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十大猛将大战刘备五虎上将 曹操麾下两大铁血战将

文:岳麓韶阳(作者原创授权)

导语:提起《三国演义》中的曹营猛将,您首先会想到谁?是拔矢啖睛的夏侯惇,还是威震合肥的张辽?《三国演义》中曹操帐下猛将如云,这些猛将虽然在质量上略逊蜀汉五虎上将一筹,但在数量上却占了上风。其中最不容忽视、战斗力最强的两位,正是曹操身边的两任保镖队长——许褚与典韦。这两位人物的历史与文学形象又能与《水浒传》中的哪些好汉产生有趣的联系呢?笔者以史书及文学原著为本,与大家共同探寻曹营二猛的水浒情缘。

曹操十大猛将大战刘备五虎上将 曹操麾下两大铁血战将(1)

一.“虎痴”许褚与“恶来”典韦:

许褚与典韦在《三国演义》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绰号。许褚的绰号“虎痴”最早出现于小说第五十八回潼关大战。作者借韩遂之口说出许褚名号,提前为许褚造势。而接下来的第五十九回便是许褚在小说中最高光的时刻,也是《三国演义》中最惊心动魄、最脍炙人口的斗将桥段之一——许褚裸衣斗马超。小说家通过描写“裸衣”这一细节,让许褚勇猛无畏,舍命恶战的“虎痴”形象跃然纸上,同时也借许褚的表现反衬出马超武艺之高强。

历史上马超与许褚虽有碰面,但两人并未动手;许褚“虎痴”的绰号倒是确有其事,而且这些事迹也同样出现于潼关大战之时。小说家正是吸纳了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虎痴”绰号,同时又发挥想象虚构出“许褚裸衣斗马超”的精彩情节,让文学的浪漫与历史的真实相辅相成,才能牢牢地吸引读者的眼球。

小说中典韦出场时,因一手擎住在狂风摇摇欲坠的中军大纛(音“到”),展现出惊人的膂力,而被曹操惊呼为“古之恶来”。典韦擎旗亦有历史原型,只是当时典韦还未跟随曹操,而是在张邈的司马赵宠手下当兵,可见小说家在这里采用了“移花接木”的写法。曹操将典韦呼为“古之恶来”则于史无稽,应当是小说家的灵光乍现。

曹操十大猛将大战刘备五虎上将 曹操麾下两大铁血战将(2)

二.“没羽箭”许褚与“立地太岁”典韦:

说起“三国人物水浒绰号”这类游戏的开山鼻祖,一定要提到毛宗岗父子。我们现在看到的通行版《三国演义》就是去掉毛氏父子批注后的版本,简称“毛本”。

毛宗岗在小说第十回曹操称典韦为“古之恶来”一段后,发弹幕揶揄道:“恶来助纣,果然。”恶来是商纣王的大臣,以勇力闻名,所以才引来毛宗岗这样一句吐槽。

接下来的第十一回与第十二回分别描写了典韦濮阳飞戟以及许褚飞石击贼,毛宗岗在许褚飞石情节之后批注道:“典韦飞戟,许褚飞石,俱可称‘没羽箭’。”

典韦飞戟与许褚飞石的情节都来源于史书记载。与《三国志》的描写相比,小说中典韦飞戟的情节并无太大改动,但许褚所用石块的大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史书中许褚用的是斗大的石块,而到了小说中却变成了石子。也许是小说家觉得斗大的石块过于夸张,所以在写作时进行了改动。

曹操十大猛将大战刘备五虎上将 曹操麾下两大铁血战将(3)

如果与《水浒》中的“没羽箭”张清做个对比,“没羽箭”这个绰号显然更适合许褚,毕竟文学作品中的张清与许褚用的都是石子。那么还有哪个绰号适合典韦呢?笔者认为“立地太岁”这个绰号是绝佳之选。

太岁是中国道教及民间的一种天文、宗教信仰。中国人对太岁常怀敬畏,认为太岁神是不可侵犯的,“太岁头上动土”这句老话就有不自量力、不知死活之意。“立地太岁”阮小二在《水浒》中出场时,赞词写道:“眍兜脸两眉竖起,略绰口四面连拳。胸前一带盖胆黄毛,背上两枝横生板肋。臂膊有千百斤气力,眼睛射几万道寒光。人称立地太岁,果然混世魔王。”阮小二长得如此凶神恶煞,一看就不好惹,也让人不敢惹,所以得了个“立地太岁”的诨名。

典韦身上恰恰也有一种令人慑服的气质。史书与小说中都记述了典韦闹市杀人,无人敢近身阻拦的事迹。而典韦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宛城大战,典韦拼尽全力,死守寨门,掩护曹操撤退。他的杀气震慑敌胆,令敌人不敢近前,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典韦是当之无愧的“立地太岁”。

曹操十大猛将大战刘备五虎上将 曹操麾下两大铁血战将(4)

三.折冲左右VS步军双雄

在笔者看来,许褚与典韦的历史、文学形象与《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武松也有诸多相似之处。

