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健康高效养殖技术 河蟹无公害健康养殖的关键在于种苗

河蟹健康高效养殖技术 河蟹无公害健康养殖的关键在于种苗(1)

编辑 | 水产研究社

最新首发 | 了解最新水产养殖知识,关注:水产研究社

河蟹健康高效养殖技术 河蟹无公害健康养殖的关键在于种苗(2)

水产研究社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水质调节,技术交流,生态养鱼,养虾,养蟹,健康渔业,您值得信赖的水产小帮手。26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一、蟹苗生物学特性

1.孵出至大眼幼体

蟹苗个体非常弱小,从孵化出膜经过5次蜕壳至大眼幼体,其体重仅有4~6毫克。

这时的蟹苗主要营浮游生活,而且其游动非常缓慢,它们喜欢集群生活,但逃避敌害生物的能力很差,很容易被敌害生物吞食。

为提高蟹苗培育的成活率,在人工育苗的池塘中清除敌害非常重要。据统计,1尾白鲢每天可吞食34只蟹苗,1只蟾蜍每天可吞食121只蟹苗。

2.捕食能力

蟹苗个体非常弱小,其捕食能力较低,在自然条件下主要以浮游动物(水蚤等)为食,有时也食水蚯蚓和水生植物,但在自然条件下这些食物一般不能满足需要,所以蟹苗成活率较低。

在人工育苗的池塘中投喂大量适口饵料,能很好地满足蟹苗的生长需要,从而提高蟹苗的成活率。

3.适应能力

蟹苗对外界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低,大眼幼体仍喜欢在咸淡水中生活。

据试验,在相同的密度、饵料条件下,由大眼幼体培育到Ⅰ期仔蟹,在盐度为7的咸淡水中,其平均成活率达72.2%;

在盐度为3的咸淡水中,平均成活率为49.2%;在盐度为0的纯淡水中,平均成活率为30.1%。

此外,温度骤变,特别是升温,容易造成大眼幼体死亡。

4.新陈代谢

蟹苗的新陈代谢水平高,生长快,所以蟹苗的耗氧量很大。

据试验测定,每克蟹苗平均耗氧量为1.068毫克/小时;而蟹种(8克/只)每克体重仅消耗0.18毫克/小时;

从能量需要比较,蟹苗每千克需要14.39千焦/小时;而蟹种(8克/只)每千克仅需要能量2.43千焦/小时。

通常情况下,4~6毫克的大眼幼体经过15~20天的培育,就可以生长到50克左右,体重可以增加10倍以上;

但在自然条件下的湖泊、江河或池塘中,由于环境的因素,蟹苗的成活率往往很低,所以人工创造一个水质良好、饵料充足、无敌害的蟹苗生长环境,促进其生长,可以大大提高蟹苗的成活率。

二、蟹苗培育阶段的过渡

将大眼幼体培育至蟹苗需要15~20天,这段时间中一共经过3次蜕壳,蟹苗的规格可以达到16000~20000只/千克,在这一阶段,蟹苗的生活习性也逐步过渡为幼蟹和成蟹的生活习性。

1.盐度的过渡

蟹苗由咸淡水生活逐步转变为淡水生活。

从大眼幼体培育至蟹苗这一阶段蟹苗的最适生长盐度为7~8,其中Ⅰ期仔蟹的最适生长盐度为5,Ⅱ期仔蟹的最适生长盐度为1~3,而从Ⅲ期仔蟹开始最适生长盐度就降为0.5以下(淡水),所以在这一阶段要及时调控水质才能获得好的蟹苗。

2.栖息习性的过渡

大眼幼体培育至蟹苗这一阶段蟹苗的生活习性由浮游生活逐步过渡到与幼蟹、成蟹相似的习性,逃避敌害的能力也大大增强。

溞状幼体营浮游生活;大眼幼体营浮游兼爬行生活;而Ⅰ~Ⅱ期仔蟹为隐居生活;自Ⅲ期仔蟹开始挖泥穴居。

3.食性过渡

大眼幼体培育至蟹苗这一阶段蟹苗的食性逐步过渡到与幼蟹、成蟹的食性相似。

溞状幼体以浮游动物为食;大眼幼体以食浮游动物为主,兼食水生植物;而到仔蟹阶段则从以食浮游动物为主过渡到以食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

