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的诗怎么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前言

我们常见的古诗中,四句和八句的诗多一些,六句的诗相对较少。对于词来说,有些词牌本身就是六句的诗,名篇数量还是非常多的。

五言六句诗在魏晋时代已有,到唐朝增加了七言六句的诗体。六句的诗和五言诗、七言诗一样,既有古体诗也有律诗。

一、五言六句的诗

最早的六句诗是哪一首老街不清楚,但是在魏晋就有不少了,例如建安七子之一应玚的《别诗》是比较早的六句诗:

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

行役怀旧土,悲思不能言。

悠悠涉千里,未知何时旋。

到了唐朝,格律诗成熟,于是六句诗有古体也有近体(律诗),宋朝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中说过:

有律诗至百五十韵者,有律诗止三韵者。”

律诗双数句必须押韵,第一句押韵不算,一韵就是两句,三韵就是六句。中唐诗人刘禹锡的《初夏曲》是三韵五言律诗(三韵五律),亦称为半律诗:

时节过繁华,阴阴千万家。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巢禽命子戏,园果坠枝斜。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寂寞孤飞蝶,窥丛觅晓花。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柳宗元《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是押仄韵的古体: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李白的《春思》是押平声韵的六句古体诗: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说到流传最广的六句诗,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母手中线的诗怎么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1)

二、七言六句诗

汉朝以来,五言诗是主流,到了唐朝,七言诗的地位空前提高,开始和五言诗并驾齐驱。于是也出现不少七言的六句诗。

和五言一样,也有古体诗和近体诗。例如白居易 《与微之书》提到过自己的七言六句诗: 馀习所牵,便成三韵。

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菴里晓灯前。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白居易的这首六句诗,是失粘的七言三韵近体诗。

柳宗元《渔翁》,也是著名的七言六句诗: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这首是一首押仄韵(入声韵)的古体诗。

慈母手中线的诗怎么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2)

三、词中的六句诗  词也是诗的一种,词里有近体诗,如《啰唝曲》是五言近体绝句。和《啰唝曲》类似,有的唐诗被收入了词谱,成为一个词牌。

例如崔液这首《踏歌词》是五言六句的乐府诗,被收入《钦定词谱》,也成了一个词牌:

彩女迎金屋,仙姬出画堂。

鸳鸯裁锦袖,翡翠贴花黄。

歌响舞分行。艳色动流光。

刘禹锡的这首五言六句诗,也被收录入词谱,成了另一个一个词牌。名为《抛球乐》:

五色绣团圆,登君玳瑁筵 。

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 。

上客如先起 ,应须赠一船。

慈母手中线的诗怎么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3)

但是大部分的词看上去像古体诗,词和古体诗的区别是,词没有古体诗那么自由。词要依照曲谱或者词谱来填词,每一个词牌,都有固定的格式。

例如《浣溪沙》的正体,也是六句的诗 :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很明显,浣溪沙其实就是七言六句、对格律有要求的诗。

但是《浣溪沙》和柳宗元、刘禹锡等人的六句诗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六句诗一般是分三联,而《浣溪沙》是分前后两段。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慈母手中线的诗怎么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4)

结束语

在文学史上,六句的诗一直就不是主流诗体, 佳作也不太多。老街印象最深的就是刘禹锡的《渔翁》和孟郊的《游子吟》。

六句的诗,虽然有近体,但是一般说近体诗的时候,只说绝句、五七律、排律,六句的近体常常被忽略掉了。

您最喜欢的六句诗是哪一首呢?

@老街味道

钦定词谱是诗人最常用的词谱,但是这个词谱也有不可忽视的错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