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设计周传统美术类获奖作品(雅昌带你看展览)

米兰设计周传统美术类获奖作品(雅昌带你看展览)(1)

米兰设计周传统美术类获奖作品(雅昌带你看展览)(2)

2018年3月中旬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幕的“刷屏/劳作:AMNUA摄影展”针对当下全球社会生活中图片与影像的生产现状,旨在打造出最具新媒介时代特征的摄影展。

策展人郑闻告诉雅昌艺术网:摄影在新的千年以来,已经不仅仅是布勒松“经典瞬间”的图像叙事,也不仅仅是对于社会景观的“客观凝视”。摄影在信息化与网络化的现实中存在,成为一种新的义肢般的条件反射,也是当代人类一种新的异化行为。

“千万兆的高速以太网连接起来的网络空间中,由通讯终端发起的快速拍照、后期处理、公开发布、迅速刷屏,这所有过程几乎在同一时间完成,这一行为意味着一种新的条件反射,手机/相机作为人的延伸,每一次拍照与刷屏都意味着一次新器官的自发性痉挛、一次新器官官能综合症的爆发。在以视觉为先导的娱乐经济中,劳作与消费的边界也在瞬间崩塌并合而为一。”郑闻告诉雅昌艺术网,这正是此次展览想要探讨与呈现的问题。

此次展览分为“加速的西西弗斯”、“云在天上舞蹈,命令我们上传”、“闪回”、“2 2=5”等多个展览版块。

第一单元:“2 2=5”

这一单元呈现在了南艺美术馆的负一楼,在这一部分我们能够看到对很多“经典图像”的再造和演绎。

策展人认为,数据正在成为自由意志的替代品,技术则帮助个体进行幻想和捏造,例如日常的图片软件就是重组图形的数字利器。事件则被反复排演,呈现出千变万化又荒诞不经的“拟像”。

但这并不意味着回归所谓“真相”与“真理”的“拨乱返正”,反而揭示出图像演示、历史叙事、集体记忆之间最一致的虚妄属性——即可被篡改、任意捏造。“2 2=4不过是碰巧和偶然,2 2=5才是必然和永恒。”

米兰设计周传统美术类获奖作品(雅昌带你看展览)(3)

《关于小王庄战役17件套文物的研究》

作者:董宇翔

《关于小王庄战役 17 件套文物的研究》以《武义日报》对抗战期间小王庄战役遗址考古发现的报道展开,包括 9 张剪报、17 件套出土文物和 1 本考古图录。这些剪报和物件都是根据荧幕世界中的事件制作或从网络购买的 , 本身是无序、无交集、无内在联系的,影像与物件的并置产生了一种看似“客观”的科学记录,也形成了相互证明,相互解读和相互否定的复杂境语。

一张照片可同时作为艺术、物件、证据和历史记录而存在,无数照片构成了一个与客观世界并行的拟像世界——一个拥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世界。作品基于近年风靡电视和网络的抗战剧,直接拍摄屏幕中的画面后通过复制、分类和索引等方式组成一个看似可信,实则荒诞的档案,省思荧屏所描述的现实与历史真实之间的落差。

米兰设计周传统美术类获奖作品(雅昌带你看展览)(4)

《慢门》

作者:李郁 刘波

李郁 刘波是生活在武汉的艺术家组合。两人从2005年起开始合作,以武汉本地报纸上的社会新闻为素材创作摄影、录像等艺术作品。

2006年开始,俩人根据武汉当地的新闻报纸(楚天都市报和楚天金报),拍摄了一系列搬演日常生活中荒诞场景的摄影作品:《狗年十三个月》和《受害者》。作品呈现出刻意的置景和布光,以及冷漠疏离的人物形象,可以让观者直接看出这不是真的新闻图片,因为作者的目的并非还原新闻事件本身,而是借用这些貌似客观真实的文本,虚构出另一维度的真实。同时,这种工作方法被当做一种容器,将作者日常生活的态度装入其中。

《慢门》是一种蒙太奇的极端形式,剪辑只存在于光线和黑暗之间。画面在不同的方向上短暂的闪现,伴随的是长时间的黑场和沉默,它们企图模拟出一种遮蔽,让不存在的影像在幕后存在,进而用删除的手法填充了叙事本身。很难说它们是更破碎了还是更完整了,因为幻觉的观看代替了实际的观看。

米兰设计周传统美术类获奖作品(雅昌带你看展览)(5)

