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来了第三十六集(我对康熙来了的迷思)

康熙来了第三十六集(我对康熙来了的迷思)(1)

《康熙来了》停播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觉得很失落。以前每天为它留40分钟,用它陪伴自己吃外卖、坐高铁,在每天高度紧张的教学、科研生活之中,度过一段肤浅、放空的时光。当蔡康永和小S走出中天录影棚后,这种日子从此宣告结束。我在传媒1号写专栏文,挥挥手向它告别;在学术杂志写严肃文,分析台湾电视的现状;我甚至还在某两所大学里做讲座,反思台湾综艺的得与失。

康熙来了第三十六集(我对康熙来了的迷思)(2)

停播一周年时,知乎上出现了一篇怀念它的帖子,无数人在文章里表达了对《康熙来了》的思念,大家都认为,康熙停播后,我们几乎就断了与台湾的联系。那些常出现在康熙上的通告艺人们,也像老朋友一样,慢慢开始从我们的生活中失联。一年过去了,我们依然为各自的生活日夜狂奔。有一个叫普拉斯的网友说,就如同曾经以为康熙停了,每天可以空出40分钟,结果生活却更加连滚带爬。看到时,觉得有一丝心有戚戚的感觉。

大王在《奇葩说》里说,当她听到康熙停播时,自己坐在马桶上吓得屎意全无。是的,《康熙来了》的停播,粉丝们都有在怪蔡康永的任性。但这种挽留再情意满满,也无法阻止康永哥的坚决。这应该就是生活的真相吧:我们每个人都没有能力,阻止遗憾的发生。就像《奇葩说》做到第四季,“马晓康”组合还是会解散,我们同样没有办法。高晓松换成了罗振宇和张泉灵,我每次看到他们发言,都会直接往后拉。

康熙来了第三十六集(我对康熙来了的迷思)(3)

康熙停播,彻底宣告了大陆观众观看台湾影视剧、综艺时代的结束,如同《邦尼与克莱德》的出现,彻底宣告了古典好莱坞时代的结束,又如同《台湾电影宣言》的发布,昭示着台湾新电影运动的结束。《海角七号》后的新台湾电影,除了《我的少女时代》外,几乎没有什么影片在大陆有影响力;曾经在大陆风靡的电视剧,则止步于《我可能不会爱你》,在台湾轰动一时的《一把青》《通灵少女》,这岸看过或者知道的观众,少之又少;而台湾综艺节目,随着康熙的停播,彻底离开了大陆朋友的视线。

而在康熙停播的这一年多时间里,大陆电视节目开始大片化,网综也日益多元化。它们宛如大强力的磁铁一样,将港台艺人悉数吸引过来:周杰伦、张惠妹、林俊杰、田馥甄、萧敬腾等大牌明星,上遍了《中国新歌声》《梦想的声音》《歌手》等大牌节目,而那些常在康熙出现的通告艺人们,他们借助康熙的余威,也获得了内地工作的机会:唱歌跑调的瑶瑶,在一档辨别歌神与音痴的网综《偶滴歌神啊》里担任常驻嘉宾;胖胖的小甜甜,成为了减肥真人秀节目《拜拜吧肉肉》的MC; 而在康熙里常被小S欺负的赵哥(赵正平)、陈汉典也参录了几期《吐槽大会》,但真的不好笑。这些曾经如此有梗的通告艺人们,来到大陆客场作战后,不仅没有取得太好的节目效果,反而留下更多的是一脸的尴尬。他们在节目中继续维护和巩固康熙中的“人设”,卖力地演出,但是适得其反。

康熙来了第三十六集(我对康熙来了的迷思)(4)

就像我们期盼已久的《姐姐好饿》,看得我尴尬癌都犯了。“下岗”许久的小S重出江湖,极度卖力地“演出”她的人设,试图讨好大陆的市场:吃男星豆腐、夸张的表演。然而节目内容却空洞无物,不知道是做菜还是访谈。在康熙里,我们每每看到小S“亏”陈汉典、赵哥时,都觉得十分有趣,仿佛损友们一起聚会的样子,然而在《姐姐好饿》里,看到她用同样的招数来对付黄渤、大鹏等人,我的内心不知道为什么,却有一种不悦的感觉。

康熙来了第三十六集(我对康熙来了的迷思)(5)

就像再看到《姐姐好饿》第二季,即便嘉宾换成了女神,内容也依旧乏善可陈:第一集大S作为嘉宾,姐妹同台,让人几乎以为是重播十年前的《大小爱吃》;第二集林志玲来,又上演了一场仇人互怼、抢食材、在康永哥面前争宠的幼稚戏码。当网综已经出现了像《奇葩说》这样既有趣又有思想的节目,又有像《明星大侦探》这样充满剧情化、电影感的节目后,我们再看《姐姐好饿》,就有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知名自媒体人衩姐(反裤衩阵地)也说,这档为她度身定做的综艺访谈节目依然令观众笑得很吃力。那些屡见不鲜的梗、瞠目结舌的表演,仿佛是浮在一锅汤上的重油,撇去都不要紧,何况还专门盛出来给你喝?

