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百岁母亲(我平凡的母亲)

离开家乡45年了,记忆中总是浮现的是袅袅炊烟中的一个背影,厚实的身躯,矫健的步子。她,就是我的母亲程水秀。母亲生于民国二十二年五月二十八日,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如水般秀美,但又有着坚强坚毅的个性,她撑起家的一片天,更是我行进路上的守护者、人生路上最坚实的靠山。

我的百岁母亲(我平凡的母亲)(1)

一草一木:母亲的乡土情缘

家乡在大别山下的黄梅小池口,这是一块神奇又美丽的地方,湖网交错、水泽之乡。我们村方圆十里,白沙湖、农场湖、建中湖,湖湖相通;郭各沟、涂各沟、胡各沟,沟沟相连;团个塘、后屋塘、菜园塘,塘塘相望。放眼望去,田在水边,村在田边,人在水色中,四季如画。而那散落在水面田间的旱地,就像一块块彩色的积木,自然而随意地堆积在大地上,不是那么规则,阡陌纵横、错落有致、美轮美奂,令人难以忘却。小池村外不到一公里,就是雄伟的万里长江,供我们饮水和浇灌。水,是家乡最大的景致,也印刻在我母亲的名字之中;水,造就了家乡的灵秀,也涵养了母亲上善若水的美德。

母亲从来没有离开过小池口中垏村这块土地。哥哥姐姐在县城有一幢五层楼房,二层留有房间专门供母亲住,她不习惯,只是偶尔小居。我在北京的家里腾出一间方便老母亲居住的房子,但她斩钉截铁地讲:动不了才去北京。母亲是真的喜爱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喜爱浅草马蹄没的光景、晚来鸟声鸣的闲适。她一辈子钟情这里,爱这里的邻里乡亲、村哥村妇,爱这里的风土人情、咸鱼腊肉。母亲虽然听得懂普通话、武汉话、山东话、浙江话,但她只讲家乡话。哪怕是在北京偶住期间,在小区结识很多老人,她仍然用标准的黄梅家乡话交流,只有在对方不明白时她才用普通话进行解译。

我的百岁母亲(我平凡的母亲)(2)

蒲苇纫如丝:母亲的生活哲学

母亲年幼时,异国入侵、家境贫寒、社会凋敝,日子艰难而充满忧患。她幼小失怙,11岁就被迫当家做主。民国三十年初,外祖父被强征给日本人当挑夫,混乱时期杳无音信,后据闻死在湖南衡阳,无知所终。那时候,小脚的外祖母行动不便,幼小的舅舅还不明事,家里大事小情自然全部落在母亲肩上。无畏生活磨难的母亲,干脆剪掉长长秀发,装成一个小伙子,穿蓑戴笠、扶犁耕田、春种秋收、劳作不息,修房立院、添砖加瓦,宗亲乡约、练达人情。她支撑着家里的尊严、利益和门第。

终于熬到新中国成立,迎来了倒插门的孤儿父亲。父亲高大、英俊、能干,给程家带来了旺盛的活力。父亲上夜校,补习文化,在组织培养下当上了干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父亲在离家20里外的杨塘公社担任书记,直至文化大革命被当做“走资派”打倒,不久平反后又被派到三线修焦枝铁路。父亲因为工作忙、责任心强,平时只能偶尔回来半天、一天就离开,但他为百姓那种忘我的工作精神,也深深地影响了我的成长。

我的百岁母亲(我平凡的母亲)(3)