《艰难的阅读》

作者:杨欣嘉

这批图象作品属于艺术家运用电脑图形处理软件对图像实施改造的创作系列,通过对公共图像的捕获,研究图像的构成逻辑及背后的生产、传播机制,以抽离、衍生的方法从原始图像被设定的既有解读中解套,生成新的图像和多重意义。这些衍生而出的图像从原图像单向度的解读中抽离出来,拆解出多重视角和多义性,并形成荒诞的美学趣味。

米兰设计周传统美术类获奖作品(雅昌带你看展览)(6)

米兰设计周传统美术类获奖作品(雅昌带你看展览)(7)

《英雄》系列

作者:张巍

《英雄》系列通过虚拟的方式来重塑人们对英雄的记忆,通过电脑拼贴的方式,来解构被经典神化的虚假图腾,探讨关于人性、 欺骗和自我独立意识的思考。

艺术家张巍意识到:“英雄”往往是某些意识形态的代言人和宣传品,英雄的原型和我们每个普通人一样,有着人性所有的情感。当今世界,人们的身份感是由大众传媒和广告塑造的,自我价值是通过艺人、领袖和英雄相比较衡量的,而宣扬艺人、领袖和英雄的,是一个消费驱动的社会。

在努力展示这些外部因素如何影响自我定义的时候,艺术家把自己早期那些日常中国人肖像的元素引入其中,创作出名人的虚拟肖像。张巍说,无论算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些名人都塑造了当今中国人的心态。

米兰设计周传统美术类获奖作品(雅昌带你看展览)(8)

米兰设计周传统美术类获奖作品(雅昌带你看展览)(9)

《四两二钱》

作者:张彦峰

作品以“算命”这一古老、神秘并且承载着多维意识的活动作为切入点,意图通过把自己的命格作为既定的研究对象,利用人类对于未知略带恐惧的好奇心作为驱动,从而展开对无数种未知的可能性的探索。

每一位算命先生都会在我们身上获得各种既定的信息,如:生辰、五行、骨重、面相、手纹等等。再利用他们所掌握的玄学理论,各有侧重地进行演示和推敲。从而得到他们占卜的结论。这就是一个以我自身既定信息为原料,以不同玄学技术为手段,加工得出一个结论产品的逻辑过程。

然而这个固定逻辑的游戏,结果却必然受到大量无逻辑的信息元素,这其中可能包括我们在透露信息时的准确范围、算命者对我们衣着、形象、甚至是职业的推敲、我在问询中透露出来的关注点等等的干扰,以致制造出的结论本身也不具备必然的逻辑性。

作品《四两二钱》,是把文字和话语作为算命结论的载体,通过对文字和录音的打乱与重组、无逻辑的排序与剪辑,既是以文字和语言的无逻辑性来象形信息的无逻辑性。这种对结论产品的二次加工,它以音、像、文字、形式、有序信息与无序存在、逻辑与无逻辑对比、多维度的形式展现出来,进一步扩张了命运密码渗透的维度,交织出一个关于我、我存在的社会、我的宿命与探索未知的逻辑存在。

米兰设计周传统美术类获奖作品(雅昌带你看展览)(10)

《四个摄影师》

作者:张之洲

艺术家张之洲虚构出了四段摄影师的故事,摄影师Q、M、T、K的一些特质均在某段时期存在于自己的内部。作者进入他们的角色将这些特质放大并演绎,借用他们的眼睛与身心去重新观看自己的家庭相册和一些很早之前拍的照片,并翻拍和截图形成四个结构松散而相对独立的图片集。

这些图片被抽离原有的功能和视觉语境,随之即被摄影师Q、M、T、K的审美经验所侵蚀。

第二单元:“自拍”

这一部分讨论的是“身份”和“本我”的关系。“我”是图像的制造者和主体,“我”也是图像生产的碎片和副本。今天,随着自拍镜头的切换,镜像甚至不再颠倒左右。自拍时代的婴儿,从一出生便可以将拉康的“凝视”更加彻底地变成他视。每一个在镜头前搔首弄姿或酣然入睡的面孔与身体,都一样成为渴望着被观赏、被刷屏、被消费的像素。“我”,既是主动暴露于窥视之中的肉身。

米兰设计周传统美术类获奖作品(雅昌带你看展览)(11)

