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致奢华的清官窑 】

【 极致奢华的清官窑 】(1)

清代官窑瓷器由于专供皇室使用,在制作上不惜人力、物力、财力。

很多皇帝,像康熙、雍正、乾隆等,都非常喜爱,其中康熙青花瓷更是“独步本朝”,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另外,由于官窑瓷器只在皇室流通,当时除了皇帝本人使用、赏赐皇亲国戚外,民间基本上不可能见到官窑瓷器,流传下来的官窑瓷只是很少一部分,物以稀为贵,受到市场追捧不足为奇。

因此近几年的价格一直在攀升,这很大程度上是由官窑瓷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清代官窑瓷在生产、制作上均有严格要求,要按照严格的制作图纸来进行,无论是绘画还是款识都有定制。

清代官窑瓷器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它的稀缺性决定了它的价值。

整个清代官窑瓷器特点以康、雍、乾三代最为明显,但清三代官窑瓷器价格昂贵,对资金要求很高。

专家建议也可以选择清晚期官窑,嘉庆、道光等时期的产品中也不乏精品。

人们耳熟能详的清代官窑瓷器一般均署“大清××年制”、“××年制”或“××御制”等朝代款,但在清末光绪的景德镇官窑青花瓷器中,也出现过慈禧太后专用瓷器“体和殿制”款青花瓷,价值较高。

“还是要以稀缺性为原则。”

【 极致奢华的清官窑 】(2)

鉴定可从下面入手:

首先看造型,包括线条的收放、形状等清代官窑瓷器特点。

康熙时期的造型,硬朗挺拔;雍正时期造型秀气柔和;乾隆时期造型、工艺复杂。

康熙时期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比如双鹿尊等,是康熙时期独有的。

总体来看,雍正、乾隆时期造型创新达几十种,乾隆之后造型就没有大的创新了,基本延续前期的造型品种和风格。

【 极致奢华的清官窑 】(3)

第二,胎釉彩。

康熙时期清代官窑瓷器特点是“紧皮亮釉”,釉面紧绷在胎体上,胎很硬朗,断口像贝壳一样硬,断面像糯米糕的切面一样细,蓝彩透彻亮丽。

乾隆时期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

釉面匀净,多数是青白釉,少量为粉白釉,光泽莹润。

【 极致奢华的清官窑 】(4)

第三,纹饰。

纹饰与当时的社会习俗和皇帝的审美情趣紧密联系在一起。

比如,康熙时期,山水人物故事、“刀马人”较多,体现古代战争场面、战马嘶鸣的大场面较多,而康熙后期社会已经安定下来,则有耕织图等。

雍正时期已基本没有“刀马人”纹饰,花卉、花鸟颇为流行,讲究秀美,布局也更加合理。

乾隆时期纹饰复杂,装饰繁缛,受西洋的影响较为明显,比如有西方妇孺、儿童画等等。

【 极致奢华的清官窑 】(5)

第四,款识。

清代官窑瓷器特点为官窑款多六字、四字的,比如“大清康熙年制”、“乾隆年制”等。

从字体上看,康熙时期多楷书款,雍正时期楷书、篆书并重,乾隆时期重篆书,嘉庆、道光时期多篆书,咸丰以后又开始重视楷书。从笔画上看,康熙时期笔画有力,而雍正则显得工整规范。

清代官窑瓷器装饰特色鲜明,在“仿古”、“仿西洋”等仿烧过程中,阐变新法,创造新奇。

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当时传至中国的西洋文化等,有选择地吸收到瓷器装饰的表现中,使之成为十七至十八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风尚艺术品”。

无论是造型装饰,还是釉、彩装饰以及纹样的装饰,就其工艺精湛的程度而言,都是史无前例的。

朝廷在景德镇开办专供皇家御用的御窑厂,集中全国技艺最精湛的制瓷匠人,汇聚全国制瓷技艺的精华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景德 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业的中心。

正是在朝廷和帝王的关心支持下,明清两代以青花瓷为代表的彩绘瓷器蓬勃发展,颜色釉瓷器的烧造更是日臻完善,且造型丰富多 彩,纹饰不拘一格,

极富艺术价值,可谓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巅峰时期。

【 极致奢华的清官窑 】(6)

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统治亦达到了顶点,帝王的意志就是整个国家的意志,加之各个帝王性格各具特色以至于对四大宗教的政策与态度也各有不同,因此官窑瓷器的生 产便是以统治者的喜好与信仰为基础进行生产与创造。

清代自顺治十一年(1654年)开始恢复官窑瓷器的生产,所造瓷器以仿烧明代官窑为主。

进入康熙时代,以康熙十九年(1680年)为界,官窑瓷器的装饰出现了前、后两期的变化。

康熙十九年后,由当时的刑部主事刘源呈献“瓷样”,御窑厂烧造出了富于装饰特色的“臧窑”,从清代官方文献的记载上看,臧窑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

【 极致奢华的清官窑 】(7)

康熙三十二年,康熙在清朝内廷造办处组织人员尝试以画珐琅技法用于瓷器装饰,并于康熙五十年前后获得成功。

可以说,康熙十九年、康熙三十二年在官窑烧造方面出现了求变创新的现象,康熙官窑瓷器装饰在求变与创新中体现出特色。

雍正于雍正五年在训诫内廷匠人的谕旨中提出:“不可失其内廷恭造之式”。

这其实就是雍正对包括御窑瓷器在内,所有的宫廷活计制造提出的一个装饰标准。

具体到御窑瓷器的装饰问题,不但实行严格的“呈样送审”制度,而且雍正还通过“蠢”、“雅”、“秀气”等评语不断传达出宫造活计“标准”的意象。

【 极致奢华的清官窑 】(8)

雍正官窑的装饰特点是“标准”在实践中的验证结果。

乾隆官窑仍是在雍正所提出的“标准”下进行烧造生产。

从乾隆官窑瓷器的装饰特点上明显地可以看出,乾隆帝的文化思想和艺术品位。

乾隆朝中前期的官窑烧造达到了清代官窑发展史上的顶峰。

乾隆朝晚期至宣统退位,清代官窑的发展逐渐萎缩,最后在资本主义萌芽的冲击下,转型为“江西瓷业公司”。

清代官窑瓷器的装饰形成特色,是基于文化因素的影响。

总体上呈现的是宫廷文化背景下的特色。

可以说清代官窑是在仿烧中形成装饰特色。

在清代官窑瓷器的装饰上,既反映出一定的“文人化”倾向,又可以看到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色,同时还有对少数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的体现。

而一些“巧做”瓷器的出现,则体现出时代文化的特色。

【 极致奢华的清官窑 】(9)

官窑瓷器属不行再生的稀缺资源,保藏人群巨大,商场中撒播的官窑瓷器少之又少。 我国有兴趣于保藏官窑瓷器且有保藏实力者至少有30万人,现在大多数官窑瓷器都现已被博物馆保藏,市场中流转的都是前期的大藏家更迭卖出的,一旦错过机会,再难遇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