陈寿称许褚、典韦“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也”。在各版本的《三国演义》武将排名中,曹营猛将的前两名也常被许褚、典韦占据。小说中两人还曾打了一整个白天未分胜负,可见二人实力难分伯仲。而《水浒》中的鲁智深和武松是梁山步军头领中的前两名,两人也是小说中唯二天生神力的强人。武力方面,不少读者都认为花和尚与行者不相上下,所以水浒人物武力排名一直存在“鲁武之争”。最有趣的是,许褚与鲁智深、典韦与武松还存在着诸多的对映关系。

曹操十大猛将大战刘备五虎上将 曹操麾下两大铁血战将(5)

先来看鲁智深与许褚:

鲁智深出场时,《水浒》如此描写史进眼中的鲁智深:“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豸喿】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三国演义》嘉靖本对于许褚的描写,与《三国志》基本一致:“身长八尺(陈志作‘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伟(陈志作‘雄毅’),勇力绝伦(陈志作‘绝人’)”,毛本则删去了后两句。由此,我们发现文学作品中鲁大师与许壮士的第一个相似点:外貌相近。都是高大威猛,膀大腰圆的壮汉。

虽然外表五大三粗,但这两位壮汉性格中却都有粗中有细的一面。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之前,先保护金翠莲父女离开;后来为救林冲,一路跟随到野猪林,又一直护送到沧州,寸步不离。这些都体现了鲁智深耐心、细致的一面。

表现许褚粗中有细的情节,史书中共有三处:一处是官渡之战时,曹操帐下的徐他等人谋逆,想要刺杀曹操。本来在休假的许褚突然感到心惊肉跳,于是提前回到曹操身边。徐他等人进帐刺杀曹操时看到许褚居然还在,大惊失色。许褚看到这些人神色不对,知道他们心怀鬼胎,于是干脆利落地杀掉了这伙叛徒。第二处是潼关之战时,曹操被马超袭击,许褚随身保护,左手举着马鞍作盾牌为曹操抵挡马超军队射来的箭雨,右手撑船,帮助曹操顺利渡河逃脱。第三处是曹仁因军务从荆州来邺城拜谒曹操。曹操正在睡觉,曹仁看到在门口守卫的许褚,想邀请他一起说会儿悄悄话,却被许褚直接回绝。曹操得知后问许褚原因,许褚说:“他是外藩,我是内臣,同事之间聊天当着大家的面光明正大聊就好了,干嘛要偷偷摸摸咬耳朵呢?”陈寿先生在此段之前评价许褚“谨慎奉法,质重少言”,此言不差。小说则撷取了后两条记载,且在对最后一处故事的改动较大。

对比两人的事迹可以看出,鲁智深数次仗义出手,惩恶扬善、锄强扶弱,许褚则多次解救曹操于危难之中。许褚护卫曹操时一如鲁智深护送林冲、保护弱小时的表现,可谓细致入微,滴水不漏。究其原因,鲁智深是出于对兄弟深重的义气以及对弱者同情、关爱,许褚则是出于对曹操的赤胆忠心。

除去外貌及性格,两人在事迹方面也颇有相似之处:两人同样天生神力,鲁智深有倒拔垂杨柳的神迹,许褚则有倒拖双牛百步的壮举;两人也同样勇猛绝伦,鲁智深曾在饿着肚皮的情况下,独斗生铁佛、飞天夜叉,《演义》许褚则在对东吴兵势下风之时,独斗韩当、周泰二将三十回合。

曹操十大猛将大战刘备五虎上将 曹操麾下两大铁血战将(6)

再来看典韦和武松:

武松是天生神力,能够单手将三五百斤的石墩抛离地面一丈多高;典韦则是膂力过人,可以将一群人都稳不住的大纛牢牢擎住,岿然不动。《水浒传》中武松有景阳冈醉打猛虎的壮举,《三国演义》中典韦同样有逐虎过涧的奇闻。

武松狮子楼斗杀西门庆是为兄长报仇,是闹市杀人,无人敢拦;典韦只身刺杀李永夫妇是为朋友报仇,同样是闹市杀人,无人可挡。从性格上也体现出两人都有任侠,即快意恩仇的一面。

武松的兵器是雪花镔铁双戒刀,典韦的兵器则是重达八十斤的双铁戟,都是一对铁家伙。

从结局来看,武松似乎要比典韦好很多。典韦死得很悲壮,武松虽然身体残疾,但好歹活到了八十岁寿终正寝。韦的牺牲是因为老大曹操乱搞男女关系,武松的残疾则是因为战场上被敌人暗算。

《水浒》中武松自上二龙山之后就时常与鲁智深一起出现,后来上了梁山就干脆组成CP,尤其是上阵杀敌时,两人总是形影不离。《三国演义》中的许褚投靠曹操后,几乎一直与典韦同时出现,是曹营中战斗力最强的二人组。小说家这样写,也许是化用了史书中“折冲左右”的评价。只可惜典韦早早殒命沙场,让两人少了更多合作的机会,这着实是一大缺憾。

当然,相似并不代表完全相同。上述相似之处说明,三国与水浒可能存在某些内容上的相互借鉴,但并不是完全照搬照抄。所以即使笔者煞费苦心地找出了不少相似点,读者也不会觉得鲁智深和许褚、或者武松和典韦是一模一样的两个人。千人千面,这才是文学艺术的魅力所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