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凭什么认为我要陪你吃苦(你凭什么在这个世上立足)

豆豆的《天幕红尘》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这一生,之所以过得这么惨,是因为没有看透人性的弱点,我太过善良,没有倔强的生长,没有自己的资源。”

你凭什么认为我要陪你吃苦(你凭什么在这个世上立足)(1)

大多数人往往只为表面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到背后的付出与成长,看不到背后的艰辛和努力,更不可能拉长时间的纬度放眼去看,他看到的只是眼前那绿豆一般大小的天地,然后由此得出狭隘的,自以为是的结论。

大多数人生即是如此。

海瑞在明朝的朝堂上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官员,总起原因,他为“清”而“清”,他沽名钓誉,群众真正需要的官员是那种可以体察民情、据实以断,该清则清、该浊则浊。世上有些事情是没有办法做到“清”的,他只能是浑浊一片,否则,《易经》84卦里面为什么有“屯”卦呢?所以,海瑞也是俗人一个。

在现行体制下,我们固然渴望能够成为百姓办实事的官员,但我们更讨厌那种以“公正”为名,沽名钓誉的官员,这些人贪的是名,是“公正”的虚名,钓的是“利己”的私名,最为人所不齿,事实上,这些人过得也很悲摧。

人这一生,究竟需要些什么样的资源才能出人头地?

首先是资本。

资本是最为粗暴的资源,通常这么认为,如果有了足够的资本,就可以在大城市购房成家,子女就可以接受相对先进的教育,这是最简单易行的办法。

确实周边有这样的人。

你凭什么认为我要陪你吃苦(你凭什么在这个世上立足)(2)

在北方一个十八线的小县,数十年之前,因煤而兴,那些在煤炭行业赚取了高额利润和回报,掘起第一桶金的人,他们中的一部分较为有眼见的人,在大城市购置了房产,有的甚至把子女送出了国外,时过境迁,子女现在业已长大成人,终归在外面受了些教育,比起原来的受教育水平,不知要高过多少倍,所以,他们子女也就在大城市安家落户,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

这是资本改变普通人命运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有个有钱的“爹”,生在有钱的家庭。

第二个是人脉。

人脉可以助你通上天,这个道理我们都懂,最根本的问题是好的人脉怎样搭建,从何处搭建?绝对多数人,生长在普通的家庭里,认识的也就那么几个人,何谈人脉?

然而,人脉确实要凭己造,各人求各人的造化了!

一同学,读书书成绩不咋地,考上了个武装干校,然而,小伙长得帅,毕业后,到了基层政府,后有人暗中助力 ,竟给市委书记当了秘书,短短数年,扶摇直上,现已是一品大员,只可惜那个曾经扶他上位的市委书记,早已在监狱里苦度余生了。

社会众生相,芸芸众生,各有各人的相,各有各人的路,各有各人的运,歪路邪路,畅通无阻,谁又能说得清楚?

毛泽东在长沙师范读书时,便以出众的才华吸取了老师的注意:

先是教国文的袁大胡子——袁仲谦,校方第一次开除他时,袁大胡子出来担保他;又是数学教员王立痷,在学校第三次开除他时,出来说保;再后来更有伦理学老师杨昌济以及黎锦熙老师,非常欣赏他。

你凭什么认为我要陪你吃苦(你凭什么在这个世上立足)(3)

这其中,尤以杨昌济老师对他影响最大。毛泽东第一次到北京,无以为计,谋得北大图书馆助理员的工作还是杨怀中(杨昌济)先生介绍。聪慧的毛泽东,在湖南师范读书时就积累了丰富的人脉。

毛泽东自己也承认:

“在我的青年时代,杨昌济对我有很深的影响,后来在北京成了我的一位知心朋友。”《实录毛泽东》

搭建文脉还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婚姻,如果通过婚姻,可资利用对方的人脉,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人民的名义》里的祁同伟放弃真爱陈阳,娶了梁璐,他选择向权力低头,此后官运一路平步青云!

我也曾结识一位领导,他靠的就是这条路,只是很可惜,他结局不好,自毁前程,去蹲大牢去了。

他生于贫困山区,读书时遇到一个有钱有势的富家女,毕业后,随富家女回到其家乡教书育人,后又通过其岳父的关系,去了县委政府办,一步又一步地做到地方大员,只是最后,结局很惨,前前后后受贿4000万,做了个反面的典型。这种生天贫困的人,掌权后普遍很贪婪。

一个人,如果没有如毛主席那样“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通过联姻、当秘书之类的途径,同样可以迈上向上走的途径,也不失明智之举。

第三个是才华

资本、人脉、才华三者的顺序是逐级递减的。有经济基础最好,简单粗暴;有人脉次之,巩固长久;如果前二者都不具备,那就只有依靠第三个,培养出众的才华。

在当今社会,大的环境还是公平公正的,拥有才华,拥有独一无二的绝技,同样可以生活得很好。

你做个码农,编的代码很好,进了大厂,自然也可以维持较高的收入,让妻儿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或者你是个真正的作家,写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文字,写出畅销书籍,那你在这个社会上也可以活得很逍遥。

