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养老金晚领的清华教授是谁(清华教授关于养老)

10年前,清华大学养老改革体制方案的起草者之一、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遭受了一场全民网暴。

2013年,她在上海电视台《七分之一》节目中表示:

50岁退休,65岁再领养老金,中间这15年,男的去养老院做园林义工,女的给老人洗衣服啊做点编织,多好啊!

提出养老金晚领的清华教授是谁(清华教授关于养老)(1)

就是这句话引起了巨大风暴,清华所有对外窗口的电话都被打爆。

10年后的2022年,她的一番话又掀起巨浪,曾经一场关于养老的演讲得到了无数网友称赞:

“真是个明白人,敢把实情说出来。”

01

演讲者 | 杨燕绥(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与养老问题专家)

今天来到这里我给大家带了一个物件,一个邮包。邮包里邮给我的是什么?是一个搓衣板,这个搓衣板里有一个故事。

2012年开始,我们国家的劳动人口开始直线下降。一些省市的养老金,收上来的和发出去地出现了缺口。9月8号我写了一篇文章,面对中国这样一个养老金的缺口问题,我们下一步怎么办?

文章里涉及到了随着寿命的延长,我们是不是可以延迟一点领取养老金,给年轻人的负担减少一点呢?你没看到家里头70岁、80岁的老人多了吗?我们国家需要3000多万的岗位来照顾老人,可是我们只有200万人在做这件事情。那我们是不是需要考虑离开已经不需要我们的工厂,到我们居家就近的地方去做一做照顾老人的事情,帮助老人洗洗衣服做做饭呢?

提出养老金晚领的清华教授是谁(清华教授关于养老)(2)

▲ 引来网络骂声一片

当时点击骂我的文章、骂我的人那可是五位数啊!引得我们周边很多小的国家比如新加坡、马来西亚,他们的大使都跑到我办公室来了,问我你们国家到底要怎么办。

当时各类信件、包裹雪片般寄来,我至今都保留着那个“让我去洗衣服做饭的搓衣板”。当时清华大学有一个学生Email给我发了封信,说杨教授你得罪社会了,你给我们清华丢脸了,你要向全社会道歉。一个星期我要看不到你向全社会道歉,我就到你办公室去“喷粪”。

提出养老金晚领的清华教授是谁(清华教授关于养老)(3)

后来我就问了他几个问题:

提出养老金晚领的清华教授是谁(清华教授关于养老)(4)

我相信他明白了一个道理

我们国家面临了

一个快速发展的老龄社会

30年后

中国“跑步”进入超级老年社会

提出养老金晚领的清华教授是谁(清华教授关于养老)(5)

中国从一个年轻的社会进入一个老龄社会、深度老龄社会、超级老龄社会,一共30年。我们的老龄化速度非常快,存在一个“快速老龄化”的现象。

那么我们中国进入老龄社会,我们的人均GDP是多少?

800美金

与发达国家1万美金相差十几倍,是同期进入老龄社会的新加坡人均GDP是24000美金,是我们20多倍。

这意味着一个什么样的现象呢?

意味着我们“未富先老”

这就是中国,已成事实,不可改变。

提出养老金晚领的清华教授是谁(清华教授关于养老)(6)

▲ 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GDP对比

现在像这样养老金有缺口的城市越来越多,能够收支平衡还有结余的是少数,不能收支平衡的是多数。但是我们的寿命还在延长,年轻人还在减少,生育率还在下降,这个问题会越来越突出。

提出养老金晚领的清华教授是谁(清华教授关于养老)(7)

第一条路,年轻人再多交点钱。

问问企业老板们行不行?年轻人交8%不够,交16%,你们干不干?肯定是不干的。

第二个办法:老年人少领点儿养老金。

老人是不是可以少领一点,行不行?但是现在咱们的年轻人有困难、企业有困难,老人少拿点行不行?

