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民间五味菜(闲话萝卜过秋冬)

南方民间五味菜(闲话萝卜过秋冬)(1)

读旧志物产篇,见清代把萝卜称莱菔,从分类、种植环境到口感、食用方法,记载较为详尽,且把胡萝卜也归并进来,盖萝卜于民益处多多也。萝卜有大小、圆长、颜色、甜辣之分。把萝卜叫莱菔,是源于其能解来牟(麦类)之性,两者凉、热相克也。

萝卜有辣味,记得小时候把自家小园地种的萝卜称辣萝卜,从土里拔出来,用手揩揩就直接吃,能把嘴巴辣得通红,连吐舌头并急速呼吸空气。

那年月,萝卜是最主要的家常菜,每年立秋后父亲会种上一大片萝卜。初冬时节收获后,母亲开始腌制萝卜干,把鲜红的萝卜清洗干净,切成竖条,放进一大缸盐水中浸泡几天,再捞出来在太阳底下晾晒,晒的过程要把握好萝卜条的剩余水分,保证口感既脆嫩又不干涩,然后用炒熟的八角、花椒等香料加胡盐碾成粉末,使劲地揉搓到萝卜干表面,搅拌均匀,最后装坛闷罐。这是皖北农村最常见最普通的咸菜,把萝卜干切碎,拌上香油,是早晚两餐必备主菜,能吃很长一段时间。多余的,母亲会分享给城里的亲戚朋友,深受欢迎和好评,腌萝卜干是母亲引以为豪的手艺。萝卜干制作历史悠久,在淮河流域是传统食品,连县志都有记载,美其名曰 “淮乾”。

窖萝卜。腌完萝卜干,还会剩下一大堆萝卜。父亲在院内墙角空地挖一个长方形的地窖,把萝卜放进去,覆盖上泥土并堆成尖,中间插上用芦苇秆扎的圆柱透气。在冬天这样储存萝卜,既保证不被冻坏,又能长久保持新鲜,吃起来更有萝卜味,可以一直吃到来年春天。

萝卜是美食,无论是主菜还是配菜吃法众多,有萝卜烧肉、萝卜条烧鲫鱼、萝卜丁干饭、萝卜烩粉条、油炸萝卜圆子、凉拌萝卜丝、糖醋萝卜等等,许多菜品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其中萝卜丁干饭始终让我回味悠长,把萝卜切细条,斩成丁块状,用油盐炒熟,拌入大米入土锅蒸米饭,鲜香爽口,既当菜又当饭,能吃上两大碗。如今的五河餐馆有道老凉菜:红萝卜丁拌黄豆,很受食客亲睐,浓浓的忆苦思甜。

五河人还喜欢生吃萝卜,尤其是青萝卜,俗称青头萝(发漏音),旧志叫嫩头青,水份更多,脆、嫩、甜、微辣,男女老少皆爱。每到冬天,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卖青萝卜的小贩,号称“五河三大怪,萝卜当作水果卖”。

关于萝卜的口头禅、俗语有很多,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青菜萝卜保平安”、“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打春萝卜,立秋瓜”、“一个萝卜一个坑”、“咸吃萝卜淡操心”、 “空心萝卜”、“花心大萝卜”等,所指不同,褒贬皆有,反映出萝卜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今天五河各地仍旧保持着大面积种植萝卜的习惯,尤其是沿淮乡村的滩涂沙土更适合其生长,含水量大,营养丰富,脆嫩爽口。有的地方已经形成产业,如长淮、头铺、临北的萝卜声名远播。

清晨去菜场买菜,发现新鲜的秋萝卜上市了,我知道冬天马上就要来了;看古人关于莱菔录述,回想翩翩,于是乎闲话萝卜过秋冬。

南方民间五味菜(闲话萝卜过秋冬)(2)

《光绪五河县志》物产:

莱菔,俗名萝蔔,能解来牟之性,故曰莱菔。一曰芦菔,种类极多,有大小、红白青黄各种,生沙地者脆而甜,生瘠壤者坚而辣。诸葛武侯令军士种之,一曰诸葛菜,一曰蔓青。又一种曰胡萝蔔,细而长,味甘,有红黄二种,红者可腌而曝之,即淮干也;黄者可以熟食,以补谷之不足,歉岁则恃以为粮。

注:

一、 莱菔、萝蔔、芦菔:即萝卜。

二、来牟:古时大小麦的统称。《诗·周颂·思文》:“貽我来牟,帝命率育。” 朱熹《集传》:“来,小麦。牟,大麦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