剛條那樣的勁道,再和人家對手,對方馬上會感到你的勁道之利害身法的關鍵不在于你能否快速地轉身,少林和八卦的轉身都很快,但那並不表明真的身法很好心意拳的身法是和軟硬勁連在一起的如果你沒有練出軟硬勁,你的身法不可能好心意拳絕妙的身法是通過身體内部的筋腱一起合作的結果心意拳的身法是和把位训练连在一起的二十四大把转身基本就按照十字步,四个方位随意转换龙调膀是心意拳身法里的轴承龙调膀的核心是转丹田和捧丹田,转丹田是身法的核心要素之一,所以龙调膀在心意拳中的作用极为重要,起的是轴承的作用,是大把之间生发转换的轴承所谓换肩劲是外形,其内在就是转丹田通过外形的换肩来达到转丹田的练功目标,而转丹田练成以后,身体左右转换极快心意拳走十字步的轴承主要就是这个转丹田捧丹田是龙调膀里面绝密的东西所谓身法是丹田劲的自然结果如果练出心意拳的丹田灵劲,身体可以随意东西台湾的廖白先生讲过,身法在八卦多走中体验这只是面上的东西,没有讲到核心如果不明丹田劲,再多走也没用的如果明了丹田劲,一动就出身法心意拳比其它内家拳利害的是其身法极快,所以身法象外家,劲法是内家心意拳也有走圈,使用鸡步鹞子入林走圈,那就是抬膝走圈这种走法据说古传八卦也是那样走的,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心意拳实战散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心意拳实战散招(陈守孚心意拳学习笔记汇编-张源侠)

心意拳实战散招

步法和身法:心意拳的身法通过鸡步、十字步、蛇形、猴形、龙形、和鹞子入林、九宫步而达成。这是很具体的设计。劲法是原子弹,身法是导弹。杨澄甫先生的功夫就是只有原子弹却没有导弹的功夫。原子弹内劲虽厉害,如果不懂身法,遇到对方导弹身法的高速袭击,最后原子弹引爆,炸死的是自己。杨露禅和孙禄堂先生都被称为活猴,那就是身法奇绝的表征。但也有练猴拳和地趟拳的,身法似猴,但却没有原子弹内劲,即使打到对手,也不能给对手重创。形意拳的劲道大,但在身法上走直线为主,所以才有兼参八卦斜转身法的补充。太极的身法更差,但太极重柔化,带有后退的味道,太极和形意,一前一后,一攻一守,再加上八卦的斜转螺旋,才成就所谓的三家合练之学。但这三家毕竟是不同门派,合练犹如拉郎配,三家在一起真能通合一气吗?事实很难。目前练内家拳的大多是三家合练。大侠在遇到守孚老师之前,早练过太极、形意、八卦,但要把这三家合一确是很大的难题。你在和人交手时,一伸出手,里面就要有三家的内劲,这真的很容易做到吗?你练形意五行拳,只顾朝前猛烈攻击,但如果左右同时有人攻击,形意拳转身就很难。是不是在转身的时候要想起用八卦了呢?如发现对方劲很大,是不是在那个当下才想起用太极呢?这个问题其实是很普遍的一个问题。不是说三家合练就比一家单练更好的。李连杰做武术全能冠军的时候,他的少林、太极、形意、八卦都练得很漂亮的。但这种漂亮和实战还是有很大区别。现在网上说孙家拳如何如何厉害,厉害在哪里?说是三拳合练就厉害。这是唬人的说法。心意拳其实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因为心意拳一直在回教内流传,而汉人原本就有大汉族思想,认为那回教的东西不管多么厉害,总还是偏门的东西。大汉族的武林名门正派必定要和五行八卦这些伟大传统理论结合起来。象回教心意拳这样朴朴实实的东西毕竟上不了大台面的。可令人惊奇的是,这朴实的心意拳其实早就把上面三拳合练的矛盾解决掉了。心意拳没有五行八卦的概念,但有劲法、身法、和空法,全然按照发掘人体本能的要求去做。真正是科学全面的实战武学。心意拳的十字步练法就是非常直截了当的身法训练。所谓十字步就是将任何一把劲都能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随意击出。