在通货膨胀的状态,过去交了费贡献给国家,老年该享受了,又全给拿走了,不能老让这帮人吃亏啊!

多收不可以,少发也不可以

那我们还有什么路呢?

提出养老金晚领的清华教授是谁(清华教授关于养老)(8)

第三个办法:建立一个“早减晚增”的激励机制。

通俗来讲,就是以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为准,如果早于国家法定退休,养老金领取的金额相应减少;如果晚于国家法定退休年龄退休,养老金领取的金额相对增加

提出养老金晚领的清华教授是谁(清华教授关于养老)(9)

当我们所有人都需要养老金的时候,我们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去依赖财政。可是政府又是不创造财政的,政府只能从年轻人这里收,再发给老人。

你要让政府创造或卖地?

那更可怕了

养老金是发出去了

但钞票贬值了、楼价就贵

穷人就更不好办了

提出养老金晚领的清华教授是谁(清华教授关于养老)(10)

劳动的一代人收钱,退休的一代人发钱,政府在当中做一个代际之间过日子的帐房先生,这才是政府的责任。那么这样的改革大家刚才也听出来了,那我们就得工作的一代人,去养退休的一代人。

我们刚才说到,中国是迅速老龄化的社会,所以我们今天的政府,企业,我们年轻人,老年人都觉得很累。

个人怎么办?

这里有一个词——终生自立

有三位诺贝尔奖得主告诉我们:想要优雅地老去,就要终生自立,自己要给自己买单。

第一个诺贝尔奖——1979年弗里德曼获得了诺贝尔奖。

他做了一个假设叫“平滑消费”,他假设所有老百姓都是理性的,一生平滑消费。也就是你算一算你要工作多少年,才能把你退休后的生活费给赚出来。

提出养老金晚领的清华教授是谁(清华教授关于养老)(11)

如果你们家里的人、家族里的人都活80岁,在60岁退休,那退休后会有20年的生活,这20年的生活费在你退休之前怎么能把它挣出来?

那就需要你实实在在地算算我退休前挣多少,我退休后花多少。

第二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莫迪利安尼。为每一个人做了一个财务生命周期。

他认为一生要处理好两个点:财富自由拐点,和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时点。

提出养老金晚领的清华教授是谁(清华教授关于养老)(12)

什么叫“财富自由拐点”

就是你不欠债了,你把房贷还完了,孩子也不要你每个月掏那么多钱了,这个时候其实是幸福开始的点。

另一个就是“劳动力市场的时点”,也就是我们应该什么时候退出劳动力市场。

提出养老金晚领的清华教授是谁(清华教授关于养老)(13)

▲ 个人理财生命周期

第三个人贝克尔。他做了一个计算方式,在你30岁、40岁、50岁都可以用贴现、平均工资来计算今后你还能挣多少钱,这样你就可以用这个估计自己的人力资本。

提出养老金晚领的清华教授是谁(清华教授关于养老)(14)

其实这三个诺贝尔奖就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人类健康长寿的时代来了,人人都可能会百岁人生,黑发50年白发50年。这时候我们怎么办?我们应该终生自立,颐养天年

那国家该做些什么?

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我们的人口真正地搞好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应该什么样的?应该是个人家庭生育跟国家人口是互相匹配的,国家人少的时候让你多生,国家人多的时候让你间隔,应该是互动的。当国家需要大家多生孩子的时候,我们就把福利搞得好一点,单位不许随便辞退,甚至爸爸也可以休一些哺乳假。

提出养老金晚领的清华教授是谁(清华教授关于养老)(15)

二胎政策了,大家反而为什么不敢生二胎呢?

