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女子图鉴的原型(北京女子图鉴启示录)

十几个关于《北京女子图鉴》的小视频在网上疯传。那些关于女主陈可从“北漂”到一路开挂的职场升级故事,吸引了太多惺惺相惜者的目光。

这部明明模仿日剧的作品,融入了太多一线奋斗者的日常缩影。

哀叹者,也许会对着屏幕上失恋失业徘徊无主时的陈可依掩面哭泣,哀怜日复一日面临晋升空间狭窄的自己。

奋斗者鄙夷她即使改名也无法改变她借男人上位的历史,而后继续默默地,以斗士的孤勇无所畏惧地在偌大的城市里抗下一切。

人生不易,追梦不易,学会包容、理解接受他人的选择原来也不容易,却可以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正如有网友评论到,在大都市里,借男人上位,也是一种生存本领啊;要不然,你看陈可艳羡的上司顾总离过两次婚,也能坦荡地说关于婚姻的选择也是成就自我的一种方式。

再不然,去欣赏隔壁南乔情敌——那个强势女大佬安宁时,你大可痛心疾首地批判她为了钱途嫁给婚姻而非嫁给和时樾的爱情。

在这个女权主义尚不具体落实到位的时代里,似乎不管什么方式,能成功才是王道。

有人批判社会风气江河日下,有人汲汲求取物质的丰盈。那些残酷到“买不买房都能证明阶层不同”的事实,让太多的人不得不对社会风气俯首称臣。

那些密不透风、无处不存在计较和比较的细节,动辄轻易将你逼至“没有财务自由就没有成功名分”的死胡同。

但是,这世界的成功真的有很多种,这个世界的天才真的有很多。有些东西也的的确确是你渴望了大半辈子,或许也未能企及半分的。

同事潮汕人,李嘉诚是赚钱能力超级强的大富豪,而儒者饶宗颐却是让家道中落的国学才子。 牛顿、爱因斯坦、霍金是百年难遇的天才,是太多皓首穷经者穷其一生也未能匹敌的榜样。

就像有些人,生来就在罗马,虽然说法有些消极,但是你能学会承认某些事实,放下心中的较劲,也是一种认知上的成熟。

一个人从青涩到成熟、从倔强到从容、从偏执到接纳,不是一个仅仅承认自我失败的过程,而是认清了世间有些天然不平的东西,在承认、接纳、与之和解之后,找到属于自己的救赎、升格、成就的过程。

古人常说,四十不惑。所谓不惑,大概不是不会有疑惑了,而是不去计较那些疑惑了吧。

我们大多数人也曾经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那般自信,也曾像痴狂的诗人北岛那般凌厉地高喊“告诉你吧,我不相信”;但是不是也会在人到中年的某个时候突然醒悟,也会像尝遍繁华滋味不再狂傲地声称“自是白衣卿相”的柳七,变成也想功名加身,得到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得到不枉此生的约定俗成意义上自我价值的柳屯田。

试着宽容,是相信有些叫做“壁垒”的东西天然存在。可能是头脑,可能是情商,可能是在原生态家庭里所拥有的一切。

人生应该追求平等公正,缘由之一是起点不同。而试着承认这些东西,是不让我们这些人,轻易被强大落差感所带来的一系列焦虑击垮。

北京女子图鉴的原型(北京女子图鉴启示录)(1)

当你看过太多“xxx30岁拥有多少亿,悄然将你抛弃”的标题时,你会抓狂到绝望。时代变迁速度加快,而我们却在追随着他人影子亦步亦趋时,岂止是焦虑,更是盲目到失去自我。

为成功而竭力去成功,其实你也说不准那到底是不是你想要的。当女人埋怨着那个负心多情的人转而无情冷酷时,纠结、沉溺于因被抛弃而带来的自我怀疑痛苦,并不会让多少亲朋故旧对你持续投入太久怜爱和同情,反而是你的负面情绪能量引得众多人避而远之。

其实,相对成功是一种关于自我的人生选择。认清你的潜力,挖掘你的所长,在你愿意倾情投入的领域孜孜耕耘,成功只是一种世人眼中的符号,而且是你自我不断升格所带来的连锁效应。

身材矮小、满腹经纶的名校才子,一开始并没有因为一般的颜值和较高的学历赢得美女、领导的青睐。人们眼中的大长腿、学而优则仕的成功标签,一开始于他就是真正不曾为他停留的浮云。但同专业的女博士同事欣赏他的才华,倾慕他的人品,一场女追男的戏码倒是上演得轰轰烈烈、无怨无悔。

那些年,百家讲坛的影响力如日中天。继而以学术成就被邀请开讲的才子,伴随着自己在央视的三集露脸,一下子成了同圈子的名人。学术资源、政坛职位纷至沓来,以前从未考量念想过的名望、薪资,都成了犹如探囊取物般易得。

你说他真的眷念这些么,未必!这些东西恰恰就像是世人对他太久的辜负,让一度怀疑自我的他历经了太多精神的负累、身心的委屈。

浮名,功利,像是一口气,站在事业的巅峰,其实他无须去计较得与不得,得,不过是想对那些人说自己做到了罢了!

试着理解那些不平,试着宽容别人的眼光和选择,也是一种从容。

北京女子图鉴的原型(北京女子图鉴启示录)(2)

我们总是纠结着为什么不可得,为什么不是我;为什么负我……却忘记了,那些做选择的人,其实也有许多不平要接纳,甚至是悦纳。

剧里顾总劝陈可看开一些。明明不愿结婚的前男友于扬转而与身价惊人的女总裁结婚,顾总劝道,于扬也有攀龙附凤的需要。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地轻松得到某些东西,拼命地抓住可以救赎我们成就我们的稻草,其实我们想抓住的那类人,或许他们也有同样的想法。

推己及人,是一种精神和解,理解别人,放过哭泣的自己。

我们能做的,当然也从来不是这种简单的精神上的放过,而是在愿赌服输之余,在自己的征程上不断自我升格,让自己赢得更好的选择。

因为不纠结,没有包袱,我们才能安心做自己,心无顾忌地成就自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