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更好的练前屈(前屈为何很重要)

坐位体前屈是我们非常常见的体测,而且它有非常多的好处,比如说可以拉伸腰腹部的韧带、活动关节,对于肌肉的紧张也有一定的缓解。

多多练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身形的完美,而且还能控制体重。一般在进行柔韧度测试的时候,都要进行坐位体前屈这样一个最典型的测试,它反映了我们人体柔韧性最简单的指标。

怎样更好的练前屈(前屈为何很重要)(1)

而柔韧性本身,是我们人体完成动作时关节灵活性的一个体现,也是我们肌肉伸展能力的直观表现。所以体育界的人都会说要注重你的柔韧性,它与健康关系极为密切。

柔韧性的提高,对于增强身体协调力,更好地发挥出力量、速度等,提高你的体育技能和技术,防止运动创伤等都有积极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体育老师都致力于坐位体前屈的改善,因为它改善了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各种功能。

更退一步说,当人们缺乏体育锻炼,体质也有所下降的时候,很多都是从柔韧素质的下降开始的。这也是我们身体自我检测的一个很好的指标。

那说了这么多前屈体位的好处,当我们进入前屈体位的练习的时候,我们究竟是在练习身体的哪里呢?

有很多朋友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了,就是前屈到底和身体的哪几个部位相关呢?我做不好前屈到底是哪里紧,哪里出了问题呢?今天小梵就和大家细致的感受一下。

怎样更好的练前屈(前屈为何很重要)(2)

那我们先来说说,其实前屈有很多不同的形式,有的是特别柔和的,有的是中等比较柔和的,还有的是非常深、非常剧烈的。

比如说最柔和的是平躺在地面上,背部贴地,腿部、膝盖向胸部拉回。由于它保证了背部的平直,而且也是由地心引力来决定腿部和上升的折叠程度的,所以是最最柔和的。

那么比较柔和的呢?可以举例来说:像婴儿式。我们雷电坐坐在自己的脚上,膝盖着地,然后深深地趴下去,额头点地,双手向前伸展。

这样,也是很大程度上的折叠了髋部,但是却没有大腿后侧拉伸的剧烈酸痛感,也是比较柔和的。

那比较偏深的前屈,可以算是坐位体前屈和站位体前屈了,其中站姿有更深一些。对我们大腿后侧和背部的刺激最为猛烈。

不论前面哪一种前屈,也不论它们的深度做到如何程度,这些前屈都是带来了背部和大腿后侧这些身体结构的拉伸。用解剖学的术语来说,是后表恋部分整个的背部结构其实是相互关联的。不同的肌肉群虽然相互独立,但是它们整体被我们人体的筋膜绑在一起。

怎样更好的练前屈(前屈为何很重要)(3)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处受力,处处都会受力。但是从表述和大家的感受来说,小梵在这里仍然把它们拆开来讲,请大家着重于具体的身体感受,用意识去引导感受。

那么我们在做前屈体位的时候,最主要的首要的拉伸区域在哪里,其实是在我们的腰椎,以及腰椎旁边的肌肉和筋膜。那我们看到做不下前屈的朋友们,往往是腰椎深深地拱起,我们可以观察,这样的朋友小腹离开大腿往往都是非常大的距离。

也就是说,我们以跨步为折点的,这个对折的初始角是非常的大的。即使我们的末端,比如说额头可以更大程度的贴向小腿,但是它的代价也是整个身体高高的拱起的。

所以我们看到前屈体位做得好的同学,都是在这一首要的拉伸区域,没有太大问题的同学。腰椎及其附近的肌肉放松,而且腰部能够平直的下折,不要高高的拱起。当然也有朋友矫枉过正的,为了显示自己腰部的柔软而深深地拗着腰做前屈,已经超出了平和、平直的状态。这样也是会受伤的。

小梵在这里不建议大家拗着腰去做前屈的练习,我们保持腰椎的平直向下,这样才是最好的保护腰椎、锻炼全身的办法。

怎样更好的练前屈(前屈为何很重要)(4)

第二个拉伸的区域分为上背部肩胛,和下部的大腿后侧、小腿后侧。这两个区域次要于腰椎,但也是非常重要,而且也是感受最明显的部位。我们在做前屈的时候,主要就是拉伸这两个背部,还有大腿、小腿的后侧,放松和拉伸这整个长长的部分。

在这个时候,小凡就建议大家多多的关注自己的感受了。根据人体状态的不同,我们在这里会发现分叉有很多不同的状况,有的同学就是腿后侧剧烈的疼痛。

那么很明显是大腿后侧和小腿后侧肌群紧张造成的。还有的同学,只是感觉腿上卡住了。腰上也不怎么疼,只是上背部很僵硬,肩胛也打不开,脖子也伸不出去,手也伸不长。那么这时候就要注意锻炼、舒缓放松你的上背部肩胛带,以及脖子方面的肌群了。

我们今天来分析选择背部不同的位置,当我们知晓了对应自己身体的哪个区域比较僵硬,它就应该成为我们最值得注重的要点。想要达到前屈有非常大的提升,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发现自己僵硬的部位,具象的练习和放松这一部位。

朋友们坐在垫面上花一分钟,用我说到的上述方法测量和感受一下,然后根据自己的身体制定有效的练习方案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