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全篇免费学习讲解(发文数量最多的法学大咖)

本文依据从知网检索的数据,对于民法领域(含知识产权法)学者发文数量进行统计,并统计出截止至2021年11月3日,发文数量排名前十的法学学者。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统计高校教师的发文情况,对于律所、检察院、法院等法律工作者的发文情况不予介绍。

民法典全篇免费学习讲解(发文数量最多的法学大咖)(1)

通过观察学者单位来源,值得注意的是,发文数量排名前10位的老师中,有6名教师来自五院四系,数量超过了一半,可以看出老牌“五院四系”的师资水平、研究水平仍然处在我国法学院的领先水平。而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三所法学院的发展势头很好。大学与大师始终是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的依存关系。

王利明

民法典全篇免费学习讲解(发文数量最多的法学大咖)(2)

王利明,男,1960年2月生,汉族,湖北仙桃人,中共党员,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王利明教授致力于中国民法典编纂工作,并使立足中国实践、回应现实需要、展现中国智慧的民法典理念得到广泛传播。王利明教授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民法学博士,他师从佟柔先生,醉心民法。纵观四十年来法学学者的著述,他一直是“双冠王”——发表论文与专著的数量第一、文章被引用次数第一。并且,他很少有合作作品,绝大多数都是独立完成的。

检索王利明教授被引用量前十的文章,可以看出他在民法学界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于2013年在《现代法学》杂志上发表的《论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以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界分为中心》一文,被引量达到了1681次,下载量更是达到了37839次。在十年前,互联网飞速发展,随之带来的法律问题也牵动着学者的心。王利明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应以私权保护为中心,将个人信息权作为一种具体的人格权加以保护,并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

杨立新

民法典全篇免费学习讲解(发文数量最多的法学大咖)(3)

杨立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杨立新教授在民法领域潜心研究四十多年,他参加了中国民法典的制定工作,深度参与民法总则和民法典分则草案的讨论研究工作,为民法典的立法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研究领域广泛,在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物权法、债与合同法、人格权法、亲属法等多领域都有涉足,并出版民法专著50余部、教材30余部。

检索杨立新教授被引量前十的文章,可以发现他在民法领域涉及广泛,从担保到侵权,从监护制度到网络虚拟财产,杨立新教授在深耕民法基本问题的同时,也在不断拓宽民法的前沿可能性。在2004年,许多人还不知道互联网为何物的时代,杨立新教授就已经敏锐注意到这一领域民法的适用问题,并探讨网络虚拟财产的物权属性问题。这一篇论文引来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被引量943,下载量12415,为后来学者的研究发挥了先导性的作用和启示。

冯晓青

民法典全篇免费学习讲解(发文数量最多的法学大咖)(4)

冯晓青,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民商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知识产权法专业博士点和硕士点负责人。

冯晓青教授在知识产权法领域深耕多年。2016—2019年短短三年间,他结项及新申请共两个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在权威刊物等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与省部级荣誉,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社会公益活动。其指导的研究生获校级优秀学位论文及其他多项校级及省部级学术荣誉与奖励,并发表近20篇论文。检索冯晓青教授被引量前十的文章,可以发现他一直在知识产权领域深耕。1999年,中国的知识产权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冯晓青在华东政法学院学报上发表文章《试论著作权法中作品独创性的界定》,从考察世界两大著作权保护体系对作品独创性界定的特点这一角度入手,着重论述了科学地界定独创性的方法,探讨了作品创造性的具体构成要件。

崔建远

民法典全篇免费学习讲解(发文数量最多的法学大咖)(5)

崔建远,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凯原学者”,兼任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崔建远教授曾经说过:“对待专业要像谈恋爱一样,没有感情是学不成的。”他从来不觉得法学枯燥,只是遇到瓶颈时觉得困难,想透一个问题时又很高兴。他深深的爱着民法,也坚持在民法领域探索,发表了《合同责任研究》、《准物权研究》、《合同法总论》等多部专著。

检索崔建远教授被引量前十的文章,可以发现他一直在物权和债权这一民法永恒的话题上深耕,并提出以物抵债的结构原则、土地上权利群的协调方式等专业问题。崔建远教授被引量第一的文章是发表在《法学研究》上的《水权与民法理论及物权法典的制定》,考虑到水权具有私权与公权的混合性质。崔建远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因水权与典型物权差别过大 ,物权法不宜直接规定,但应为其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

王迁

民法典全篇免费学习讲解(发文数量最多的法学大咖)(6)

