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让我有一个奇怪想法考上985(你看某某没用补课也上985了)

最近因为某些事情常能听一些人在网络上宣扬“你看我家孩子从来不补课,不也上清北了嘛”,“我家邻居的孩子从来不补课去,大学去的是某某985”好像某些机构突然就变得可有可无了如果你相信了这些那对方的PUA又一次成功了,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一句话让我有一个奇怪想法考上985?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一句话让我有一个奇怪想法考上985(你看某某没用补课也上985了)

一句话让我有一个奇怪想法考上985

最近因为某些事情常能听一些人在网络上宣扬“你看我家孩子从来不补课,不也上清北了嘛!”,“我家邻居的孩子从来不补课去,大学去的是某某985”。好像某些机构突然就变得可有可无了。如果你相信了这些那对方的PUA又一次成功了。

也许某些人没听过什么是幸存者偏差,我简单地说一下,听过的可以跳过此部分避免浪费你的时间。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沃德教授)应军方要求,利用其在统计方面的专业知识来提供关于《飞机应该如何加强防护,才能降低被炮火击落的几率》的相关建议。沃德教授针对联军的轰炸机遭受攻击后返回营地的轰炸机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机翼是最容易被击中的位置,机尾则是最容易被击中的位置。沃德教授的结论是“我们应该强化机尾的防护”,而军方指挥官认为“应该加强机翼的防护,因为这是最容易被击中的位置”。

沃德教授坚持认为:

(1)统计的样本,只涵盖平安返回的轰炸机;

(2)被多次击中机翼的轰炸机,似乎还是能够安全返航;

(3)并非是机尾不易被击中,而是因为机尾被击中的飞机早已无法返航,寥寥几架返航的飞机都依赖相同的救命稻草— 引擎尚好。

军方采用了教授的建议,并且后来证实该决策是正确的,看不见的弹痕却最致命。

这个故事被后人用一个词语概括——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是一种很常见的环境偏差,这个词听上去很高大上,但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所谓的“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所谓的幸存者偏差就是只针对被选择出来的幸存者,或者说成功者进行研究,而忽略不去研究那些没有被选择出来的情况,这样往往会得到一些非常扯淡的结果。

有一篇文章里面提到的一个理论,我觉得可以从科学上部分解释幸存者偏差。这里直接引述:几十年前,认知神经科学家加扎尼加博士思考了一个问题:“假如我们的大脑拥有各个独立运作的系统,是不是意味着大脑有统一的意识?”通过长期研究,加扎尼加终于发现,大脑接收到的外部信息是非连续的碎片,就像一张张独立的图片一样。那我们连贯的意识是怎么形成的呢?他发现大脑里有一个叙述系统,他把这个系统命名为“诠释者”,它会编造故事,把碎片的信息组成有逻辑的故事。就像把图片连续播放,变成了电影一样。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让故事看起来自圆其说,它还可能篡改事实,强加不存在的因果联系。

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中也提到了这种能力:讲故事的能力。为什么说讲故事的能力可以解释幸存者偏差呢?首先,幸存者偏差形成的因素在于我们接触到了片面的信息,进而得出了片面的结论。最开始片面的信息相互之间可能并没有联系,如果理性地想一想,就一定会发现其实还有很多信息没有考虑进去。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是靠直觉进行思考的,就像上述理论说的那样,大脑会自动地把这些片面的信息进行组织诠释,以形成一个可解释的、连续的故事。于是这种偏差就形成了。

比如说早先的读书无用论:因为某某人小学毕业但年入百万,某某人大学辍学但是世界首富,所以读书是无用的。再比如现在经常看一些人说某某人打游戏都能月入百万,所以我也要当职业玩家月入百万,某某人直播千万签约某某平台,所以我也要做直播月入百万,这些都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

在反驳我之前可以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在你的认知中,我国的命案破解率是多少?

没看到相关的数据之前,大家会一直觉得应该差不多一半多一点吧。最多不过 75% 左右,因为在网上看到很多命案其实都没有侦破,比如头条、知乎之类的媒体网站上就有不少话题讨论。

但是实际是多少,根据相关数据表示,我国连续多年全国超过90%,最近更是达到了99.8%,这个数据其实远超大家的认知了。

想想其背后的原因,那些很快就侦破的命案绝大多数是得不到人们的关注,而那些没有侦破的命案以及社会影响极大的恶心案件得到了极大的关注。因此造成了一种偏差,让人以为命案的侦破率并不高。这就像冰山一样,被人看见的永远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大多数都隐藏在水下。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不也是如此吗?因为太常见而被当成了理所当然。

幸存者偏差恰恰是那些无良的媒体人或商家常用的PUA手段之一,他们会在众多事件中筛选出一个对他们有利的,然后大肆渲染反复强调已达到自己的目的,让你以为他们所宣传的这就是常态。

这个世界平凡人才是大多数,而幸存者偏差让大多数人只注意到一些特例,而经过哪些无良的媒体人和资本运作又无限地放大了这一特例,但是大家不应该被这些特例所迷惑,陷入幸存者偏差的陷阱。

某些现在被打击的机构是否合理我这里不予评价。我想说的是有的孩子的确可以在小学就能自学完成初中课程甚至部分高中课程,但是有的孩子也确实是初中读完后小学课程都无法弄懂。大家要承认人是有多样性的,有人就是数学较好,有人就是对语文有兴趣。我们不能因为某些孩子就是不擅长部分学科而让他无法深造。不要说什么特殊通道招收特殊人才,难道一个孩子中考语文97数学不到72,就没资格继续学习了吗?这样的孩子靠超前学习和辅导提高数学成绩只为能够到一个双非大学去学习文学有什么问题吗?天才自然有天才的路,不用你去操心。但这个世界有几个天才?(我好像忘了网上的人人均985、211,年薪百万)而平凡的你我才是大多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