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交替退烧(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退热)

在此轮奥密克戎变异株带来的疫情中,感染者最主要的症状就是发热、酸痛。现实中,不少发热市民居家使用退烧药物时,会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来退热,以期更快速缓解发热症状。南方医院药学部郑萍主任药师表示,并不推荐联合使用两种药物,也不推荐交替使用这两种药物退热,这并不能够改善舒适度,而且尚不清楚这种体温降低是否具有临床意义。

你可能对发烧有误解

发烧有其医学定义

不同的人对温度的感知、耐受能力不一样,有时候一部分人自我感觉的发热,在医学定义上其实是正常的。

发热(发烧)是指体温升高超出一天波动中的上线。通常肛温≥38℃或者是腋温≥37.3℃,定义为发热。这只是个参考值,因为每个人的基础体温是有差异的。特别对于宝宝,除了看体温上的数字,还要观察宝宝有没有异常的表现,例如是否有不舒服的表现?情绪如何?有没有力气等等。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交替退烧(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退热)(1)

发热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许多疾病在开始发作时都可以表现为发热。处理发热的第1步,是需要明确导致发热的原因。

一旦明确了发热的原因,就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和护理。对于病毒性疾病,如常见的感冒等,一般不需要抗病毒药物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即可。其中退热只是对症治疗手段之一。退热的目的主要是缓解因发热而引起的不适,比如睡眠不安、胃口差、儿童持续哭泣、烦躁、活动减少等。

这些状况考虑药物退热:

腋温大于38.5℃,儿童明显不适

需注意的是,不是只要发热就服用退烧药来处理,一般只有在腋温大于38.5℃,或者儿童出现明显不适时才考虑用药物作退热处理。

当发热体温没有超过38.5℃时,患者要做的就是采取各种措施,让身体感觉舒服一些,可以不必用药物来处理。比如可以把房间的温度保持在舒适的温度,不要过低或过高;再比如穿着合适的衣服选择纯棉透气的材质,当退烧出汗时,能够足够吸汗,并且要及时更换衣物。

此外多喝水,防止出汗脱水,如果宝宝不愿意喝白开水,可以喂一些不太甜的果汁,或者煮一些苹果水和梨水。对于宝宝而言,要密切的观察宝宝的体温和精神状态。勤测量体温,当体温高于38.5℃时或者孩子精神状态转差时就可以使用退烧药。

虽然有研究表明,在使用退烧药的基础上联合温水擦浴,短时间内退热效果会更好。但这样操作会增加明显不适感,因此,不建议常规使用,特别不推荐对发热儿童采取温水擦拭等物理降温办法来降低体温,更不推荐采用冰水或酒精擦浴的方法来退热。酒精擦浴是比较危险的,因为酒精在擦拭身体的过程中,会透皮吸收,一方面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另一方面可能会引起血管扩张、血容量下降,甚至出现休克的危险。

“一般认为当体温超过38.5℃或者出现明显不适时,需要采用退热药来治疗。关于38.5℃这个分界点其实并不那么严格,这只是根据实际的临床经验结果而设置的一个分界点。有时39度多,还能精神劲儿十足,看不出来生病,此时可根据情况,当感觉不适的时候再用退热药来处理。”

仅有这两种退热药被推荐用于儿童

常用的退热药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儿童退热药物的选择上,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世界卫生组织仅推荐的两种退热药。而对于三个月以内的婴幼儿是否应用退热药,目前没有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因此,不建议自行在家服药,出现发热时建议及时就医。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其退热效果与剂量成正比,过量会引起肝毒性,不推荐小于3月龄的婴幼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单次使用剂量成人看说明书,儿童是10-15mg/Kg。通常在服用30-60分钟以后开始起效,3-4小时内达到最大效应,作用一般可以持续4-6个小时。因此,对乙酰氨基酚需要间隔4-6个小时才能服用。关于对乙酰氨基酚24小时内最多可服用多少次?目前国内的说明书和相关指南均提到24小时内服用不能超过4次。而国外的研究显示,对乙酰氨基酚在24小时内服用可以不超过5次。建议对乙酰氨基酚在24小时内使用尽量不要超过4次,但如果反复高烧,高烧不退,不得已24小时内使用5次也可以。该药最大的日剂量是75mg/Kg,同时每天总的日剂量不能超过4克。目前市面上的代表药物为泰诺林、(小儿)百服咛等。

