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到50岁的人幸福吗(22-50岁的中青年人)

当今社会中成年人特别是22-50岁之间的成年人生活的现状大都是卑微又无奈的。这群人是社会的主力军,是创造社会价值的中坚力量,但是大部分这个年龄段的人都处在水深火热中。他们中很多人干着不起眼的工作,吃着不太有家庭味的工作餐,住着租来的简陋的房子,穿着一年甚至几年都没什么变化的衣服,过着要兼顾老人孩子和另一半日常生活开支的生活,大部分的人都是底层社会人士,他们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堪忧。

40到50岁的人幸福吗(22-50岁的中青年人)(1)

他们本该可以活得相对轻松一点,却被如今的现实调教得不知所措,神情紧张,日夜操劳乃至有的开始躺平、有的因压力过大产生抑郁、有的看似坚强的活着实际上如图“行尸走肉”。这个庞大的年龄段群体已经到了需要重点关注的时候。

什么时候社会的发展都脱离不了这群中青年人,人在22-32岁这个年龄段是体力、精神、创意最好的时候,他们在诸多领域引领着潮流、贡献着社会价值,但这个阶段的人有很多还是做着自己不太擅长不太合适没有前途的工作,有的甚至还在迷茫中无奈的过着本应该是积极向上的生活。超前消费、娱乐至上、努力变成房奴、却又恐婚、有的甚至社恐等,这些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在这批年轻人身上。大部分人碌碌无为的生活工作着,有的甚至直接选择“躺平”,是什么让这部分22-32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有了这种状态?

是越来越明显的贫富差距,是越来越便捷的消费习惯,是现实的人际交往人情世故观念,还是一部分高校及家庭教育的不足?90后很多人都处在这种状态中无力挣扎。

40到50岁的人幸福吗(22-50岁的中青年人)(2)

而33-5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毋庸置疑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大部分都已成家,过着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很多人在这个时期在工作和事业上有了一定的发展,是有望实现奔小康最近的一个群体。但现实是在这个年龄段的人是生活得最艰辛最有压力的。面对着生活上的各种开支,他们努力地维持着“平静而美好”的日子,工作上不敢有一丝怠懈。(特别是近两年由于疫情原因失业,破产而导致断供、失信的情况)有时为了孩子的学费、父母的医药费、月月要还的房贷、乃至集中性人情开支搞得焦头烂额。如果家庭另一半不够支持理解,甚至可能他们就是一群内心异常孤独的抑郁症轻度患者

所以当我们看到工地上那群70、80后挥汗如雨地“搬着砖”时,请不要瞧不起他们;当跑腿小哥小妹迟到几分钟送达你的外卖时,请不要恶言相向随意给出差评;当你大热天面对中年销售/业务代表极力推销着他的产品或服务时,请给予一定的耐心听他们讲完,对你有利并不耽误你时间的情况下能支持就支持一下吧。这是我们陌生人可以做到的支持,生活不易你的善举就是积累福报

40到50岁的人幸福吗(22-50岁的中青年人)(3)

到底这种现象能不能有所改变?能不能共同富裕?能不能让这群中青年人生活得更有目标更加体面?

我们不希望随着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问题,还有大部分中青年人逐渐在物质和精神上慢慢被摧残以致堕落,面对生活成为忧郁的人。

年轻人有担当、有责任、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凭能力吃饭,凭本事赚钱,凭努力改变这种艰难又逐渐变得恍惚迷茫的状态。能力从何而来?以前读书能够改变命运,因为考上大学就能有体制分配,基本生活不愁,现在读书也能改变命运,但受更多方面的影响,这种几率已经越来越小,是社会竞争太极激烈还是教育门槛水平逐渐降低了?

40到50岁的人幸福吗(22-50岁的中青年人)(4)

大的方面不是我们普通人去讨论深究的,因为讨论不出来也左右不了。我们这些中青年人,可能只有通过自身努力去做出改变。但现实就像上面所说的并不是没有努力、没有奋斗,只是努力了奋斗了还是处于底层社会,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各种负债、各种必要的开销无不在围绕充实着我们的生活。放不下又顾不及!乃至躺平,人的状态恍恍惚惚......

试想这种大部分人的状态如果得不到改变,那么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产生。

有人会说,没本事的人不配拥有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权利去渴求富余的生活。这种话只会出现在暂时相对“成功”的人士口中,我们要清楚地认识贫富差距、中青年人过得太压抑会导致什么样的社会性后果。如果大家更加关注这样的问题,那么我们离共同富裕、发达国家就越来越近,中青年人才会有动力生产出更多更加优秀的人类精华。

40到50岁的人幸福吗(22-50岁的中青年人)(5)

年轻人有活力,能为社会更好地创造价值,需要国家更多地来关注支持引导教育。

请大家对中青年人中很多人处于这种水深火热中的状态发表看法观点和建议,让更多的人看到,主动寻求改变,被动寻求支持引导,愿所有的中青年人越来越好,国家越来越昌盛。#中年人 #中年人的现状

40到50岁的人幸福吗(22-50岁的中青年人)(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