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什么食物(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

文|苹果小哪吒

01、黄瓜别名“胡瓜”的来历

我们经常吃的胡萝卜、荷兰豆、胡椒、西红柿都是从外国传进中国的,生活中大家听到带“胡”、“荷兰”、“西”字取名的东西经常很容易辨别这东西是不是中国本土就有生产的。

黄瓜其实也是从西域传进来的植物。它原产于印度热带地区,有一个别名叫“胡瓜”。那么具体是什么时候传进来的呢?史书记载,西汉的张骞出使西域,要回中国时,就把黄瓜这一物种也带回了中国。《本草纲目》这样记载:“张骞使西域得种,故名胡瓜”。看来,张骞真的带回不少东西,石榴最早也是他带回来的。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什么食物(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1)

(现代温室种植的黄瓜,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现在都称这种植物叫黄瓜,“胡瓜”这个名字几乎无人知晓。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开始使用黄瓜这个名字呢?

02、黄瓜这一名字的起源

有关黄瓜这一名字的起源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和后赵王朝的建立者石勒有关。这位石勒是少数民族——羯族人,他登基当上皇上后,对国人称羯族人为胡人很不满,于是下令:不管是说话还是写文章,都不能出现“胡”字,违者问斩。

有一次,石勒召见地方官员时,看到郡守樊坦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很不高兴,就问樊坦为什么可以衣冠不整地来朝见自己。樊坦匆忙之中忘记谨言慎行,随口回答,说都是因为胡人没道义,把衣物抢了去,害得自己只能褴褛来见皇帝。他刚说完就意识到自己犯禁忌了,向皇帝认罪。石勒没有再指责。例行“御赐午膳”时,石勒指着一盘胡瓜问樊坦,说知不知道这盘东西叫什么名字。聪明的樊坦知道皇帝在考他,就回答这是“玉盘黄瓜”。石勒听了很满意。

另一种说法和隋朝末代皇帝隋炀帝有关。唐代吴兢的《贞观政要》记载了这样一件事。隋炀帝性好猜防,专信邪道,对胡人很忌讳。忌讳到什么程度呢?他称胡床为交床,称胡瓜为黄瓜,下令修筑长城以避胡人。唐代一个叫杜宝的人也记载了类似的情况。杜宝在《大业杂记》中这样记载隋炀帝:“自幕北还至东都,改胡床为交床,胡瓜为白露黄瓜,改茄子为昆仑紫瓜。”

究竟哪种说法是正确的,或者是否两种说法都不正确,有其他的原因,都不得而知。

胡瓜改为黄瓜,确实有生物依据,因为黄瓜成熟后皮会变成黄色。北魏贾思勰在他的代表作《齐民要术》中写道:“收胡瓜,候色黄则摘。”不过,今天大家都不会等到黄瓜瓜皮变黄后吃它,人们更喜欢吃青翠的黄瓜。

从唐朝到清朝的文献来看,这些朝代的人已经使用“黄瓜”这个称呼。

唐朝一本叫《种树书》的著作中就提到黄瓜。我们熟悉的大词人苏轼在《浣溪沙》中写道:“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陆游的《剑南诗稿》有这样一句话:“黄瓜翠苣最相宜”。宋代的医书提到黄瓜的养生作用,甚至提到黄瓜叶可以入药。

元代的农书提到黄瓜的种植技巧,谈论什么天气种植黄瓜最适合。元代一本叫《居家必用事类全集》的书则向读者介绍厨房秘诀,告诉大家怎么利用醋和蒜头来让黄瓜更好吃。

明末刘侗和于奕正写的一本书《帝京景物略》这样记载:“元旦进椿芽、黄瓜……一芽一瓜,几半千钱。”明代的医书比宋元的更常介绍黄瓜入药的方法。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什么食物(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2)

黄瓜叶子,图片来自网络

清朝嘉庆年间一首名为《京都竹枝词》的作品这样描写冬天黄瓜的珍贵: “黄瓜初见比人参,小小如簪值数金。微物不能增寿命,万钱一食亦何心?”之所以冬天的黄瓜这么珍贵,是因为冬天不产黄瓜。黄瓜盛产于夏天,当时人们在当天吃到的黄瓜基本都是反季节种植的。尽管明代时,人们创造温室条件种植反季节蔬果的技术已经比以前进步,但是这种种植能力还是没有今天那么强大,所以一个小小的反季节黄瓜能值数金。《光绪顺天府志》就记载京城二月的小黄瓜价格,称这种小黄瓜“价昂如米”。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什么食物(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3)

(刚长出来的小黄瓜,图片来自网络)

正因为冬天的黄瓜不容易得到,所以黄瓜成为不少文人雅客、美食家谈论的食物。著名作家梁实秋曾经在一篇在散文里这样写道:“在北平,和香桩拌豆腐可以相提并论的是黄瓜拌豆腐,这黄瓜若是冬天温室里长出来的,在没有黄瓜的季节吃黄瓜拌豆腐,其乐也何如?”可见他对黄瓜的喜爱。

03、黄瓜的另一个别名

“王瓜”黄瓜除了胡瓜这样一个别名,还有王瓜、吊瓜、唐瓜、勤瓜等别名。元明以后,北方不少人称呼黄瓜为王瓜,这从元明时期的不少文献对黄瓜的称呼可以看得出来。

明代王世懋《学圃余疏》记载:“王瓜出燕京最佳,其地人种之火室中,逼生花叶”。明代小说《金瓶梅》曾经提到这样一道佳肴——“曲湾湾王瓜拌辽东金虾”。明代有一本叫《致富奇书》的著作,这样介绍黄瓜:“王瓜本名黄瓜,有青有白皮”。清代一些文献,例如一些地方志等,也提到黄瓜即王瓜。

有些生活在清末的人也称呼黄瓜为王瓜。老舍一部描写旗人生活的小说《正红旗下》有一句这样的描写:“到十冬腊月,她要买两条丰台暖洞子生产的碧绿的、尖上还带着一点黄花的王瓜。” 至于黄瓜为什么又叫王瓜,也没有非常确切的说法,据说是因为“王”与“黄”读音接近,但“王”字的笔画少,容易写,所以“王瓜”这个名字就开始流行起来。

中国地大物博,盛产各种蔬菜瓜果,不过古代人饭桌上的食物没有我们今天这么丰富,因为一些我们现在常见的蔬果其实是逐渐从域外传到中国的。除了黄瓜,茄子、大蒜、秋葵、菠菜这些也是外来的蔬菜。

参考文献:

1.曹金洪编,《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文化趣闻》,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年。

2.蒋逸征,《庭院里的西洋菜 中国的外来植物 蔬菜》,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8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