除了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是另一种常用的退烧药。不推荐小于6个月的婴儿使用布洛芬,因为6个月以下的孩子肾功能相对较弱,使用布洛芬出现肾毒性的风险可能会增加。成人剂量请看说明书,对于6月龄以上的儿童,单次剂量是5-10mg/Kg,通常在60分钟内起效,3-4小时达到最大疗效,作用一般可持续6-8个小时。因此,布洛芬需间隔6-8个小时才能服用。24小时内服用次数不能超过4次,最大日剂量40mg/Kg,且每天的总剂量不超过2.4克。市面上代表药物,有美林、布洛芬胶囊等。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相比,其退热效应和作用持续时间稍微增加,具有更明显的退热作用,因此更适合于感染性疾病导致的高热。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布洛芬用于退热,也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交替用于退热。虽然联合或者交替使用比单独使用任何一种退热药更有效,但上述方式并不能够改善舒适度,而且尚不清楚这种体温降低是否具有临床意义。此外,关于联合或者交替使用的安全性信息较少。由于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服用的剂量不同, 客易造成给药错误,弄混淆,因此不常规推荐二者联合使用或者交替使用。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交替退烧(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退热)(2)

这些退热药使用之前要特别注意

阿司匹林从1899年就开始使用,其退热作用较强,但副作用较大,成人可用。该药对儿童最严重的副作用是瑞氏综合症,该病死亡率在30%左右,目前该药在儿科作为退热药,已趋于淘汰,但可以用于儿童川崎病的治疗。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阿司匹林市面上有两种规格,平时用于冠心病治疗的是100mg一片的,而用于退热的是300mg一片的。

赖氨匹林是阿司匹林和赖氨酸形成的复盐,铝镁匹林片也含有阿司匹林,成人可用于退热,但是同样不推荐作为退热剂在儿童中使用。注意:铝镁匹林市面上有两种规格,平时用于冠心病治疗的是铝镁匹林(II),而用于退热的是铝镁匹林。

还有一种退热药安乃近会引起热外周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成人退热可用,但是不建议作为退热剂应用于儿童。

在退热处置时,并不推荐使用尼美舒利、激素、退热贴退热。尼美舒利用于退热,在国内上市时间里已发生数千次的不良事件,甚至有引起死亡的病例。目前,尼美舒利禁止用于12岁以下的儿童,也不常规用于退烧药使用。

而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用于退热,目前国内外研究均没有相关证据。因此不推荐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应用。

退热贴退热的原理是其中胶状物当中的水分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有助于散热。然而由于退热贴面积有限,对于全身退热的作用帮助不大,还有导致过敏的危险,因此不推荐使用。

退热时要密切监测有无嗜睡、皮疹

退热的目的在于改善发热的舒适感,因此监测一般状况,例如:有无嗜睡、有无脖子僵硬、有无精神状态改变、有点状的出血性皮疹,对于儿童发热,还要观察儿童能否正常活动以及液体的摄入量,这些比监测温度曲线更加重要。

此外,无论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还是布洛芬,一般在60分钟内都应该观察到疗效,3-4小时达到疗效的峰值。如果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后3-4小时,体温仍然较高,而且不适感仍然没有得到改善,可将对乙酰氨基酚直接更换为布洛芬。如果服用布洛芬3-4小时后,体温仍然较高,而且不适仍然没有得到改善,也可以将布洛芬直接更换为对乙酰氨基酚,这种现象可能与某些发热只对某一种退热药效果更好有关。要注意的是对乙酰氨基酚更换为布洛芬或者布洛芬更换为对乙酰氨基酚,只是单纯的药物替换,并不是交替使用。

对于持续发热超过三天,在病程中体温持续的升高或者出现新的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而许多复方感冒药,比如复方氨酚那敏、酚麻美敏均含有对乙酰氨基酚。4岁以下的儿童不推荐使用复方感冒药。成人和4岁以上的儿童如果需要服用复方感冒药的时候,建议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避免重复用药的发生。对乙酰氨基酚与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感冒药一起同服的时候,会发生药物过量的现象,严重者可能会导致肝坏死等致命性的疾病。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交替退烧(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退热)(3)

药学专家们表示,发热患者如出现呼吸困难或气促;经药物治疗后体温仍持续高于38.5℃,超过3天;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儿童出现嗜睡、持续拒食、喂养困难、持续腹泻或呕吐等情况;孕妇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憋气等症状,或出现腹痛、阴道出血或流液、胎动异常等情况时,应通过自驾车、120救护车等方式,转至相关医院进行治疗。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粤卫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