因为没有好的假期,因为养孩子太贵了,买房子太贵了。我们国家能不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一点?国家人口不能光看总量,更要看年龄结构,要做好真正的计划生育。

第二件事就是养老金的结构了。

到了深度老龄社会我们必须做这件事,这叫结构调整,叫鸡蛋不放一个篮子里,我们把它放在三个篮子里。

国家的养老金费率应该下降,给企业让一点空间做企业年金。政府把税收减免计入成本,把这份养老金一律计在个人账户里。使人们愿意工作,它会激励人们去奋斗、去努力,只有愿意工作的人才有第二份养老金。

例如“401K”(美国的企业年金制度美国政府通过税收减免鼓励雇主用利润,为员工建立养老基金。也就是政府给一个人四万美金的税收减免。

提出养老金晚领的清华教授是谁(清华教授关于养老)(16)

注:这么大的税收减免额度,使美国的雇主养老金发展迅速,现在美国应该有50%的人都有个人雇主的养老金。

未富先老,这就是中国,已成事实,不可改变。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现实。

我们不要忽略,忽略是不对的;我们也不要悲观。人口老龄化不是社会老化,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一定大家都要规划好,我们的前途就是健康长寿。

02.

杨燕绥今年70岁。

1985年,作为高校的劳动法教授,33岁的她开始参与中国劳动合同制、劳动仲裁和劳动法的制度建设。

1994年,40岁的杨燕绥,决定去比利时根特大学攻读社会法学博士。

作为清华大学教授,国家人社部、民政部专家委员会委员,杨燕绥长期扎根在社会保障领域。

提出养老金晚领的清华教授是谁(清华教授关于养老)(17)

2021年,杨燕绥带领团队开展了“中国城市居民养老服务需求调查”,调查发现52.85%的受访对象选择居家养老,58.23%的受访者更愿意父母选择在家养老,认为失能失智和临终照护是刚需——已有三分之一的城市居民具备这样的意识。

杨燕绥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不能一味把失能失智老人丢给养老机构,要解决失能失智老人照护这个刚性需求,基层紧密型医共体的建设至关重要。

杨燕绥认为,国家现在就要集中财力、物力、人力打造一个正三角形卫生医护体系。

什么是正三角的医护体系?杨燕绥解释,正三角形的医护体系基层是最大的,龙头医院的医生把关,医护团队下基层长期负责急性后期的康复护理,托管社区或者社区的康复医院,指导照护机构的工作。

杨燕绥表示,所以基层紧密型医共体非常关键,这个服务体系打造起来后可以支持甚至嵌入社区,而不是让养老社区养老机构自己去办这个医护体系。

提出养老金晚领的清华教授是谁(清华教授关于养老)(18)

“要用最短的时间建立中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可能有一个矛盾。”杨燕绥认为,现在养老服务要配置房屋土地和环境的改善,投资都很大,所以这时候总是用挤压人工的这个方式来做。这个时期应该尽快转变,当土地房产合理配置,要尽快提高专业护理人员的收入。

“在西方,养老服务业发展相对成熟的时候,一个成熟护工的收入不低于一个医生。”杨燕绥表示,现在养老行业护工的薪资很低,大龄劳动人口和新生的劳动人口,甚至包括农村富余转入城市的劳动人口,都不选择这个专业,因为没办法生存下去。护工的待遇是今后在土地房产配置之后最关键的问题。

03.

抛开没钱养老、没子女照料的情况,如果自主养老,您最担心的是什么?

杨燕绥指出,随着社会步入健康长寿时代,在养老规划上,我们需要强调长期主义,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尊重生命周期,按生命周期办事。

她还指出,在长期主义中,我们每一个个体需要对自己的健康和长寿负责。在整个社会规划研究中,要把个人责任放在第一位,然后再去关注体系、医养结合、老年友好社会、银发经济的发展。

进入2023年,我国“63婴儿潮”出生人口将迈过60岁门槛,拉开退休高峰序幕。这意味着,未来十几年,平均每年将有2700万人进入养老模式,这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将形成巨大的挑战。

您,准备好养老了吗?

本文来源:所有人计划、澎湃新闻、中国新闻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