练熟了十字步,你就没有前后左右之分了。你的出手就可以任意东西南北。心意拳的这个十字步训练在所有其它汉族的拳法中都没有。只有薛颠的象形拳里有相似的练法。练心意拳,只要十字步走熟了,你的身法就远胜常人。一打二用十字步就足够了。因为一打二无非就是一个转身问题。十字步可以转90度到180度,因此用一把劲攻击第一人后转身依旧用这把劲可以攻击第二人,当然也可以在转身时变成另一把劲。十字步虽然厉害,但基本上还是在一个方圆内的变化。古人比武有所谓跳出圈外的说法,这个圈指的就是这个方圆。鹞子入林是高级的身法,其实是追击法。对方跳出圈外想逃遁,鹞子入林可以追击。双手大幅度展开,犹如舞龙灯一样。用鹞子入林攻击就不是简单地用前臂攻击,而是用整大臂、肩、肋、胯的大面积攻击。只会用一拳一脚攻击的对手遇到这种性质的功击,根本不知道如何回手。所谓一纵丈远必须是这种大身形的运动法,里面实际上带有一个快速的垫步,所以那一纵实际上是两步一纵,那个垫步相当于一个小助跑。常看书上说,某大师身形一纵用滑步向前滑出丈远,如果身形不变能前滑丈远,这其实是不可能的。你看跳远运动员在前跳的时候,必定是手舞足蹈,将全身的张力都用尽。除了前纵一丈,还有后退八尺的说法。这更是神话了。心意拳中的后退绝少纯粹的脸向前,身向后的后退。守孚老师说:“心意拳前面就是后面,后面就是前面,也可以说永远没有后面。”熊形后单把和丹凤朝阳是脸向前,身向后的后退,即所谓的前面就是后面;但转身挑瓴和回身霸王观阵身形向后,脸也同步向后,即所谓的后面就是前面。心意拳的身法还有蛇形步、鸡形腿、猴缩蹲、龙折身,猫洗脸,再加九宫步。最后的身法能达到所谓乱采花的迷离境界。步形似醉拳,却步步精到,把把毒辣。所谓击打距离主要是个身法问题。如果你身法解决了,那个问题自然解决了。心意拳的身法主要通过十字步、蛇形、猴形,龙型,鹞子入林来达成。很多拳都没有十字步训练,连转身都不灵,谈何身法。心意拳身法的奥秘主要就在这个鸡步里面,练心意拳的如果不懂鸡步,身法也就必然呆滞。鸡步在攻击的时候使得身体的形态是跳跃翻滚式的。标准的鸡步是提膝迈大步,这个鸡步难走,但只要坚持练一阵,也就不难了。鸡步转身其实是心意拳身法的关键,要多练,练到滚瓜烂熟为止。心意拳的鸡步为什么那么重要,因为鸡步的核心秘密也就是炼丹田。心意拳身法的奥秘主要就在这个鸡步里面,练心意拳的如果不懂鸡步,身法也就必然呆滞。鸡步在攻击的时候使得身体的形态是跳跃翻滚式的。鸡步要抠和碾,气势要象恐龙步。心意拳的身法秘密不能离开鸡步。鸡步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大侠过去批评形意拳把鸡步改革了是最大的错。意拳走摩擦步,也不走鸡步,当然也在大侠的火力范围里。这个鸡步真的有这么重要吗?小刀这里提到的“走丹田”就是其中的要诀。鸡步培养丹田鼓荡的习惯。很多人练拳累,因为气在胸腔,还没有沉到丹田。如果沉到丹田,就会感觉到丹田自动的缩涨。用这个丹田自动缩涨功能来帮助走路,可以疾步如飞而气不涌面。到最后,心意拳的身法的秘密也就在这个鸡步里面。守孚老师表现出来的身法神奇莫测,那就是凭借鸡步来达到的。目前大家走的是大鸡步,到后来要练小鸡步,和掉步。那后面的小鸡步和掉步是身法的诀窍所在。开中门的秘诀是鸡步。走惯了鸡步,很容易就踩进去了。这个进中门是不能想的,你老想着进中门,反而进不了。鸡步练好了,你攻击时的步伐就和常人不一样了,一起手就是一个提膝纵越的形态,一落步就是一个手到脚到的整体到位形态,就是那个一节一气的妙诀,你一步到位,还没有出招,对方就被你破位了,往往会因声而出。目前大多数人练鸡步都是迈大步朝前走,忘了提膝。标准的鸡步是提膝迈大步,这个鸡步难走,但只要坚持练一阵,也就不难了。鸡步转身其实是心意拳身法的关键,要多练,练到滚瓜烂熟为止。