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电影我们的一九四四年(电影一九四二奥斯维辛后)

那些将生命停摆在一九四二年冬天逃荒路上的河南人,再没机会听到70多年后河南村头的硬核防疫广播了。不然他们一定会不解——有米有面的,恁在家安生呆几天咋就那么难?

前苏联电影我们的一九四四年(电影一九四二奥斯维辛后)(1)

毕竟在一九四二年,难的事太多了。

扎心,不是一种心情,是真的扎到心脏。

前苏联电影我们的一九四四年(电影一九四二奥斯维辛后)(2)

吃土,不是一种返贫,是真的吃土充饥。

前苏联电影我们的一九四四年(电影一九四二奥斯维辛后)(3)

逃荒,不是录制综艺,而是真的荒野求生。

前苏联电影我们的一九四四年(电影一九四二奥斯维辛后)(4)

一九四二年,一场旱灾造成河南省300万人死亡,1000多万人流离失所。

300万,在当时是什么概念?二战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死难人数,也才100多万。

三倍于奥斯维辛的惨烈,最终在中国历史上掀起多大水花?

河南地方县志上,几厘米长的位置,而已。

前苏联电影我们的一九四四年(电影一九四二奥斯维辛后)(5)

犹太人不会问斯皮尔伯格为什么拍《辛德勒名单》,而《一九四二》片尾,这场灾荒的亲历者问作者刘震云——

“这些糟心的事我都忘了,你又写它,图个啥?”

套用科技部那句振聋发聩的发声,图的就是,把剧本写在中国大地上

奥斯维辛后,遗忘,才是最大的残忍

前苏联电影我们的一九四四年(电影一九四二奥斯维辛后)(6)

【一】、吃的问题

电影开片是这样一段河南话旁白:

“一九四二年冬,至一九四四年春,因为一场旱灾,我的家乡河南,发生了吃的问题。”

70多年后,眼下我们所历经的,论起因,依旧发端于“”。

为什么中国人在吃这件事上这么有想象力,从动物到植物,能吃的不能吃的,几乎都上过中国人的餐桌。《一九四二》的导演冯小刚在《锵锵三人行》中给出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角度——饥荒

逃荒路上,饿殍遍野,你只有百无禁忌,才能逃出生天。

也正是经祖祖辈辈的先人亲测,好吃的,最后变成了食物,不好吃的,变成了中药

你看,我们每个人都是幸存者的后裔,百无禁忌,早已刻在我们的基因序列里。

前苏联电影我们的一九四四年(电影一九四二奥斯维辛后)(7)

【二】、官的问题

刘震云非常痴迷于探讨官场中大与小的问题。

《我不是潘金莲》中因一个农村妇女的离婚小事没处理好最后导致省市县乡的干部一撤到底。

本片开片则用河南话旁白,将河南灾情置于更宏大的世界话语体系,“与此同时,世界上还发生着这样一些事: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宋美龄访美和丘吉尔感冒。”

将河南人民与这几个重量级人物事件铺陈在一起,用河南口音解构着这个世界的严肃性,有一种忍俊不禁的荒诞

但很快电影就告诉我们,河南人连上牌桌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无情翻篇。

片中河南省长李培基面见蒋介石时,正赶上蒋的秘书汇报缅甸仁安羌战况、斯大林格勒局势及甘地绝食等一系列消息,在听了这一大段环球新闻播报后,李培基吓得把准备好的灾情汇报咽回肚里,“这些都比河南旱灾重要得多”。

前苏联电影我们的一九四四年(电影一九四二奥斯维辛后)(8)

一句“本省能够克服”就把全省3千万同胞的命运推向团灭,河南人民与国际局势的第一场对峙,就这样不战而败。

前苏联电影我们的一九四四年(电影一九四二奥斯维辛后)(9)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

委员长心系中原抗日战局,减免军粮的话怎能开得了口?

圣雄甘地都能绝食七天,河南人饿几天又有什么大不了?

对于彼时的河南省长来说,河南死几个灾民事小,不能给委员长分忧甚至给委员长添堵事大,因为后者关系到自己的乌纱帽

对于彼时的中国最高领导人蒋介石来说,一九四二年冬天最重要的事,是中国能否加入“四巨头”,以及那三个家伙能不能不叫他“花生米”——国际社会对蒋执政合法性是否认同支持,关系到全中国最大的乌纱帽——委员长的乌纱帽问题。

前苏联电影我们的一九四四年(电影一九四二奥斯维辛后)(10)

【三】、数据问题

在官本位导向下,数据统计变得简单许多,统治者的道具而已。

影片结尾,蒋介石问李培基:“河南到底死了多少人?”