当然,相较于前两种出人头地的人,你过得会很辛苦,要知道,才华这玩意,不是生来就具有的,它是日积月累、披星戴月、磨炼出来的。

代码编多了,自然熟能生巧、一气呵成;文章写多了,自然行云流水、如琢如磨,所有这些“才华”,没有长时间的,甚至十年八年的磨炼,想要达到超越同行的水准,真得很难。但一旦有了真本事,别人拿不走、抢不走,终生是你吃饭的家当,无须担忧。

一个音乐教师,他一生演奏训练的是5000个小时,而一个作曲人,他一生演奏训练的是8000个小时,而一个音乐家,他一生演奏训练的是10000个小时,时间的投入决定了成就的大小,专注度的投入决定成就的大小。

媒体人一堆,一抓一大把,然而,有的在这个市场上却颗粒无收,有的在这个市场上却盆满钵满。

自媒体市场上赚不到一分钱的大有人在,然而,你看《九边Pro》,粉丝236万,一年之间涨粉100万,你在看《卢克文工作室》,粉丝490万.粉丝就是阅读量,阅读量就是钱呀。

高明人就是高明人,唐山打人事件,网上议论纷纷,大家都在写,你写出的就没人看,人家卢克文写出来的《没有拔净的黑社会》,阅读量过百万,立意比你高,看得比你远,文字水平比你高。你得承认,才华这玩意,是千辛万苦训练得来的,没有其他办法。

你凭什么认为我要陪你吃苦(你凭什么在这个世上立足)(4)

你要想成为卢克文那样的人,你就得不停地写,你就得比别人写得快、写得多、写得好、写得利索。你要想成为九边那样的人,除了多写,多积累,没有其它办法。

一个题材,学生犯滴沽:这题目不适合我,我写不来;熟练写手是折腾两三天,七拼八凑写出点东西来,写出来的不一定能用,还把他累得半死;而对于一个大家,他才不管你题材不题材,随手写来,下笔千言、洋洋洒洒,说理合理、讲理有理,让你觉得真得就是那么回事,甚至把你没有说出来的话都表述出来了,而你却是想到了,不会表达,会表达,不会书写,这就是别人家的水平,这就是高手的水平,这玩意就叫“才华。”

要拥有这样的“才华”,两个字:“练习”,除此之外,再无它法。

练习的前提是积累,积累多了,才能下笔如有神。写得多了,你的文字功底就好了,什么话该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述,什么话大家喜欢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述,什么话适合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时间久了,你自然明了,写出来的文字就不是“面目可憎”,写出来的文字就是词达意同,写出来的文字就是“喜闻乐见”,那时,你离成名成家就不远了。

但是,有一个最大的前提,“写”之前,脑子里要装下东西,这就是“学”,也就是积累,你究竟脑子里积累了多少东西,积累了哪些方面的素材,这都直接影响着你的写作水平,没有充分的积累,没有对相关行业的深入了解,想写好东西,白日作梦。

毛主席写的五卷《毛泽东选集》,那是读了很多书,又总结波澜壮阔的丰富革命实践,才从中提炼得来的。

那个时代的人,一入学堂,就读文言文,经过三、五年的积累,打下了极好的古文功底,所以那个时候的人能读很多古书,就像毛主席、胡适之,这些都是读书的大家。

毛主席前前后后把《资治通鉴》读了17遍,现在的读书人能读一遍的恐怕也不多,没有读过真正有用的书,你的智慧从何而来?你的见解从何而来?只有站在它人的肩膀上,通晓他们的观点,分析出对与错,你才会有更高的见解和见识,不吸收别人的东西,仅凭自己一个人凭空编造,难上加难。真正的智慧存在于那些流传百年、千年,经过数十代、数百代人认可、检验的书籍中。

“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这些年来,我也陆陆续续读了好多书,但总感觉没有读到真正的东西,没有分辨出其中的好与坏。

你凭什么认为我要陪你吃苦(你凭什么在这个世上立足)(5)

我的读书体系大概分为这几个模块:

1、毛泽东系列,仔细看了毛主席相关生平、文章,提高站位,站在更高点上来分析现实问题,找寻到出路。

2、英语系列。因为学英语的需要,前前后后仔细看了大量美剧,了解英文的语法习惯和用法,同时,《幸福来敲门》、《肖申克的救赎》等给予人生很大启示意义。

3、《三国演义》。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人才辈出,才智过人,最为璀璨的时代,从中体会人物的命运,以及天时、地理、人和在成就大业中所起的作用。

4、《易经》。从古老的典籍中寻找智慧,让人生不再局限于眼前,努力看到更深层次的规律和道理。

5、孔孟等古书,学会既有勇气来从事,又懂得尽人事、听天命。

所欠缺的是,经济方面的书读了不少,但不能活用,金融方面的阅读,还没有入了门。

读的书多了,渐渐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模式,不管什么样的话题,都能够很快从读过的书中找寻出观点,同时,相关门类的思维共同发生作用,同样一件事,换个角度这样想,再换个角度那样相想,前想想、后想想、左想想、右想想,就能够得出相对正确的结论,来指点自己的行动。

在路上,不停地努力,也期望有很好的未来。

全文完,如果喜欢,点个赞吧,余香会萦绕在你的手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