心意拳的弓箭步(鸡步、骑龙步)难道比形意拳的槐虫步落后?心意拳对鸡步的极度强调,在形意拳中是没有的。这个鸡步其实非常符合人体运动生理学。你看运动员在高速奔跑的时候一定采用鸡步形态的提膝运动,猛兽攻击也是提膝攻击的,而非前三后七的槐虫步。因为槐虫步,形意拳的主要攻击步法是滑步,而心意拳主要攻击的步法则是提膝鸡步。守孚老师攻击的时候,人的形态是腾跃形的,他一1*近对方,上面双手发劲,下面的膝盖攻击是不假思索、自动发生的。这个自动化膝攻就是1*了鸡步的功力。鸡步和槐虫步都很好,但绝大多数的人只会槐虫步,而不会鸡步,因此鸡步就是一个额外的武器。鸡步的自动化膝攻很容易讨到便宜。心意六合拳的身法在门内也是不传之秘。这就是为什么只有那么几位大师的缘故。最简单的身法就是十字步训练,这是心意拳独有的,也是公开的身法。不传的身法在鹞子入林和龙形里面。十字步就是在原地画一个十字,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心意拳的把式练起来,要在这四个方位随意转换。同样的一个动作,如果你起意打后,身体必须立即转向后面,用的还是那个动作。到最后,24大把在四个方位随意转换,里面的排列组合有多少?那打起来真的是变化无穷,满天飞花,而每个动作都是和身法结合的。心意拳有特别的变招训练,那就是在走十字步中,随意变招,等这步功练成了,你心意一动,招法自动应变,所以实战中远比练对打的反应要快。鹞子入林和龙形的身法跳出了十字步,有点像醉拳的步法,摇摇晃晃,旁边人根本搞不懂里面在搞什么鬼。看着就害怕,因为那动作和身法结合以后,犹如群龙飞舞,你如果进入那个圈内,你不懂身法,你打出去的拳连边也摸不着。我在练心意拳十字步多形转换的时候,发现自己反应跟不上,于是放慢节奏。守孚老师指出,不能慢练,硬着头皮也要快练,要让身体的反应比大脑的反应快才对。我现在渐渐地有了那种感觉,就是自己的身体动起来的时候,身形的变化是以其自有的轨迹运行的,有时对手会赞叹道:“你的身法又快又妙,是怎么变化的?”而我自己却无法解释刚才的那种身形变化,因为那不是我脑袋编排好的招法。实战训练中的步伐主要是"不弓不马踩鸡步",这是一种既非弓步也非马步的混合型步伐,而这种步伐的动力却又是由心意六合拳特有的鸡步提膝来提供的,鸡步提膝也不是纯粹的鸡步,而是和猴缩蹲的身法相连的。这种步伐很明显要比形意拳的后坐步灵活。所有的勁都是源自丹田,背脊是回應丹田,所以是第二位的,而發出的勁都是“軟硬勁“或象形爲“鋼條勁“,看起來柔,實施連貫一氣,又極堅硬。剛條可以扭折,身法就是鋼條扭折以後發出的回彈勁。初練的時候可以大手大腳,但一定要用勁,不使用死勁,而是用軟硬勁,久而久之,身體的肌肉産生象剛條那樣的勁道,再和人家對手,對方馬上會感到你的勁道之利害。身法的關鍵不在于你能否快速地轉身,少林和八卦的轉身都很快,但那並不表明真的身法很好。心意拳的身法是和軟硬勁連在一起的。如果你沒有練出軟硬勁,你的身法不可能好。心意拳絕妙的身法是通過身體内部的筋腱一起合作的結果。心意拳的身法是和把位训练连在一起的。二十四大把转身基本就按照十字步,四个方位随意转换。龙调膀是心意拳身法里的轴承。龙调膀的核心是转丹田和捧丹田,转丹田是身法的核心要素之一,所以龙调膀在心意拳中的作用极为重要,起的是轴承的作用,是大把之间生发转换的轴承。所谓换肩劲是外形,其内在就是转丹田。通过外形的换肩来达到转丹田的练功目标,而转丹田练成以后,身体左右转换极快。心意拳走十字步的轴承主要就是这个转丹田。捧丹田是龙调膀里面绝密的东西。所谓身法是丹田劲的自然结果。如果练出心意拳的丹田灵劲,身体可以随意东西。台湾的廖白先生讲过,身法在八卦多走中体验。这只是面上的东西,没有讲到核心。如果不明丹田劲,再多走也没用的。如果明了丹田劲,一动就出身法。心意拳比其它内家拳利害的是其身法极快,所以身法象外家,劲法是内家。心意拳也有走圈,使用鸡步鹞子入林走圈,那就是抬膝走圈。这种走法据说古传八卦也是那样走的。