《自拍者:尺笺传影》

作者:何博&许雷

生活在不同城市的两个艺术家分别虚构两位1980年代身处异地且身份不同的摄影爱好者,此二人围绕“自拍”这个主题分别实践,并以书信的方式互相交流拍摄经验和想法。

首先,他们寻找一些现成的摆拍照片,并把自己的脸合成到这些照片的人脸上。接下来是写信,模拟那个年代两个摄影师的信件交流,主要探讨如何处理自拍,也会涉及其他内容。收信者阅毕信和所附照片的内容后,做一张或者几张照片,再写另一封信寄给对方。如此循环。最后以(伪)文献的形式来展呈,同样,在呈现的一些细节里,依然可以看到制作或者伪造的痕迹。

米兰设计周传统美术类获奖作品(雅昌带你看展览)(12)

米兰设计周传统美术类获奖作品(雅昌带你看展览)(13)

《身份》(第二张为本人)

作者:胡尹萍

这件作品缘起于2012年上半年,朋友微信给胡尹萍 一张陌生女人的照片,她说我与照片中的女人很像。胡尹萍 在极度厌恶的心态下开始审视这位女人。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逐渐放下厌恶,产生好奇,并用自己的方式研究,模仿她的眼神,制作她的衣服,增肥…除了在生理、体型上努力和她趋同相仿,并且在心理层面逐渐与这个陌生的女人产生了某种莫名的联系。

“她的形象在我现实生活里进行了更替——按她的方式我去重新更换了身份证、护照等身份证件。”

米兰设计周传统美术类获奖作品(雅昌带你看展览)(14)

《美好时刻》

作者:贾方 宋健

作品《美好时刻》主人公是一对即将走入婚姻殿堂的新人,当符合照片需求的美好瞬间被有选择性的定格后,影像还在继续,作品试图通过时间来考证:瞬间的影像可以塑造怎样的事实?而瞬间在影像中持续流淌时,又将我们引向哪里?在这一作品里,流动的时间似乎消解了瞬间的原有意义,却在消解瞬间意义的同时又让我们产生了新的疑问。

米兰设计周传统美术类获奖作品(雅昌带你看展览)(15)

《微光》

作者:孙小川

在这件录像作品里,艺术家把关注点集中于手机,更准确的说是智能手机。当智能手机时代到来时,所有的人,年轻人、中年人、老人,不分年龄与性别,大家在各种场合无论白天与黑夜,人们都是在盯着各自手中的智能手机。娱乐、阅读、交友等所有的这些行为都构成了我们与手机,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好像它就是我们肢体的一部分,随着指尖在屏幕上的划动,它已经成为我们肢体器官的外延。

艺术家召集了四十名左右的年轻人,让他们排列成类似于拍摄集体照一样的队形,现场处于像夜晚一样的环境中,每个人都专注于各自的智能手机。暗黑的环境实际上也渲染了我们各自孤独的状态。群像式的拍摄方式,也是在隐喻当下社会中我们这一集体式的社会现象。

第三单元:“加速的西西弗斯”

“并不是所有的生产都有意义,而绝对的空虚却在攻城掠地。乐此不疲的“劳作”和“娱乐”在屏幕中反复切换,跨过泾渭分明的边界。”郑闻表示。

“娱乐”和“欢乐时光”作为一种实则空洞伪善的享乐主义,反衬了当下人类生存的悲剧缩影。惰性的经济和资本主导的顽固体系,全面掌控设计着社会生活和时代思潮。这一单元反思的是关于欲望的“加速主义”的终极抗争,究竟是有一线生机的逃逸与反击,还只是西西弗斯般徒劳的重复?

米兰设计周传统美术类获奖作品(雅昌带你看展览)(16)

对对对对对/2015/2017

作者:雎安奇

LED灯箱,尺寸可变

在一块街头常见的LED灯箱里一个“对”字在无休无止的重复滚动着,如同现实中无休无止的谎言。

米兰设计周传统美术类获奖作品(雅昌带你看展览)(17)

《悲伤》

作者:刘成瑞

行为 图片 3组图片,每组120X80cmX5 2016

艺术家将眼睛和嘴缝起来后,展现一次笑容。用三组图片记录了三次笑的过程。

米兰设计周传统美术类获奖作品(雅昌带你看展览)(18)

米兰设计周传统美术类获奖作品(雅昌带你看展览)(19)

米兰设计周传统美术类获奖作品(雅昌带你看展览)(20)