有时候,回到家乡,一路走过自己生根发芽的地方,就不由回想起母亲是如何在泥土间,用双手改变着一方山水。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一向追求上进、积极工作的母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灯塔大队农科所所长兼贫协主任。农科所有12亩水稻、7亩棉花、5亩桑树、10亩桃园,还有木匠、裁缝、养蚕、轧米机,可谓是多种经营、多元发展,所产所为都是急全队社员之所需、做全队生产之示范。母亲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是靠自己的真诚、勤劳和悟性,加上特别努力虚心学习,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丰收奇迹。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片桃园,年年花满树、桃满园,收获很少有大、小年。为了大队集体经济发展,母亲总是早出晚归、身先群众,既有号召力感染力,又善于精细化管理,一个小小的大队农科所发展的十分红火。为此,她被推举为县人大代表,荣获省“三八红旗手”,并到武汉出席表彰大会。母亲的农科所所长、贫协主任,一干就是12年,这也成就了她人生的辉煌,同时也成为她“退休”的资历。她成为村里公认的女能人,享受着村级副职的养老待遇。

文化大革命后期,母亲作为贫宣队员,参加接管黄梅县一中的一些工作。这是特殊年代的特殊任务,但母亲头脑清醒,她从不支持参与造反派抓人斗人,总是暗中保护知名教师——当时被称为“臭老九”的那些人。有一位姓石的老师,十分有才华、教语文很有章法,又会弹钢琴、教音乐,但是自己和爱人的出身都不好。母亲多次帮助她脱困,并帮她成功调到武汉大桥中学任教。母亲的大爱和善良得到了尊重,后来石老师一直与母亲保持着联系。

我的百岁母亲(我平凡的母亲)(4)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父亲退休了。由于长年在湖区和基层辛劳工作,他开始接连患病,先是坐骨神经痛,前后治疗了近十年,都是由母亲搀扶照顾;九十年代初,父亲又得了一次肺炎、伤寒,那时因误诊还以为是绝症,在九江住了两三个月的院,都是母亲陪床守候,一步都不离开;2010年以后,因为拆迁需要住进周转房,父母租住在两间临时仓库,生活很不方便。那时父亲各种病痛缠身,母亲更加辛苦地悉心照料,经常是整夜都不能入睡。但母亲从不烦躁,总是耐心呵护。父亲什么病状、需要开什么药,母亲非常熟悉,总能及时到位。母亲用尽了自己的爱和全部时间、精力照顾父亲,不让在千里之外工作的我们操心分心,让我们放心安心地努力工作。现在想起来,一个80多岁的老人,照顾90多岁的病人,是多么艰难、多么不容易,做儿子的至今心中深感愧疚。

回首近百年的中国,母亲可以说是历尽沧桑和磨难,但她总是充满热情、积极向上、意志坚强、不惧困难。她身上凝聚了中国的传统观念和习俗,渴望四世同堂,孙子、曾孙在国外因疫情不能上门看望,她内心是非常痛苦的。但是她不断地克服这种煎熬,说服自己。母亲是有人生理想的,而且有坚定的意志去行动、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哪怕是一件很麻烦而又具体的事情,只要她想好了,都会立即行动,一定要办成。去年,我睡的房间,由于卫生间地面防水系统没有做好,造成墙面渗水,母亲硬是请一个侄儿协助彻底修好了。不幸的是,因过度疲劳,摔了一跤,手臂受伤,行动受限造成身体机能下降。母亲不服输的性格也给她现在的生活带来不少痛苦和无奈,她不愿意来北京随我们生活,让我们照顾她,也不愿意到姐姐家,随哥哥姐姐安度晚年。她一辈子自己当家作主,磨炼出要强的性格和独立的习惯。

我的百岁母亲(我平凡的母亲)(5)