打沙袋、撞树、排打和触手训练:守孚老师有一天来了兴致,告诉大侠他的内气感受。他说:“练心意拳到功深的时候,双手的手臂的气感极其充足,感觉好像带了很厚实的手套。继续修炼下去,整个身体都有这种戴上盔甲护套的感觉。结果,身体拥有强大的抗打击能力,而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也同时具有了攻击对方的能力。”24把拳形的内劲融合以后,身体便会产生强烈的气感,这种气感充斥全身,身体有一种想与外物碰撞的冲动。这时便进入打沙袋,撞树的阶段。通过身法的随意运动在树林里对树发起全面的攻击。那麽所谓的距离感就可以通过对树的踩点来实现。很多的拳法都有撞树训练,但心意拳的撞树却有不同,那是运动形的撞树,而非站立式的撞树。这个运动形的撞树不是初学者可以瞎练的,那是内劲浑圆以后的高级修炼功夫。等到这步功夫练成了,就印了铁老的那句话:“心意拳是不能用来打架的,因为那是要打死人的。”心意拳有打沙袋和撞树训练,也有触点训练(老师突然出招,学生立即反应)。所谓对打训练,在本质上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即通过和对手的接触来获得距离感和手感,这在本质上是外家拳的思路。24把拳形的内劲融合以后,身体便会产生强烈的气感,这种气感充斥全身,身体有一种想与外物碰撞的冲动。这时便进入打沙袋,撞树的阶段。通过身法的随意运动在树林里对树发起全面的攻击。那么所谓的距离感就可以通过对树的踩点来实现。很多的拳法都有撞树训练,但心意拳的撞树却有不同,那是运动形的撞树,而非站立式的撞树。这个运动形的撞树不是初学者可以瞎练的,那是内劲浑圆以后的高级修炼功夫。等到这步功夫练成了,就印了铁老的那句话:“心意拳是不能用来打架的,因为那是要打死人的。”●守孚老师提到了不强调对打环节的原因,因为练的是本能的东西,想着怎么出招怎么打就有局限,想着打,那怕一个招式练的再熟练,再快,与自然本能的反应比起来还是慢。他提到一个很有趣的情况,与对手交手,脑子什么杂念没有了,对手一动,一点也不感觉到对方动作快,就是很平常一下,感觉很容易就应付了,但是他作为一个旁观者时,他看到同样这个人出手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后来他看美国人拍的黑客帝国时候,看到子弹速度变慢的那个镜头,吓了一跳,美国人这个想象力不得了,感觉就是那样,旁观人看很快,当局的他看就慢。(2006年10月守孚老师古传心意苏州班笔记摘录)触点:是体会身体撞击物体时正确的接触点。(2006年10月守孚老师古传心意苏州班笔记摘录)李虎成先生的心意拳和铁官成先生的心意拳是很相似的,也讲面的寸劲。李老擅长狸猫上树,用前胸腹撞击大树,到八十多岁还天天撞树。人最脆弱的就是正面胸腹部。李老能用胸腹击人。对方一拳过来,他用胸腹就可以自然应对。遇到这样的高手,你会如何感受呢?心意拳不讲究推手,因为推手强调推,而周身无点不弹簧要求的“弹”。弹的本质是震动,而不是推动。如果习惯于推手,发出来的劲就很难是震劲。心意拳有触手训练,但没有推手训练。所谓触手就是老师向学生突发攻击,学生当即回应。老师训练学生在任意的被攻击状态下如何发出自然的震劲。久而久之,学生把平时训练时的震劲转化到实战中来。心意拳不练推手,因为心意拳只顾自身,不顾他人。心意拳是完全彻底地探究自身的技击潜能。心意拳不练推手,因为心意拳只顾自身,不顾他人。心意拳是完全彻底地探究自身的技击潜能。心意拳的逻辑是把自己练成超人金刚,再看对手不过是凡人。因此心意拳不象推手那样关心对手的重心,心意拳的格斗原则是用自己的浑圆劲完全撞击对手身体的任何一个接触点。