《二十四山系列》

作者:许翔

影像和架上绘画 空间环境尺寸可变

作者运用传统的绘画材料宣纸和墨在纸面上重复绘制方格来呈现影像与绘画之间的关联。影像是制作的行为,绘画是影像的终结;在这里每一个方格都是生命的时间,通过这种缓慢而慢长的行为方式表达作者对影像与架上绘画、理性与科学、生命与时间的理解。

米兰设计周传统美术类获奖作品(雅昌带你看展览)(21)

《跑步机》

作者:郑宏昌

影像装置 不锈钢 2016年

从古至今的战争对于每个国家的人民来说都是惨痛的血与泪,所以,作者选用代表战争的坦克来做了《跑步机》这件作品,但是把坦克的炮管卸掉,只留下履带,就在坦克的履带上跑步,做运动。作者用运动这种锻炼身体的方式来替代战争。

第四单元: “云在天上舞蹈命令我们上传”

这一部分探讨了人和机器在未来的关系。郑闻介绍说:计算和算计的两面,它引领我们将信息存储,交出不可承受的信息存量,这是云对我们的承诺,也是对我们的挟持。是托管和吸纳,也是窥视和监管,云,变成了墙的弥散状态。当算法自动生成图像,当万物之间开始相联,当程序突然出错或崩……它所提示的,是有关机器的未来主义美学?是脱离人类的自主欲望?还是掌控一切的磅礴野心?在未来的未来,人和机器谁会成为对方的施令者和编程者,亦未可知。

米兰设计周传统美术类获奖作品(雅昌带你看展览)(22)

《时代广场》

作者:陈抱扬

这组作品始于2011初到纽约, 来自艺术家从视觉文化中汲取关于纽约的“影像记忆”与实地感受之间的错位——时代广场的街道、世贸大厦遗址和联合国前的国旗,这些褪色的影像成为了全套作品的序幕。研究摄影与图像在当今社会中存在、利用的形式是艺术家的研究主题。作者的方式是借用抽象手法来“挪用”与重构具有强烈社会意义的影像——申奥,08奥运,9/11,新闻联播和80、90后集体动漫记忆等等。

米兰设计周传统美术类获奖作品(雅昌带你看展览)(23)

《中空之地》

作者:陈界阳

蓝光光碟‧黑白(部分彩色)‧有声(部分无声)单频道录影‧61分07秒‧循环放映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同年,作者的大哥失业。这也是台湾自1980年代末,传统产业大量外移后的第二波中年失业潮。

2008年某天,大哥于长期失业,罹患重度忧郁症后割腕自杀,在被友人送往医院急救回家后,过了一段时间,原本已很少出门的大哥,开始将其漏水的住所,缓慢改建成一个收纳各种“异知识”的图文资料库,这个不断膨胀的资料库,整齐地塞满整个屋子,但不知为何,他却独留下一个未安装电灯的房间,任其荒置。

2017年初某夜,作者跟大哥在那个塞满“异知识”的屋内一边聊天,一边看着那唯一未装电灯的幽黑房间,作者问他:为什么不在那个房间装灯?他说:那是属于灰尘的世界。

几个月后,陈界阳决定拍摄大哥与这个房间,以及影片《中空之地》。拍这个房间时,除了一些原就堆在房间内的杂物,以及从他资料库中借出来的几本资料外,其他物件则为拍摄《中空之地》时的道具。或者说,《中空之地》中出现的道具,很多是来自年初跟他聊天时,于看着那个属于灰尘世界的幽黑房间后,莫名联想到的物件。

米兰设计周传统美术类获奖作品(雅昌带你看展览)(24)

《基因糖》

作者:卢杉

2015-2016年 高清视频 17分18秒

作者在影片中围绕着基因的不稳定状态,把它扩大异化,人的身体随时会因为基因的异变而变化成各种生物。从而来看看,在这种具有科幻色彩的设定下,人类社会将会发生什么。同样在真实生活中,我们也在面临各式各样的基因危机,如何看待基因的异化与杂交,是进化还是退化,生命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这是我在影片中试图去探讨的问题。

影片中,人物以外的所有场景与物体都是来自于网络图片,作者将他们打碎重组拼贴在一起,制作成动画,对复制品进行复制,同样也是一种杂交,是用图片制造一个仿像的世界。在作者看来,当下的文化方式本就是一种现成的、重组的、采样的、杂交的方式。所以,在图像泛滥的今天,卢杉的作品在尽可能地使用图像而不是生产图像。

米兰设计周传统美术类获奖作品(雅昌带你看展览)(25)