4.形态过渡

大眼幼体培育至蟹苗这一阶段蟹苗的外形逐步过渡到与幼蟹、成蟹相像。溞状幼体体形呈水蚤形;大眼幼体体形呈龙虾形;

而Ⅰ~Ⅱ期仔蟹外形虽像蟹形,但其壳长仍大于壳宽;至Ⅲ期仔蟹时,其壳长才小于壳宽,形态真正与幼蟹、成蟹相像。

蟹苗选择

蟹苗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塘口的养殖效益,在生产前选购质优的蟹苗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所以蟹苗的质量鉴别也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蟹苗质量鉴别

通常在生产上我们都采用“三看一抽样”的方法来鉴别蟹苗质量优劣。

1.看蟹苗的体色是否一致

优质蟹苗鉴别的第一步就是看同一批蟹苗的体色深浅是否一致,并且体色是否呈姜黄色,稍带光泽,而劣质蟹苗的体色深浅不一,通常是由体色透明的嫩苗和体色较深的老苗混在一起,参差不齐。

2.看蟹苗群体规格是否均匀

同一批蟹苗的大小必须整齐(一般要求80%~90%相同)。

如果不整齐,高日龄的大眼幼体可残食低日龄的大眼幼体,尤其是在饵料不足的情况下,这种现象更为严重,也易造成仔蟹和幼蟹培育过程中因龄期不齐而发生自相残杀。

3.看蟹苗活动能力强弱

蟹苗沥干水后,用手抓一把轻轻一捏,再放入蟹苗箱内,视其活动情况。

如用手抓时,手心有粗糙感,放入苗箱后,蟹苗能迅速向四周散开,则是优质苗;如手心无粗糙感,放入苗箱后,蟹苗仍成团,很少散开的为劣质苗。

4.蟹苗的抽样检查

可以称取1~2克蟹苗计数,折算为每千克蟹苗只数。

通常情况下,14万~16万只/千克为壮苗,18万~22万只/千克为中等程度苗,24万只/千克以上为弱苗。每千克蟹苗数量越多(最多可达30万只/千克),体质越差。

二、蟹苗运输

蟹苗的运输采用“干法”运输。通常情况下选用木制蟹苗箱,规格为50厘米×30厘米×60厘米,四周各挖一窗孔(4厘米×10厘米),箱框底部及四周布有窗纱。

每5只箱为一叠,上有木盖板,每箱可装苗0.5~1千克。一般气温22~26℃,24小时成活率可达90%。干法运输蟹苗时注意事项如下。

1.浸泡

在放入蟹苗前把蟹苗箱放在水体中浸泡12小时,这样可以保证运输途中蟹苗一直处在潮湿的环境。

2.载体

浸泡好的蟹苗箱内在放蟹苗前先放入水草。在蟹苗箱内用10多根水花生茎撑住箱框两端,箱内放上一层绿萍。

这样既可以使箱内保持一定的湿度,又能防止蟹苗在一侧堆积,保证蟹苗层的通气。

3.运输过程

蟹苗的运输过程中要坚持宜干不宜湿的原则。

在装苗前,必须预先将称重后的蟹苗放入筛绢,甩去其附肢上黏附的过多水分,然后均匀地分散在苗箱水草上。

在蟹苗运输过程中出现死亡的原因多数是由于其附肢黏附过多水分,造成蟹苗支撑力减弱而导致苗层通气性不良,其底层蟹苗因缺氧而死亡。

4.装运密度与时间

通常每只蟹苗箱装运的密度控制在1千克以内,而且运输时间不超过24小时。

5.运输途中

蟹苗在运输途中,应尽量避免阳光直晒或迎风直吹,这样可以防止蟹苗鳃部水分蒸发而死亡。

蟹苗在运输途中,如果出现蟹苗箱过分干燥,可及时用喷雾器将木箱喷湿,以保证箱内环境湿润。

但通常苗体不必喷水,否则反而造成蟹苗四肢黏附过多水分,支撑力减弱导致死亡。

6.空调车或加冰降温运输

有条件的养殖户可用空调车或加冰降温运输蟹苗,并给予适当通风。

但注意气温控制在20℃左右,最低气温不能低于15℃,其气温骤变的安全范围不能超过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