心意拳只用一个震劲,决不用推劲。心意拳的触手训练和推手训练在训练形式和劲法上都有明显的不同。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如果心意拳的触手遇到大成拳的推手会如何。心意拳对破坏对方的平衡没有兴趣,唯一的兴趣就是用连环震劲击垮对手,因此,如果两者一搭手,心意拳立即就发起攻击了,不会给对方盘手的机会,因为心意拳是实实在在的一触即发。心意拳的劲大多从膀直接发出,不用手掌的推击。如果只会用手掌推击的大成拳练家遇到这样的攻击马上就会有麻烦。陈守孚老师在上海的时候和诸多太极拳家切磋,对方一致的回应是,心意拳和太极拳是两码事,无法交手。陈守孚老师要求推手,但他一触即发的打法令对方根本无法应对。上海也有一班练大成拳的,守孚老师应邀前去交手。比试下来,守孚老师叹道,上海的大成拳家推手连太极还不如。比试完毕,上海的大成拳家道北京天津一带的大成拳才是正宗,而大侠也听到北京网友对上海心意拳家实战水平的负面看法。从人的自恋心来看,当然是希望自己的东西全世界最好。真传心意拳必须经过排打,但这排打并非单独的排打,而是与身法结合起来的排打,这就是所谓“活的”铁布衫。起步的时候,对身体的几大大面积要排打,鹞子入林练背的排打,大龙形练肋的排打,狸猫上树练胸腹的排打,乌牛摆头练头与肩的排打。对打是几乎所有的格斗技中不可避免的。心意拳不练对打,却更厉害,这里面当然有它的诀窍。这个诀窍是不是一个天大的谜呢,因为我在网上看到国内有不少心意拳家也是练对打的。守孚老师说他从来不练对打,但却打败诸多天天练对打的。还是一句话,心意拳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但也不是什么不可捉摸的妖术。我和一个练太极的朋友玩推手,他说不许用心意拳,我说可以,结果我用了标准的太极八劲清清楚楚地演示开来,每一把劲都叫他吃不消。他看了目瞪口呆。我笑道,既然心意拳是无招胜有招,从无招再变回有招不是很容易吗?起势和收势(虎豹雷音):心意拳非常强调收势,而收势里就有折丹田的功法。有些心意拳家不强调收势,说是顺其自然。其实那是想当然的“顺其自然”。武功的自然和常态的自然是完全不一样的,就好比汽车在开动时候和静止的时候是完全不同的状态。好的汽车启动时如雷霆万钧,刹车时如悬崖勒马。心意拳收势所采用的鹰捉形态就是通过折丹田将奔腾的内气在瞬间固住。铁官成先生对收势极度强调,甚至说,如果收势不好,前面的拳白练了,这是从内气的角度来说的。有不少的拳家,练拳以后身体反而越练越坏,什么原因?守孚老师说,那都是不懂内气所致。心意拳有特定的鹰捉收势。有些拳家把这个特定的收势动作自以为是地改成其它拳法的收势动作。大多是双手侧起画圆到顶,然后下压丹田收势。守孚老师说,这种草率的收势就是不明究里所至。铁老特别交待,如果收势不对,那趟拳等于白练,这就是对内气的极度强调。心意拳是内家绝学,是一种气功拳,所以起势和收势都极为讲究,因为那是在练气。有些心意拳名家视频起势和收势马马虎虎。大侠一看就道,那种对起势和收势的马虎态度就可以看出其艺不精。铁老教导守孚老师,收势不对,前面的拳白练了。心意拳的收势就好比蒸汽机车在高速运转后突然刹车,汽笛声直冲霄汉,而整个火车嘎然而止,有山摇地动的威势。心意拳的呼吸法不强调完全的喷气,而强调咬气,但这个咬气不是憋气,举个简单的比方,举重的时候绝对没有人喷气的,都是咬气,但这个咬气并非憋气,大吼一声也是咬气,听到的声音是出来的,但那个气却是锁在里面的。心意拳收势的那个咦字发音就是咬气。铁老说心意拳不收势,那就白练了,讲的就是这个咬气。所谓虎豹雷音讲的就是武功中的发声法。心意拳练声主要通过鹰捉收势时的“噫”声来达到。心意拳要求不管做什么动作都要收势,而收势时必发这个“噫”声来收敛内气。