一楼一院:母亲的家园情结

自1963年与舅舅分家以后,我们家一共搬了三次家,每次都是母亲亲力亲为、独立打理。记忆尤为深刻的是第二次盖房子搬家,时至今日,仍然历历在目、实在不容易。那时家里积蓄很少,主要是靠自己劳动。盖房子的木材,是母亲搭车到百里之外的上乡山里采购的。那时木材是统销物资,稍有差错就要被没收,但母亲硬是办成了。屋场是从菜地上垒起的,母亲带着我和姐姐,放学回来,就用撮箕挑土,一担担,又重又湿,要用尽全身力气,手脚都磨破了,起了茧,经常要忙到半夜,躺在床上时候,全身都散了架的,动一下都是痛的,那份刻骨的辛苦疲惫,到现在想起来还心生余悸。可想而知,母亲更辛苦啊,可是她就像有着超乎常人的耐受力,白天参加集体出工,晚上挑屋场,还要插空筹集盖房子各种材料,招呼亲友帮忙盖,方方面面,毫不含糊。大概用了大半年时间,三间瓦房终于立起来了,与左邻右舍的一样整齐漂亮。8年前,我们村开始了城镇化,家里老屋被征收,政府给了120平米安置房。这时母亲虽然已经82岁高龄,但分到毛坯房后,还是自己设计、购买材料,分包给不同的装修队,还每天骑着三轮车到现场监工。房子很快就装修好了,花钱少、舒适又实用,成为村里安置房的一个装修样板,得到邻里的翘首称赞。

玉汝于成:母亲的言传身教

我和姐姐,一直是母亲带大的。母亲自然是里里外外一把好手,在我的记忆中,她仿佛像铁打的一样,从来没有生过病,也没有休息过。母亲对我们的管教严规明范,她的教诲改变了我的人生、塑造了我的品格。母亲秉性善良慈爱,她的爱是无暇的、严格的,从来没有半点溺爱。生活中一切为了儿女、成就儿女,也奉献给了儿女。

小时候,我和姐姐经常因为没有做好一件事情而被母亲教训。记得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母亲有一次让我在下雨前将放在屋前草堆上晾晒的簸箕豆粑端回来,但我忘了,豆粑被雨水淋了个透。那次母亲狠狠地揍了我一顿,从此我就长记性了,并且知道做每一件事都要负责任,答应的事绝不可以失信。母亲生活中精打细算,聪明能干,让我们从小就感觉到人勤地早的道理。贫困时候,母亲宁可自己不吃少吃,也不会让我和姐姐挨饿。母亲会为姐姐没有读多少书而遗憾,也会对我因考上大学而远离她感到不高兴,这都是醇厚的母爱,更是长年累月在田间与泥土禾苗作伴的母亲对子女的歉疚与期望。

我的百岁母亲(我平凡的母亲)(6)

母亲也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着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都有自留地,我们大队按人口分地,每人大约一分多,父亲是商品粮户口,没有资格分自留地,母亲、姐姐和我三口人分了近四分自留地。集体划定的自留地是集中连片的,一户一块,互相挨着,就像比赛一样,种的好坏一目了然。母亲是庄稼高手,农村生活使她熟练地掌握了各项劳动技术,多年之后谈起来,她仍然颇为得意。当时我们那块自留地一年最多能种六季,季季都长得比别人好,收入也比别人多。菜是用菜篮装着挑到九江,集中在四门口、八角室菜场卖,有时也需要沿街叫卖,非常辛苦、经常会把脚磨破起茧。一般早上三四点,天还黑着就得起床,赶着最早的轮渡过江,如果卖的好,上午九十点钟能收工也是有的。记得有一次,我和母亲一起去卖冬瓜,走了五六公里,菜担子越挑越重,那时我正上初中,有时候实在受不了,就瘫坐在地上歇一会儿。这一担冬瓜,卖不到两块钱,但摸着满荷包皱巴巴的毛票,我们娘儿俩经常会心一笑。母亲心算很好,秤杆一抬,多少钱就出口了,因为菜新鲜、价格公道、秤杆也总是高高的,买菜的人都心服口服。我还跟母亲学会了讨价还价,面对买家也能应对自如。

母亲对舅舅一家也非常关心。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她有机会去外乡当妇女主任,但为了照顾舅舅能成家立业,就放弃了。母亲对三个侄儿如亲生一般,殷殷嘱托、事事关照,生怕他们输了一根稻草,也从未想过是否有回报。三个侄儿从出生起名字,到长大成人、娶妻生子,她都操心不已。现在,三个侄子的六个孩子都上了大学,她心里可自豪了。

