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秒教你看懂血常规(你只要知道这几个关键点就够了)

三秒教你看懂血常规(你只要知道这几个关键点就够了)(1)

血常规检查可以说是最基本的血液检查之一,无论因为什么问题前去就医,往往都会进行血常规检查,而且血常规也是各种体检必定包含的项目。

因此,尽管大家是非医学专业人士,了解血常规的基本判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生活技能。

首先,血常规是查什么内容的?

我们知道血液成分非常复杂,但是血常规只检测血液中的细胞成分,而其他的诸如血脂,血糖,蛋白等等都不在血常规的检测范围内。所以血常规是不能告诉你有没有糖尿病,高血脂等信息的。

那么血常规所检测的血液细胞成分有哪些呢?主要有三大类: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一般的血常规化验单写在这三大类项目后面的数字表示的是它们各自的数量,其后还会标注正常值的范围。

此外,每一大类又会有描述他们各自关键特征的详细信息,也出现在报告里。简要来看,对于白细胞(WBC),我们主要三秒教你看懂血常规(你只要知道这几个关键点就够了)(2)关注他的数量和分类,白细胞可以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五类,每一类都有他们对应的百分比和绝对数量。红细胞(RBC)主要是装载血红蛋白的细胞,而血红蛋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工具,所以红细胞我们主要三秒教你看懂血常规(你只要知道这几个关键点就够了)(3)关注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水平(HGB)。血小板(PLT)比较简单,一般最主要的是注意它的数量。

第二,需要了解一下各指标的最主要的意义。

对于非医学专业人员来说,详细掌握每项指标的全部含义是困难的,但可以了解一下它们最主要最基本的意义。简洁的总结一下:

1.白细胞通常反应免疫状态,白细胞升高,提示免疫激活,可能有病原入侵,其中细菌激活中性粒细胞,病毒激活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过敏原和寄生虫激活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白细胞明显减低提示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白细胞如果过高,例如升高好几倍甚至十几倍还要警惕白血病的可能,需要进行骨穿检查。

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如果减低,提示有贫血,通常血红蛋白减低但尚在90以上为轻度贫血,在90-60之间为中度贫血,在30-60之间为重度贫血,30以下为极重度贫血。长期的中度及重度贫血会严重损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要尽快就医。但血常规的缺陷是并不能明确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贫血,因此,需要来血液科进一步检查。如果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明显升高,提示一种可能是存在慢性缺氧,例如高原生活或慢性肺病等,为此身体才会调整生产更多红细胞,来提高运输氧气的能力;另一种可能是骨髓造血出了问题,需要骨髓穿刺来排查。

3.血小板通常数量减少提示有出血的风险,但是一般80以上止血功能基本和正常一样,50以上还能耐受一般的小外伤和小手术,20以上尚可以正常生活,但一旦受伤,可能出血不能自止,20以下属于危急情况,随时可能发生无外力作用的自发出血,甚至危及生命的内出血、脑出血等,因此要立即就医。血小板数量增多,往往可能是提示炎症,缺铁,肥胖等,少数情况可能是骨髓造血的问题。血小板减少或增多的原因也是不能通过血常规来明确的,一般都需要进行骨穿检查,查明原因。

第三,看血常规要结合自己的症状来看。

除了体检之外,很多情况下要结合自己的病症来有重点的看血常规

如果是发烧,上呼吸道感染等可能感染的情况,要重点三秒教你看懂血常规(你只要知道这几个关键点就够了)(4)关注白细胞的各项指标。通常细菌感染会导致白细胞总数升高,分类中的中性粒细胞会明显升高,而且一般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越高,说明细菌感染可能越严重,可能提示需要抗生素治疗。

如果同样的症状,但白细胞总数不高甚至降低,而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比例反而升高,往往提示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这时候抗生素治疗可能并没有必要。如果是头晕乏力气短,来查血常规,那重点要三秒教你看懂血常规(你只要知道这几个关键点就够了)(5)关注一下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看看有没有血红蛋白水平降低,也就是贫血的特征。

如果是因为皮肤出血点或牙龈,鼻子出血来查血常规,就要看看血小板数量有没有减少,因为防止出血是血小板的重要功能。总之,看血常规,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症状来解读。

第四,要明白血常规各项指标不是特别稳定的指标。

即使正常人,在不同情况下做血常规各项指标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不同医院的检测机器也会有小幅的偏差,采血部位的不同也会有点影响,因此如果在正常范围内,就不必为不同时期不同地点检测指标的变化而焦虑和担心。

还要认识到,血常规只是身体血细胞数量和功能的现象描述,而异常背后的原因可能很多,上述只是总结了最常见的一些情况和最基本的判断,如果要彻底明确还需要专业医师和深入检查来完成。

作者简介

三秒教你看懂血常规(你只要知道这几个关键点就够了)(6)

胡凯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

2018-2019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副主任,2014-2019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淋巴瘤及骨髓瘤诊断及治疗。血液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

现任北京市医学会血液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中英文论文20余篇,参编参译著作5本。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