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百花奖晚会在哪(金鸡难独立百花不齐放)

老牌的中国电影节,正受到平遥、FIRST等电影展(节)的降维式打压。前者仍怡情于歌功颂德般的和谐与颁奖,后者却极其务实地做着釜底抽薪的事儿。

赵峰

金鸡百花奖晚会在哪(金鸡难独立百花不齐放)(1)

第2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昨日在佛山落幕。

完全妥妥地没有任何悬念,《红海行动》和《战狼2》赢下几乎所有奖项。导演林超贤说:“我还记得大年初一时的票房让我很担心,谢谢大家一直在鼓励我,一直到了今天。每次都有演员和我合作后都在考虑要不要接我下一部戏,所以我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我的工作团队。”他的新片《紧急救援》在今天开机。

金鸡百花奖晚会在哪(金鸡难独立百花不齐放)(2)

导演林超贤

张涵予在现场爆料,他将饰演《中国机长》的机长,本片取材于四川航空英雄机长刘传健的真实故事。这部电影在年底开拍,预计明年国庆档上映。

金鸡百花奖晚会在哪(金鸡难独立百花不齐放)(3)

演员张涵予

几部新片的消息,通篇一律的获奖感言。本届电影节唯一能让记者眼前一亮的,恐怕只有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表彰”的三位老前辈:

百花奖第一位最佳女主角、演员中的常青树、影视业的拓荒人祝希娟;

中国电影星火的传递者、新中国摄影艺术与技术的奠基人郑国恩;

镜头内的虎胆英雄、镜头外的幕后英雄张勇手。

金鸡百花奖晚会在哪(金鸡难独立百花不齐放)(4)

老艺术家们上台领奖

以及在闭幕盛典上,周冬雨、马思纯、刘昊然和杜江合唱的《赞赞新时代》。

一老一新,颇有些“营造传承”的味道。

严重的同质化,共嚼一块口香糖

其实,包括金鸡百花在内,老牌的中国电影节,正受到平遥、FIRST等电影展(节)的降维式打压。前者仍怡情于歌功颂德般的和谐与颁奖,后者却极其务实地做着釜底抽薪的事儿。

“我们的老牌、主流电影节,看起来都是一个模样啊!”一位青年导演这样说。这并非他个体之言,在今年的北京电影节、上海电影节期间,就有不少影评人和媒体表达了这样的观点:电影节规模盛大,什么都好。只是对于青年导演来说,没有多少机会;对于电影行业来说,没谈出什么实事儿。

严重的同质化;只会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高高在上不落地……

这就是所谓的“金鸡难独立,百花不齐放”。

近年的诸多电影节,越来越像一场盛大的高规格的娱乐派对。

做娱乐派对没有错,好莱坞的奥斯卡,做的最早、最大、最好。但在娱乐的外壳下,她却保持着对世界、社会、文化、行业、新人群体的敏锐关注和大胆批判。

所以才会有时任美国副总统拜登,在奥斯卡颁奖礼上声援性侵受害者;主持人吉米·坎摩尔(Jimmy Kimmel)开场就提及身陷性丑闻的好莱坞著名制片人哈维·韦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并表示“影艺学院已采取行动,将哈维·韦恩斯坦驱逐出他们的队伍”。

金鸡百花奖晚会在哪(金鸡难独立百花不齐放)(5)

任何一件事情、一种活动、一个平台,都有形式和内容两个层面。仪式固然重要,但背后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导向才是关键。

奖当然要颁,电影节当然要办。但是它为谁而颁,为谁而办?

不发声,不建言,不谏言。电影节的文化和社会属性,就丧失多半。甚至在行业属性上,也没看到她应有的姿态,尤其在这个多事之秋、皆在寒冬的行业状态下。

电影作为一个媒介和艺术形态,它的终极使命就是关注文化、关注人性、关注社会,艺术是它的表达方式和切入模式。在这个基础上,电影节若想办出质感,体现其深刻的价值,她就必须要提倡正本清源的意识,即我们为什么要颁奖。

颁奖只是一种鼓励、赞扬的形式,但它实质的落脚点却不应该在那些取得“荣誉大满贯”的人群当中,而应放眼于99%以上默默无闻的青年导演群体。

这并非强词夺理,如果我们能清醒地回答“颁奖给谁看”这个问题,道理便不言而喻。除了普罗吃瓜大众,颁奖的一个核心意义应该在于鼓舞、扶持行业的未来,那就是青年电影从业者。

不要神的光环,只要你的平凡

所以,平遥、FIRST等电影展(节)的釜底抽薪,抽的是未来,抽的是青年电影人,这才叫固本培元。

千万不要说什么A类和非A类的不同、老牌和厂牌的区别。他们之间的共同赛道,无非就在“选拨更好、推陈出新”上。

2017年10月,贾樟柯把华裔青年导演赵婷邀请到平遥,把第一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罗伯托·罗西里尼荣誉最佳导演奖颁给她。今年9月,漫威方面已经敲定,将由赵婷执导新作《永恒族》(Eternals),她也因此成为漫威电影史上首位中国导演。

金鸡百花奖晚会在哪(金鸡难独立百花不齐放)(6)

青年导演赵婷

《我不是药神》导演文牧野、《路边野餐》导演毕赣、《暴雪将至》导演董越,身后的第一把推手都是FIRST。

这些现象级的导演和作品,都和老牌电影节们没有因果关系。我们的所谓主流电影节,难道最擅长的就是颁奖和组织青年电影人合唱《赞赞新时代》吗?

从某种意义上,昨晚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内部活动更有意义和价值,与青年导演文牧野对视、对质的,都是一双双更年轻的眼睛。

《我不是药神》的片尾曲,有这样一句:“不要神的光环,只要你的平凡。”中国电影的未来之花,就出自那些尚且卑微的尘埃里。电影节牢记这一点,才可能有未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