母亲还乐于助人,村里有红白喜事,常常邀请她出面帮助谋划。直到现在,家里仍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相谈甚欢、极为热闹。母亲说话声音洪亮,对上门的所有人都亲切有加。而且她表达问题非常完整,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即使是在住院的病床上,不管是病友还是亲属的看望,只要她讲起来,那种精神劲儿,很难看出她是个病人。她待人诚恳,总能够设身处地地听别人唠叨,帮助别人开解家事烦恼。

母亲还是远近闻名的做菜能手,地方土菜做得色香味俱全,令食者皆津津乐道。邻里乡亲有矛盾,她也总是不惜时间精力去热心调解。有个还没成年的远房亲戚,父亲过世、母亲改嫁,母亲便主动担起长辈照料职责。六七十年代经常有在“年关”上门要饭的,她都会多给一些,让他们好好回家过年。母亲的记忆很好,她听说书的都能复述下来。小时候学的歌,她现在随时都可以一字不错地唱出来。母亲很有智慧,现在开展乡村振兴,村里的干部还总会听取她的意见,她也总是热心肠、不亦乐乎。

我的百岁母亲(我平凡的母亲)(7)

母亲身高近1米7,即便耄耋之年也一直是腰板很硬,走路直挺,没有丝毫佝偻之状。母亲做任何事情动作都很协调,处事也从不拖沓犹豫。几年前的一个夏天,她还骑着个小三轮车,载着我爱人上街买菜,手上还打着一把伞,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我的印象中,她的头发一直是乌黑的、短短的,看起来那么爽利和帅气。她很会穿衣,总是保持着干净利落,但从来不买超过百元的衣服。母亲的衣服都是手洗,在搓板上搓洗,她看到我的衣服,总会认为没有洗干净,总要再重洗一遍。

莫道桑榆晚,霞光尚满天

入党近60年,母亲有坚定的党性,一直坚信跟着共产党才有出路,从来都说共产党好、共产党英明。村支部组织的活动都是积极参与,遇到任何困难都没有怨言,而是自己主动克服。去年她因病住院,刚出院就参加村里纪念党的百年华诞活动,和大家一起驱车几百公里到红安县红色根据地参观,瞻仰革命先烈。她戴着在党50年纪念章,照了很多照片,摆在家里显要位置,这就是一个普通老党员的自豪,也是给家里晚辈们最好的表率。

母亲一直关心着村里的大事小情,每年村支部大会她都参加,向支部书记反映老百姓的诉求,提出自己的建议。她以一个老者的身份,主动上门,帮助做一些上访户的工作。

我的百岁母亲(我平凡的母亲)(8)

母亲一辈子都公私分明,从不假公济私,损害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并且对儿女的要求极其严格。每年回家看望母亲,她都教育我们,不能拿公家和他人一分钱好处,靠自己的本份就能过好日子。几十年来,我们一家先后热心参与捐赠村里修路、接通自来水、建设老年活动中心。每次活动,母亲都是热心支持,还亲自督促落实。

虽然年至高龄,但是母亲一直非常注重学习。她每天都要看新闻联播、海峡两岸等节目,了解天下大事。她说,人不能心里只有自己小家,没有国家。她平时讲的话,都很时尚,内容合乎潮流、适于时势。她的心与祖国、与社会、与时代同频共振,永远年轻。

我的百岁母亲(我平凡的母亲)(9)

母亲一生勤劳、淳朴,作为党员,她是普通党员的典范;作为农民,她是经历旧中国走向新中国、从旧世纪走向新世纪的幸运者;作为母亲,她是儿女心中永远绽放的明灯。母亲是我们的骄傲,母亲的教导永远刻在我们的心间,母亲的精神将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便于阅读,图文无关。

作者介绍:陈萌山,湖北省黄梅县小池镇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