这个“噫”声和意拳的“咦哟”是同类的。练心意拳的人都知道这个发声,但练其它动作的时候不明显讲究发声。就这么看来,心意拳的发声比意拳更简单,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所谓秘传,这个发声当然属于秘传的范畴。其实心意拳每把劲都可以配合发声,而每把劲具体配什么声音,这就属于秘传的东西。守孚老师公开心法,但并不是说每个具体的发声都公开,他公开的是发声的原理。守孚老师告诉大侠,以外在的声音强迫身体去练,那是不明真理的方法。真正的虎豹雷音是源自身体内部的功态表征。那就是说,一个心意拳家在练一把劲的时候,如果想把内在的意劲完全抓住,那么他在发那把劲的时候可以通过发声来检验内劲的爆发强度。那就好像是火车的汽笛声,那个声音不是火车上装了一个大喇叭发出的,而是火车蒸汽机的蒸汽突然通过汽笛发出的嘶鸣声。因此,心意拳的虎豹雷音是由内而外发的内功印证。就好比两头狮子在厮杀之前各自发出一声狮吼,来表明自己的内功程度。守孚老师道,功深的心意拳师相互比试的时候,只要通过发声就可以比出功夫深浅。由此可见,少林、意拳的发声法是因,即通过发声来达到功深的果;而心意拳心法的发声本身就是果,即通过发声来印证内功的正否与深浅。心意拳在鹰捉收势时的“噫”声,其本质是提醒练功者从这一声中了解自己内功的深浅,因为即使是这个“噫”声,也是通过鹰捉曲断中节挤压丹田发出的内功印证声。如果单独去练这个声音,反而有考试作弊的嫌疑。一个歌唱家可能发出很漂亮的“噫”声,但却丝毫不能证明其武功的修为。如果说守孚老师有什么秘传,大侠在这里讲出来的倒因为果的拳理就足够证明守孚老师正传心法的利害了。如果大家一时无法接受这个拳理,请好好回家想一想这里面的逻辑。虽然心意拳的发声主要是用来做内功印证,但这个印证本身也是实在的功夫。当心意拳家可以发出很通畅的内功印证声以后,就进入闷声练法,好比火车司机拉汽笛,原本蒸气是要通过汽笛喷出的,但汽笛的顶盖被突然堵住,结果那股原本要外喷的蒸汽只能倒压回来。心意拳的闷声训练就是内劲的倒压训练,其结果就是那个悬钟颤响。上面那段故事没有解释这个效果是怎么出来的,大侠这里给出了解释。这个功夫练成以后,心意拳家的出手攻击看起来平淡无奇,里面却早已藏有加倍的内劲,结果和对手一碰,对手应声飞出,怎么也无法理解这里面的奥秘。而闷声功成的心意拳家,在遇到很厉害的高手时,突然发声,既可以造成炸雷轰顶的惊悸效果,也同时将内在的深功在瞬间全然爆发。大侠听孙门弟子介绍,孙禄堂先生在比武的时候有时会发出尖锐的声音,可见即使是绝顶高手在实战中也会采用发声的方法。至于发声,大侠没有说过哼哈不好。其实发六字大明咒,甚至哆瑞咪法索都可以。这不是开玩笑,大侠自己就那么试过,很有意思的。至于除了那些因意外是否还有其他的音,那又是属于保密的东西了。有一次,守孚老师突然发出一个音,大侠当即体验,惊喜地发现那个音果然威力无穷。这个音是有奥妙的,但不管怎么奥妙,还是依附在内劲上的。如果不懂内劲,那个音也就没有威力。(12/17/05文)●收势:又叫鹰捉收势(无论何势最后都要形成)左脚在前,左手上举,右手下插于腹前,后转身成挑领式时,要呼气,左手下压,左肩稍前,右手掌心向前;捧意时,是放松的,吸气的,但最高位不可过喉;双手变鹰捉时吸气稍一停顿;最后鹰捉下行,曲断中节,吐气,发“咦”声。最后顺呼吸三口气。(2006年10月守孚老师古传心意苏州班笔记摘录)

