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人文景观(散文呼拉斯台一个美丽的村落)

文/周艳玲

呼伦贝尔人文景观(散文呼拉斯台一个美丽的村落)(1)

重新坐回车上,又沿着乡间平整的水泥小路在绿油油的庄稼地和林间穿行,不知道又会去哪里,又会给大家带来怎样的惊喜。

车上的人们还仍然沉浸在胜利庙村布日湖硕民间艺术团老人们精彩的演出,惊叹岁月流逝,只令容颜苍老,只让年龄成为一组数字,他们每个人都是那样的精神饱满,黑红的脸膛,结实的身板,腼腆而纯朴的笑容。仿佛是从蹉跎岁月里抽身而出,开始将他们幸福的生活融进精彩的舞姿里,在时间的年轮里抒写着他们最动听的故事。

呼伦贝尔人文景观(散文呼拉斯台一个美丽的村落)(2)

舞蹈不但是藏在灵魂里的语言,还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模版。无声的语言却是有声有色地表达着对土地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恩;对劳动的感悟。

舞蹈是牧民们的语言,剪羊毛、挤牛奶、放牧牛羊,他们把每一个劳动的场景都融进精彩舞蹈里。看着她们精彩的舞蹈,就能想象出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驰骋在草原的骏马,还有悠然吃草的牛羊;草原上盛开的小花,还有热情好客的牧民和喷香的奶茶。

呼伦贝尔人文景观(散文呼拉斯台一个美丽的村落)(3)

他们不用化妆,他们自带岁月妆容,带着最初的乡味,带着岁月的烟火,舞出村庄的人文精神。仿佛刚刚从草原深处放牧归来,刚刚放下手中的鞭子,抖落掉身上的尘土,如风而来,舞出草原人粗犷豪放、坦荡胸怀;舞出蒙古族的风味浓情;也舞出了胜利庙村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

大家讨论得非常热闹,完全消除了没有午睡带来的倦意,大客车载着这群侃侃而谈的人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在林间田地里穿行,兜兜转转间,窗外不见了农田和绿树,视野忽然间变得开阔起来,绿茵茵的草地翡翠一般的向远处铺展,远处有大朵大朵的白云似乎落在草地上歇脚,草地和白云相拥在天边,近处是东一片西一片的小河流,亮晶晶的如同草地里的眼睛,痴痴的望着天空,河边一束束的小野花开得姹紫嫣红,睫毛一般忽闪闪的释放着幽幽的芳香。一群肥壮的牛儿悠闲的吃草,柔软的白云轻轻的在它们身边缠绕着。

呼伦贝尔人文景观(散文呼拉斯台一个美丽的村落)(4)

我们几乎同时望着车窗外惊呼,这是什么地方呀!竟然这么美。

很快,大客车在我们惊艳的目光中停了下来,原来,这就是我们要来的地方,一个美丽的村落——东呼拉斯台。

同车拉四胡的民间艺人银豆大姐猛然间从瞌睡中惊醒,惊喜地跑下车,高兴地像个小姑娘一样跳起来。她说她太熟悉这里了,因为这是她的老家,她就出生在这里。

呼伦贝尔人文景观(散文呼拉斯台一个美丽的村落)(5)

站在清清的小河滩边缘,望着满河滩随风摇曳地芦苇和散落在岸边五颜六色的小野花,她的话题变得滔滔不绝。

她说她年轻的时候就在里割芦苇,放牧牛羊;她说那时候的芦苇比现在高,有一人多高,她用手比划着;她说那时候这里的水比现在清,比现在深;她说那时候河边的野花比现在多,比现在开得好看……。

呼伦贝尔人文景观(散文呼拉斯台一个美丽的村落)(6)

她好像要一口气把这里曾经最美的样子全部描绘出来。

她遥望着远方,回忆着四十多年前这里的样子。

我知道,这里有她最初的乡味和沉淀在岁月深处年轻的容颜,还有她最绚丽青春的影子;有她最快乐的劳动画面。

看她兴奋地表情和她滔滔不绝的说着关于她的村庄过去和现在,言语中有藏不住的骄傲和自豪。

呼伦贝尔人文景观(散文呼拉斯台一个美丽的村落)(7)

这里的驻村书记告诉我们,这里一直保持着原生态的样子,没有被破坏,仍然是自然的草原景色,经常会有天鹅、白鹤等候鸟在这里栖息,这里可是为牛羊准备的天然草场。

“保护好这片湿地,我们的村子将来会是一个最富裕的村庄”,驻村书记非常笃定。

他目光坚定信心满满;他满眼的憧憬,让人读懂了他对这片土地上的一草一木的热爱之情,对未来村庄的发展理念,心里早有了一个长远的规划,为打造一个绿水青山的富裕村,他信心百倍。

呼拉斯台,蒙古语的含义是有芦苇的地方。有芦苇生长的地方就会有乡愁,轻轻摇曳的芦苇总会碰触到游子心中那颗最脆弱的神经。就像银豆大姐,无论多少年没有回故乡,可看见那绿油油的芦苇,就会想起故乡的一切,浓浓的乡音;熟悉的味道;青春的影子。

我在满是青青芦苇的水边走着,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生怕踩着满地一蹦一跳的小青蛙,满地的小青蛙小精灵一般在我的脚前一蹦一蹦地,像是在草丛里跳舞,又像是在和我捉迷藏,三蹦两蹦便跳到水里不见了。

我蹲下来细细搜寻,青青的芦苇把倩影映在水中,小青蛙在芦苇下弄出一汪汪清清的涟漪。远处一望无际的草原像一个巨大的怀抱,把悠闲吃草地牛儿拥在怀中,空中几只飞鸟匆匆从眼前掠过,飞进草原的怀抱。

突然想起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里面有一段精彩描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呼伦贝尔人文景观(散文呼拉斯台一个美丽的村落)(8)

这是作者十分向往的田园生活,百姓不受战乱之苦,人们安居乐业,有房住,有地可耕,有牛羊放牧山中;有鱼儿嬉戏水中;儿童嬉戏玩耍,老人生活惬意自得。

如此美好的境地,在当时的社会是无法企及的。陶渊明只能用逃避现实的手法,用美丽的文字来描述他心中美好的“世外桃源”。

如今,不在有什么朝代,新时代的中国,陶渊明笔下描述的美丽村庄到处都是。

呼拉斯台只是祖国发展的缩影;是千万村庄中的一个,是科尔沁草原深处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现实版开放式的“世外桃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