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次氯酸与非电解次氯酸的区别(次氯酸电解法与非电解法)

食品工业领域中使用的次氯酸消毒剂的生成方式分为电解法(EP)和非电解法(NEP)两类。

2006年以前,国内外一直致力于电解法次氯酸消毒剂的研究,利用迈克尔法拉第电解技术、膜电解技术开发单流体系,生产无副产物的次氯酸溶液。

2008年以后,开始混合法微酸性次氯酸发生器的研究,在结构、原料供给等进行了改进研究,安全性、稳定性有一定的提高。

电解次氯酸与非电解次氯酸的区别(次氯酸电解法与非电解法)(1)

图2次氯酸钠溶液中有效氯成分存在与pH 值的关系

在化学和制造业中,电解是一种使用直流电流(DC)驱动其他非自发化学反应的技术。电解作为从天然来源分离特定元素的方式,有很重要的商业价值。 氯化钠(NaCl)和水(H 2 O)的电解可用于产生次氯酸。 Michael Farraday 在19世纪30年代制定电解法时首先解释了电解技术。 在盐水溶液中通过两个电极传导电流可能产生氯气, 次氯酸钠(漂白剂或NaOCl),次氯酸,氢氧化钠,氢气,臭氧和痕量其他新生氧化剂。 电解的关键过程是通过从外部电路去除或添加电子来交换原子和离子,在浸入电解质中的一对电极上施加电势。每个电极吸引具有相反电荷的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阳离子)向提供电子的(负)阴极移动;带负电荷的离子(阴离子)向提取电子的(正)阳极移动。 在化学中,电子损失称为氧化,而电子得到称为还原。 例如:制造次氯酸的第一步是盐水卤水电解生产氢气和氯气,产品是气态的。这些气体产物从电解质中起泡并被收集起来。 2 NaCl(s) 2 H20(l) → 2 NaOH(aq) H2(g) Cl2(g)

微酸性次氯酸消毒液现在有两种生成工艺,分为电解和非电解。

在同样浓度与PH值的条件相比下:微酸性次氯酸消毒液属于配方水,杀菌速度达到了次氯酸钠类产品的80倍,能瞬间杀菌。能视不同需求与用途调整次氯酸的浓度,且因采用六环微分子纯水,能使保存期限延长(在遮光密闭常温下可放1年至18个月) ,而采用电极分解出的次氯酸,浓度会受限,杀菌力较配方水差,且因采电解方式,次氯酸较易分解,故保存期限很短(在遮光密闭常温下可放7天至6个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