王迁,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评为“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和“中国版权卓越成就者”。

在王迁教授看来,做学问最重要的是要怀有热爱之情,知识总是很枯燥,不热爱就无法坚持。王迁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形象的对比:“做研究和看电影、读小说和听音乐不一样,后者只是纯粹欣赏,前者则需要不停地费力思考、查找和阅读资料,以及写作与反复修改。没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和热情,只会感到万分枯燥,无法体会其中的乐趣。”

王迁教授是知识产权领域不可不提的大佬级人物。检索王迁教授被引量前十的文章,我们可以发现王迁教授在知识产权的下分学科——著作权法领域有着独到的间接与研究,其被引量排名前十篇都是有关于版权法的研究。王迁教授被引量第一的文章研究的领域是人工智能,这也看出了知识产权对于互联网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高圣平

民法典全篇免费学习讲解(发文数量最多的法学大咖)(7)

高圣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杰出学者A岗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不动产法研究中心主任。

通过检索高圣平教授被引量前十名的文章,我们可以看出高教授对于物权领域的法律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探讨了中国担保物权制度、宅基地制度、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后的法律后果等问题。值得一提的是,高教授被引量前十的文章视角重点在农村农业领域,研究农业产权结构、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规则等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问题。

程啸

民法典全篇免费学习讲解(发文数量最多的法学大咖)(8)

程啸,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云南省委法律顾问,云南省南省法治政府建设专家库专家。

程啸教授的研究领域为民法、不动产法、网络法、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权利,通过检索其被引量前十名的文章可以发现,这些“热门论文”很好的涵盖了程教授的研究领域。程教授深入研究了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民法典视角下个人信息保护、不动产登记簿的推定效力等等。

郑成思

民法典全篇免费学习讲解(发文数量最多的法学大咖)(9)

郑成思(1944~2006),著名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79年开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工作。曾任第九届、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

郑成思教授被誉为“中国知识产权第一人”,参加了我国版权法、民法典等法律的起草以及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等法律的各次修订。他也参加过反不正当竞争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民间文学保护条例、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起草、制定。他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吴汉东教授合称为我国知识产权法学界的“南吴北郑”。郑成思教授是我国知识产权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早在九十年代我国知识产权法还不完善、法律界对于知识产权的认识还不够清晰的情况下,郑成思教授为我国知识产权的发展做出了大量的贡献。通过检索其被引量前十名的论文,我们可以发现郑教授善于从知识产权的宏观领域来探讨问题,他将知识产权与物权一起研究,将反不正当竞争与知识产权一起研究,将WTO与知识产权法一起研究,从宏观角度探究知识产权。

徐国栋

民法典全篇免费学习讲解(发文数量最多的法学大咖)(10)

徐国栋,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民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副会长。

徐国栋被学生评价为高屋建瓴的学者,既是学术导师也是人生导师,古今中外实事论断信手拈来。徐教授主研民法基础理论和罗马法,参与制定《民法总则》和《物权法》。代表作为《中国民法典研究:徐国栋卷》、《绿色民法典草案》、《民法基本原则解释-诚信原则的历史、实务、法理研究》等,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250余篇。通过检索徐国栋教授被引量前十的论文,我们可以发现他一直在为《民法典》的编撰付出心血。早在2000年,徐国栋就发表《民法典草案的基本结构——以民法的调整对象理论为中心》,2003年发表《认真透析<绿色民法典草案>中的“绿”》,富有先见的契合了今日“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理念。时隔近20年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终于颁布,其中一大亮点就是“绿色原则”。

房绍坤

民法典全篇免费学习讲解(发文数量最多的法学大咖)(11)

房绍坤,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历任烟台大学法学院院长、副校长、校长,2018年5月起在吉林大学法学院任职,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房绍坤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民法总论、物权法、合同法、继承法等,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5部,主编了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参与了《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等重要民事法律起草与论证工作。通过检索房绍坤教授被引量前十的论文,我们可以发现其研究领域广阔,涉及问题丰富。有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制度构建,有对居住权立法的深入思考,也有对人工智能民事主体的探讨。其被引用量最高的一篇文章是发表在《法学家》的《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制度构建》,被引量230次,下载量达到了3752次。在这一篇文章中,房教授对“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的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这一目标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

结语

通过了解发文量排名前十的学者,我们可以看出勤奋是他们学术成功不可或缺的原因。只有笔耕不辍、专心研究,才能在法律的土壤上结出学术的果实。读完本文,你有哪些感受呢?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