这是我对《康熙来了》以及康和熙“去神化”的第一步。我不能接受,两岸三地拥有着最有趣灵魂的女艺人小S,再见到时,会令我们如此失望。就像《窗外》的最后:江雁容历经生活的劫数,从台北去南部寻找康南,却不料昔日男神已变成一个糟老头。她隔着校园的柱子,不敢相信也不敢上前认他。

新一季《姐姐好饿》第二集里,林志玲和蔡康永来节目里宣传新片《“吃吃”的爱》。当初康永哥跟不舍康熙的粉丝说的是,停掉康熙是因为他要去拍电影去了,而且女主是小S,想以此来慰藉和缓冲粉丝的别离之痛。如今新片上映,康熙的铁粉终于可以去大银幕上一解自己的相思之苦。

康熙来了第三十六集(我对康熙来了的迷思)(6)

我也在端午假期赶去影院看了这部电影。说实话,它比黄磊的《麻烦家族》要好,也比何炅的“快乐家族”电影要好,但即便是作为康熙老粉的我,也必须要承认的事实就是,它真的很一般啊。“康熙家族”一起上阵,依然改变不了它内容空洞的事实:开头,曾经被小S欺负过的艺人们(沈玉琳、赵正平、小甜甜、陈汉典、马国贤、谢依霖等)齐齐来虐她,但在一部剧情片的语境里,这令人十分出戏;比如曾经被小S嘲笑像男人、像教官的女艺人Gigi,在电影里扮演一个制片人,穿着迷彩服,分不出性别,不停地蹂躏上官娣娣(小S饰)。这个梗,我保证,如果不是康熙的死忠粉,根本GET不到。

而常年被小S视为“假想敌”的林志玲,在电影中饰演巨星姐姐上官玲玲,使劲地呼了小S一巴掌,似乎报了多年来的仇。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姐妹互撕又和好的戏码,根本就是在消费《康熙来了》多年的老梗啊,或者说这是一出加长版的MV《姐妹情深》(大S作词、ASOS时代代表歌曲),而上官娣娣吃了上官玲玲做的花生酱拌面后泪流满面,又让人觉得这是剧情版的《大小爱吃》;还有,电影开头18线女艺人不停试镜、与相识于微时的男友(金世佳饰)相爱,则让人想到这是一出台湾版的《爱乐之城》。

至于女主角一开场就知道自己得了重病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开始珍惜最后的时光,给男友买机车,让他在她死后不许载别的女人,不许在葬礼上哭,更是狗血又俗套。结尾,女主去世,金世佳努力忍着,不让自己眼泪流下来。我恍惚看到了《第一次亲密接触》,看到了《新不了情》。我原本以为《“吃吃”的爱》会让我重温《康熙来了》的感觉,弥补我们因为康熙停播而留的遗憾,没想到,这电影恰恰是我对康熙“祛魅化”的第二步,它如此平庸,如此俗套,它甚至GET不到新时期大陆观众的笑点在哪儿,而它那么努力地想用姐妹情深的戏码来赚取观众眼泪的同时,又显得那么落伍,它甚至还不如《姐姐好饿》里大小S互相对话的两分钟让人感动。

康熙来了第三十六集(我对康熙来了的迷思)(7)

《“吃吃”的爱》上映三天累计票房2000多万,不如同期上映的《荡寇风云》,甚至还不如上映25天后的印度神片《摔跤吧爸爸》的一日(5月29日)票房。豆瓣目前评分6.3。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学专业的蔡康永,也跟黄磊、何炅们一样,他们以玩票式的心态想在市场里捞金,但最后市场都给了重重的回击。我们终于承认,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有才华的人也不可能事事都顺利。这应该就是人生最让人平衡的地方吧。

所以,走出影院,我开始释然。很长时间以来,我对《康熙来了》的怀念、相思终于在“康”和“熙”各自的新作里得到治愈和消解,像你曾经迷恋、崇拜一个人,最后发现他/她不过尔尔、平庸如常,你就可能会走出对其的迷思。

黄豆豆: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映画台湾》运营人

康熙来了第三十六集(我对康熙来了的迷思)(8)

今日推送列表

【头条】我对《康熙来了》的迷思,终于在“康”和“熙”各自的新作里得到消解

【二条】最清流综艺提名|2017年5月中国传媒人评选大奖

【三条】最辣眼睛综艺提名|2017年5月中国传媒人评选大奖

【四条】最良心国产剧提名|2017年5月中国传媒人评选大奖

【五条】最敷衍国产剧提名|2017年5月中国传媒人评选大奖

【六条】最神演技演员提名|2017年5月中国传媒人评选大奖

【七条】最面瘫演员提名|2017年5月中国传媒人评选大奖

康熙来了第三十六集(我对康熙来了的迷思)(9)

康熙来了第三十六集(我对康熙来了的迷思)(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