空 法(由武入道):很多人都想知道武道家到空的境界以后再练什么,守孚老师告诉大侠,练到空以后,武学就不是纯粹的武学了,而是对大道甚深奥义的无垠探究。这个拳是极为深奥的东西,等明白了气的道理,拳就不再是单纯的拳了,而是一种道学,为我们开启一道通向无限神秘的大门。练拳可以到空的境界,很难用语言来描述;举个例子,《黑客帝国》,其实外国人很会想象的很钻的,电影里,男主角阻止子弹,那种速度感觉放缓跟平常人是不一样的。练到一定时候,对于出拳速度的感知有些类似这样。你看到的感知到的跟别人不一样。(2006年10月守孚老师古传心意苏州班笔记摘录)说到杀气和空的关系,佛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色即是空。”这是很辩证的东西。在密宗中,杀气和空一直是放在一起来修的;在禅宗的祖庙少林寺杀气和空也是一对兄弟。守孚老师平时看起来象一个文明绅士,他年轻的时候就被称为“白面书生”,还有一个绰号叫“小弟弟”。当年文革时期上海滩有很多的野打高手听说有这么一个人物,都想见识一下。几乎每个人在初见守孚老师的时候,都很怀疑他们的耳朵和眼睛。有个粗汉对守孚老师后来说道,他的第一印象是,这么一个小人,用手捏也捏得死。没想到一动手才知道要死的居然是自己。武功的空就是不动的时候象支弱柳,一动的瞬间,那支弱柳变成了竹叶青。等你吓得闭眼,那弱柳在瞬间变回了弱柳。一个不空的武者和空的武者交手,就好比白日见鬼。所谓空法是一个内在的境界,和禅的顿悟一样是不可说的。但虽说不可说,禅里面也有那么一大堆的公案要修,所有的内家武学都在说空法,守孚老师亲身印证空的境界,知道心意拳按部就班练便可达到空境。这是他的许诺,大侠本身没有达空,所以不敢妄言。但如果大侠有朝一日亲身印证,一定详详细细地把那个空的东西描绘出来。“把把不离丹田”更是心意拳的根本,守孚老师坦陈这不是他的发明,是原原本本从铁官成先生那里学来的,而铁老也对守孚老师道,他的功夫是全盘继承杨殿卿先生的。这个传承的要诀就是丹田炼丹,守孚老师练成丹田内运(一口呼吸打完铁老的四把拳),他还练成空(身体不动,纯意念在体内完成铁老四把拳的气机运行),而练每把拳都讲究意劲,这个心意六合拳是名符其实的啊。守孚老师曾练到空的境界,他的气是满盈的,当年在上海的时候,有几位著名的气攻师都认为他的内气惊人。所谓活的铁布衫就是仰仗他的内气。他可以用身体各大部位随意撞击大树、电线杆和墙壁。他也能做到引气走经络,也能发气治病。但他也认为气功和武功并不完全成正比的,因为他曾遇到数位气功比他厉害的师傅,但在武功上一比,那些气功师却比他差的很远。最近守孚老师提到他练至空的年龄是21岁。他说一旦练到空,才知道什么是一节一气,什么是浑圆一气。这个名词很容易说,很多人也滔滔不绝地说,但如果没有练到空,那些说法在本质上都是“胡说”。大侠创立胡说英语,因为大侠的英语水平也是实实在在的胡说。回过来说到内气、丹田、天地人之道、灵性修炼。很多人无法理解,硬要用现代科学去解释。心意拳也叫心意六合拳。六合讲的是身体的结构力学,心意讲的是武者的灵性。心意拳的至高境界是无形无相。守孚老师练到空以后,进入那个灵觉状态,他所感知到的很多东西有很多超自然的内容。大侠在过去就说过,心意拳的最后境界其实也就是太极境界,而心意拳真正的打法是浑身无处不圆。大侠学心意拳三年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内劲是什么东西了,懂了内劲以后,其实万事才刚开头,要把内劲练到炉火纯青,最后到空,这里面还有一段长路要走。守孚老师9岁开始学拳,21岁至空,也花了12 年时间。大侠懒散练拳,三年小有心得,希望再练9年到50岁练至空。也花12年时间。大侠看网上有个老兄自称“笑你骗子”,自我感觉好像是心意拳的司马南,对大侠和守孚老师极尽讥讽嘲笑之能事,大侠看了怎么办,也回骂他?这一骂就不是大侠本色了。大侠真心希望“笑你骗子”千万不要被自己所骗。他里面提到关于守孚老师特异功能的一些事,认为其他的心意大师都没有的,所以推论守孚老师是骗子。其实,“笑你骗子”到底见过几个大师呢?你怎么知道卢嵩高大师没有特异功能呢?人是万物之灵,而非万物之物。这个灵字无边无际。