米兰设计周传统美术类获奖作品(雅昌带你看展览)(26)

米兰设计周传统美术类获奖作品(雅昌带你看展览)(27)

《界面综合症》

作者:郑龙一海

界面综合症是一个长期项目,包括静态摄影和动态影像,主要的工作方式是将屏幕作为拍摄和研究对象。作者用是坏掉(异化)的电子设备屏幕,对屏幕显示的内容以及表面改造的再拍摄属于“后摄影”。

在网络时代人与人接触的主要媒介就是屏幕,屏幕已占据我们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这是后人类时代背景下人的异化,异化就是病变综合症(Syndrome)。

摄影的图像并非再现真实,而是某种虚构。我们一般情况下都在通过肉眼观看屏幕,但我们的肉眼已经逐渐被电子摄像镜头逐渐取代,我这个摄影实践是通过摄像镜头(电子眼)观看看电子屏幕,即机器观看机器。以此讨论摄影的技术伦理-“观看”这一行为的主体与客体的模糊性。

第五单元:“闪回”

这一单元想要展示的是日常生活场景、政治权力空间、公共文化场合、宗教神权领地、意识形态的问题。

在看似统一的视角背后,实则是一双双出发点完全不同的眼睛。这不是一种刻意的方法论,而是个体积极的拍摄动机和拍摄本能。那些无人问津的场域经由刻意的发现和曝光,进入观者的感知系统,形成难以言状的“闪回”。那种熟悉与恍若隔世的悖论,从图像的整体氛围中溢出,却并不停留在场景的任何一个具体细节之中,偶然出现的“人”也可能仅仅是作为景象的“道具”而出现。某一个瞬间,这些人工的空间或自然的景象,恰恰是集体无意识或集体潜意识的一次闪现,是来自过去、现在、未来的信息,一次共时性的呈现或者短路。

米兰设计周传统美术类获奖作品(雅昌带你看展览)(28)

《梦》

作者:董钧

3Min 12 十二频道录像

《梦》里六个雪花点的无图像画面和六个沉睡中的中国人群像交相呼应,与屏幕左上角极易被忽视的十二个时间源,共构生成一个极速潜行中的国家密码,作者希望自己以一个摆渡者的方式与观众一并抵达那个正在发生的鲜活现场,历史的缺席就必定昭示着我们的在场,这种遗憾不免伤感,因为我们每一次都是在为时间造遗像。

米兰设计周传统美术类获奖作品(雅昌带你看展览)(29)

《采石》

作者:董文胜

作为一个以摄影及录像为媒介的当代艺术家,董文胜的创作向来在两者之间自如穿梭,作品既具有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个人美学特征,同时又弥漫着诗意而隐喻的影像语言。他的“后花园”、“静室”、“石头”、“刺青”、“骷髅”等系列作品广为人知,东方式的神秘感孤独感甚至荒诞感始终缭绕其中,从而引领观众进入传统与现实交集,存在与虚无并置的影像空间,浸淫在艺术家营造的独特的美学氛围之中。

米兰设计周传统美术类获奖作品(雅昌带你看展览)(30)

《白夜》

作者:冯立

冯立摄影作品的特点是使用闪光灯。策展人海杰表示:曾经以拍摄犯罪和暴力著称的美国摄影家维吉在上世纪就使用闪光灯拍摄,即使在白天,也不放弃打闪光灯。

作为一种惊魂的工具,闪光灯对于被摄主体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息,带着警示与震慑。作为一种榨取性的拍摄行为,闪光灯的使用将被拍摄主体从社会秩序所需要的伪装和表演的面具中惊动,使他们暂时性处于无意识状态。这样的拍摄结果,常常表现出惊愕、梦靥、呆滞等表情,关于这样的拍摄伦理也是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

海杰认为,冯立的重点并非在此,他让这种意识的失控发生在闪光灯打开之前。冯立在对于瞬间画面的果断截取活动中,毫不留情地展示了被拍摄主体的残缺:看上去逼人的眼神,肢体臃肿的人,公然暴露的隐秘,不加掩饰的癖好以及某种“精神上的疾患”。他通过一种焦虑的影像质疑了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和感受的平稳的日常性,那些侥幸被我们感知并确定的标准状态不得不再次回到运动着的“焦虑”状态。他由此公开了此时人与人、人与物之间随时都存在的紧张关系。同时,经由强光提炼的人与物具有了戏剧性。

米兰设计周传统美术类获奖作品(雅昌带你看展览)(3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