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家校外教培机构被顶格处罚(4家校外机构被顶格罚款50万)

据北京晚报报道,因价格违法、虚假宣传等行为,跟谁学、学而思、新东方在线、高思四家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均被顶格罚款50万元。

4家校外教培机构被顶格处罚(4家校外机构被顶格罚款50万)(1)

新华社资料图

近期,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组织专项检查,依法查处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价格违法、虚假宣传等行为。在检查中发现,“价格¥799.00,促销价¥20.00”、“¥11998,联报优惠¥3880”,4家校外机构的此类“优惠促销活动”,都属于“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价格违法行为。这些看上去高不可攀的课程“原价”,其实在销售活动前从未实际成交过。说白了,校外机构故意虚构出一个并不存在的、超高的课程价格,就是为了制造“原价”与促销价之间的强烈反差,让为孩子们选课的家长“怦然心动”,走进销售套路,还以为自己捡了大便宜。

如今,校外培训市场规模日益庞大,“授课”变“售课”现象饱受诟病。如果说,行业竞争激烈,培训机构为争取更多消费者广而告之甚至打折促销是正当的营销手段,那么,虚构价格、诓骗家长,则是实打实的违法行为,不仅涉嫌价格欺诈,更会让整个校外培训市场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态势。

4家培训机构的伎俩,与一些商家促销打折时的蒙人招数如出一辙。不同的是,买了“便宜货”的消费者是“这一次”被蒙骗,而买了“便宜课”的家长,则要面对培训机构随之而来的、持续的信息轰炸与心理战:在朋友圈不停看到相关推送,在家长群不停看到“课托”买课,而“老生家长”,还会因为机构的优惠条件不停地“派发”成功心得……家长们不得不在买不买、买多少的困境中产生无谓的教育焦虑。此外,教育投入与某一件打折商品的价格没有可比性,动辙数万元的投入,不仅是一些普通家庭为孩子教育竭尽所能的付出,更有可能意味着千万家庭对于整个教育环境的信心。

《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早在2002年1月1日便开始施行,其中第三条明确规定,价格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在之后的《有关条款解释的通知》中,更明确了“‘原价’是指经营者在本次促销活动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从未有过的课程“原价”,就是向家长抛出的低价课程诱饵的配料之一。

不管校内还是校外,孩子上的课,目的都是教书育人。且不论“超纲不超纲”,“课真价实”至少是校外教育机构应该守住的底线。低价课如今已经成为校外培训机构行内引流的营销套路,其实,现成的课件、“老师”与销售的合体、刚刚上课就开始的续费风暴,已经引起了众多家长的反感和警惕。课时成本如何计算,优惠促销价格的对照标准何在,不仅仅是面对学生家长的良心回复,更是面对法律法规要求的严肃回答。

4家校外培训机构因“价格违法、虚假宣传”被顶格处罚,传达出了对校外机构售课行为的严管态度。同时,也是对在校外培训海量信息中茫然无措的家长的及时提醒。孩子的教育与成长,容不得急功近利,更掺不得假。“售课”时售假的机构,授课时就能货真价实?让更多校外教育机构回归到校内课程辅助的角色中来,实实在在帮助更多孩子从容快乐地完成学业,家长们的理智辨别、从容选择,也是不容忽视的正向推动。一时的“小舍得”能够成就更多孩子人生“大获得”,这个道理,可能必须在某些知名机构被顶格处罚之后,业内更多同道才能彻底知晓、更多迷茫的家长才能清醒过来。

来源:北京晚报 | 记者 侯江

流程编辑:U016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