心意拳谱道“灵劲上身地翻天”,怎么会“地翻天”呢?那就是老子讲的“顺着凡,逆则仙。”如果灵劲上身,人内在潜藏的很多本能都会显现出来。这是很高的境界,但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大侠相信,上海目前的心意高手中也应该有人能够展现类似守孚老师的特异功能。“笑你骗子”在网上骂人骂得唾沫飞溅,好像为自己师门扬威,其实是为自己师门招辱。心意拳的高手绝无如此难看的吃相,请“笑你骗子”多多读书,提高修养。陈师的神妙并不仅仅在武功里面,他是一个得道之人,说起道的奥秘,源源不断,洋洋洒洒。他说自己对道的领悟,并非看书得来,而是由拳入道。这样的得道途径世所罕见。什么是道,道就是大能,生命就是灵性的能量运动。如果一个人自称得道,却不理解大能,那个道就只是一个概念,是口头禅。大侠自练守孚老师的心意拳以来,精气神脱胎换骨,平时依旧一付弥勒佛微笑样子,里面却是气象峥嵘。偶尔在人前抖擞功架,必能惊人眼神。心意拳的目的就是丹田归一,最后至空,因此即使有五行,也要练至归一和空。那就是一出手,什么都在里面了。铁官成先生常提醒陈守孚老师“打拳不见形,见形不为能”。这个境界很难达到,但目标很明白。这句话其实很多人都在讲,但究竟是什么意思,却很少有人懂。这个不见形,不是说你快到不见形,而是指你的拳架由原初的基本形态混沌为合一形态。你随便一伸手,有人说是劈拳,有人说是崩拳,有人说是直拳,但其实什么都不象,那个一伸手里包含了你的武功的全部。因此,心意武功练成后,身体就是浑圆一气,一触即发,身体的每个部分都成为攻击武器。这个浑圆一气的境界,不一定通过练心意拳获得,练别的拳也可能获得,但那都是秘中秘的东西。心意拳的整个设计就是朝这个目标去的,所以大侠个人认为,通过练心意拳达成浑圆一气,最直接了当。●无形的形,这种微妙的说法源自“观音心经”中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无形即空,有形即色。无形之形就是空之色,形之无形就是色之空。听这种话是越听越糊涂还是越听越明白呢?其实这还是那个船与彼岸的问题。生命的存在就是形,也就是那只船。你的船没有到彼岸,你能弃船而行吗?只要人活着,人就被自身的形所限制,因此也就没有绝对的无形的形。截拳道希望通过无形之形的训练造就武者的随意自如,心意拳却要求武者通过严格的形的训练来达成最后的无形之形。●李小龙说,茶杯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空。这句话有道理吗?如果说茶杯的价值在于它的空,那么用一只无底的茶杯岂不更空?有禅师月夜用水桶提水,突然桶底脱了,桶中之水瞬间流失。禅师道:“打破乾坤,水中无月。”人心是知性的容器,容器的特性在于其能容。凡人比试,比的就是谁的知性容量更大。倒空眼前的茶杯,装进新茶,并没有改变容量的局限。老和尚要教授到空自己的杯子,老和尚自己的杯子难道不也满着?容性和空性看似一样,其实有天地之分啊。●问:老师您是佛门皈依的居士,我也是,请教,您打坐吗?练拳跟佛道关系?守孚老师道:也打坐的,练拳也可以合,最后跟佛家空是一致的。练这心意,跟打坐的目标是一致的。练拳在佛道里只是很小的一块,如同出神通一样,在佛家里是不过多宣扬的,真正博大的在佛法里啊!要是一个高僧练心意的话,那肯定会很快,不过佛门道门一般认为这些是很小的目标,他们也会有自己很独特的东西。都是修心的,都是要修心,各有各的方法,许多东西可以借鉴,但不必太迷。(佛家道家的修行者,在心性修练到一定程度时候,如果练陈师古传心意六合,会快速解决你最想解决的问题!古传心意是一个很好的工具。)(2006年10月守孚老师古传心意苏州班笔记摘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