李回答:“政府统计,1062人。”

蒋追问:“实际呢?”

李支支吾吾半天,最后道:“大约,300万人。”

前苏联电影我们的一九四四年(电影一九四二奥斯维辛后)(11)

有些人死了,变成统计数据,有些人连数据都不是。

【四】、日本问题

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给国人带来无比感动和温暖,七十年前,日本人的一句话同样戳透人性——灾民首先是人,其次才是中国人。

前苏联电影我们的一九四四年(电影一九四二奥斯维辛后)(12)

没错,就是那个以“三光政策”臭名昭著的冈村宁次,在一九四二年国民政府甩包袱一样将河南弃之不理时,下令日军以军粮赈济中国灾民。

从精神上瓦解一个人的家国意识,更符合日军建立王道乐土的国家文化战略,后果也比“三光”政策毒辣得多。

前苏联电影我们的一九四四年(电影一九四二奥斯维辛后)(13)

【五】、媒体、贪腐及平行世界

灾情就是照妖镜。

媒体蛊惑人心是要休刊反省的。

前苏联电影我们的一九四四年(电影一九四二奥斯维辛后)(14)

官媒是要写社评以正视听的。

前苏联电影我们的一九四四年(电影一九四二奥斯维辛后)(15)

真相是需要外国记者突破层层阻碍才能得到官方承认的。

前苏联电影我们的一九四四年(电影一九四二奥斯维辛后)(16)

灾难是可以被用来升官发财的。

前苏联电影我们的一九四四年(电影一九四二奥斯维辛后)(17)

特效药是可以粉墨登场的。

前苏联电影我们的一九四四年(电影一九四二奥斯维辛后)(18)

捐赠者是要担心地方贪污的。

前苏联电影我们的一九四四年(电影一九四二奥斯维辛后)(19)

赈灾粮是用来倒买倒卖的。

前苏联电影我们的一九四四年(电影一九四二奥斯维辛后)(20)

反腐是需要观众观看的。

前苏联电影我们的一九四四年(电影一九四二奥斯维辛后)(21)

而当镜头切换到另一个平行世界时,我们看到的是文明与秩序精致与齐整,蒋夫人的旗袍,与委员长的直升机。

前苏联电影我们的一九四四年(电影一九四二奥斯维辛后)(22)

几年前,曾坐高铁从洛阳到西安,一个半小时的高铁,一九四二年灾民活活走俩月,一盘黄河鲤鱼焙面端上来,满脑子都是花枝瞎鹿栓柱。

前苏联电影我们的一九四四年(电影一九四二奥斯维辛后)(23)

而那盘延津县政府后厨的鲤鱼,与地主家刚出锅的馒头,蒋委员长亲手剥的鸡蛋,重庆美国大使馆的香槟,花枝、瞎鹿一家吃的榆树皮、观音土,共同构成了一九四二年一个魔幻的注脚

在那个注脚里,被熔解在宏大历史叙事中的一张张灾民的脸得以还原,被官方统计删除的一条条生命得以重生。他们或迷茫或卑微,或抗争或顺从,成千上万个这样的生命的强烈共振,改写着中国的国运

前苏联电影我们的一九四四年(电影一九四二奥斯维辛后)(24)

影片结尾,就像《辛德勒的名单》最后犹太人从集中营里走出来一样,老东家拉着小女孩的手,两个毫无血缘关系又失去全部亲人的一老一小,逆着逃荒人群,像白雪皑皑的山林深处走去。这是触底反弹后的人性之光,终将驱散黑暗,照亮漫山遍野。

前苏联电影我们的一九四四年(电影一九四二奥斯维辛后)(25)

【结语】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今日之中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积贫积弱的国家,我们以空前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一省包一市,举全国之力救治一个省,我们有最美逆行者前仆后继奔赴一线,在眼下这场疫情中,党和国家的决心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抗疫情的强大力量令世界为之惊叹。

惟愿冰雪消融后,人间烟火处,处处皆平安。

前苏联电影我们的一九四四年(电影一九四二奥斯维辛后)(26)

中国加油!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