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不起的七大家族(四大家族未必是豪门贵胄)

惹不起的七大家族(四大家族未必是豪门贵胄)(1)

自87版电视剧红楼梦热播以来,薛宝钗收获万千粉丝。因为扮演者张莉温文尔雅、气度娴静,使宝钗这个角色深得人心,成为大家闺秀、名门千金的模板。

可事实上,可爱的只是演员,或者说是编剧导演改造的薛宝钗,并不是书中的薛宝钗。

原著的宝钗可不是什么大家闺秀、名门千金!相反,却是一个出身卑劣、攀附权贵的小人。

很多人沉迷于87版的印象里,始终想不通、更看不懂原著。看到我文章里说宝钗宝琴都受薛家门楣的牵累无处可嫁,就不高兴了,留言说:

薛家门楣怎么差了,贵为四大家族啊!人家祖上是皇帝亲封的紫薇舍人,跟贾家门楣一样。宝钗是去当皇妃的,要是配不上贾家,那皇帝怎么还抢着要?

啧啧,“亲封的紫薇舍人”好高大上耶,可你知道紫薇舍人是什么官吗?

01 紫薇舍人是个什么官

薛家祖上任紫薇舍人,翻遍历史书,竟然找不到这个官。唯一的线索是,唐朝初期中书省曾短暂地改称过紫微省。

但请注意啊,此【微】非彼【薇】,不是一个字!

【紫微】是星相学术语,可以引申为神学或帝王学。加了草字头的【紫薇】,只是个植物耶!

书中出现过很多官职,卓语都查过了,除了这个紫薇舍人以外,其他都有据可查。而且,越被作者重视的,官名就越清晰,越符合清朝实况,甚至跟曹家挂钩。

只有这“紫薇舍人”是例外,子虚乌有。说曹雪芹不偏心是假的,为什么他要格外“照顾”薛家呢?

要知道,官名最讲究名正言顺,讲究有据可考。它可不是明月清风,随心所欲就好。

好吧,我们姑且把它算是紫微,再姑且算作中书省。中书舍人在隋唐时负责起草诏令,官品正五品,这已经是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了。

惹不起的七大家族(四大家族未必是豪门贵胄)(2)

从宋朝开始,这个官职越来越没落。到了明清,内阁中书科里也设有中书舍人,掌管写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等,官品只有从七品。

重点来了:清朝确实有“中书舍人”这个官名,是从七品的芝麻小官!

02 贾史王都是什么官

清朝异姓爵位排序是这样的:

1、公爵(超品)2、侯爵(超品)3、伯爵(超品)4、子爵(正一品)5、男爵(正二品)6、轻车都尉(正三品)7、骑都尉(正四品)8、云骑尉(正五品)9、恩骑尉(正七品)

贾家是公爵,史家是侯爵,王家是伯爵,都是超品!请牢记这一点。

官职呢?贾代化是京营节度使,相当于清朝的直隶总督或九门提督(从一品)。这是军队里的高级官员,皇家的安全就交给他了。

请注意,贾代化已经是第二代。第一代什么官职书上没说,只是侧面暗示他们是打天下的功臣,跟皇家无比亲近,很可能是掌握天下军马的。

惹不起的七大家族(四大家族未必是豪门贵胄)(3)

史家祖上是尚书令,这个官名自秦至元都有,简单理解就是宰相,文臣里的最高峰。官品因历史阶段不同,在一品或二品之间徘徊。

王家祖上是都太尉统制,这是北宋出兵作战时临时派遣的官职,可以理解成作战时的高级将帅。

再看四家的后代:

1、贾家

有一等神威将军(袭爵),有三等威烈将军(袭爵),有工部员外郎(从五品),同知(从六品),龙禁尉(五品),还有追赐五品的进士贾敬。

惹不起的七大家族(四大家族未必是豪门贵胄)(4)

2、史家

史家后代更牛,传了三代爵位不降级,这叫做恩袭。相当于影视剧里常说的铁帽子王。

不仅如此,第三代又多出一个侯爵来!也就是说,又被新封了一个,一门两候!

行政职务方面,书中说史鼎迁为外省大员。清朝的地方大员里,总督是正二品,巡抚从二品,足够牛掰吧。

3、王家

王家二代,也就是王熙凤的爷爷,管沿海外贸,相当于现在的海关总署署长。

第三代王子腾,接替了贾家的军权,从京营节度使(从一品),一直干到九省都检点(正一品),权倾天下。

03 薛家差的不止一点点

贾史王三家都是超品爵位,但薛家什么都没有。

贾史王三家的祖上,尽是些一二品大员。而薛家最荣耀的时期,仅仅是个七品芝麻官。

贾史王的后代各展神通。有能再次封爵的,有权倾天下的,有威振一方的,再不济都要弄个挂名官职。他们的后代里,没有一个老百姓。

薛家正相反,后代没有一个公务员,全是老百姓。既然官爵皆无,就绝对不属于贵族!

惹不起的七大家族(四大家族未必是豪门贵胄)(5)

薛家从二代就再没打半个水漂,彻底脱离体制。这还不算,竟然迅速自甘堕落,变成了商人。

要知道古代指的四民“士农工商”,在几千年的社会排序里,商人一直是地位最低的群体。

本来是文士,擅长耍笔杆子,后代却从商。以当时的观念来看,这不跟卖身一样吗?

有读者会说:人家不是皇商吗?

不,这完全是个误传!

真正的皇商,是代表皇室经商的官僚,如曹家的江宁织造,便是为宫廷供应织品和绸缎的皇商。

皇商隶属于内务府,有官衔,且品级都在五品以上。大众熟知的胡雪岩,被赐封从二品布政使;乔致庸父子均为二品顶戴花翎。

然而薛家没有官品。书上只说薛家【现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又说【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这些都不符合皇商的要件。

在贾雨村判案中,无论是下令拿人,还是后来胡乱处理,都充分证明薛蟠是个白衣。因为有官职的人,要逮捕没那么容易,想随便死掉更不可能!

贾敬一生无官,只因有功名,死了还要奏报天子,朝廷要给予追赠和抚恤。何况在职官员?任何官员无论怎么死去,朝廷都要给盖棺定论的,哪里能莫名消失呢?

惹不起的七大家族(四大家族未必是豪门贵胄)(6)

看明白了吗——薛家能支领国库里的钱粮,却没有官职,说明他只是官方指定的供货商。

他就是个纯商户,封建社会里最低等的子民。

书上用“皇商”一词,那是社交用语。因为薛家混迹在贵族圈,不高抬他一下,又该如何称呼呢?事实上,这本身也是讽刺之意,曹雪芹塑造薛家,始终都是明褒暗讽。

别说什么四王八公、贾史王林李那些大官僚,即便被读者瞧不上的邢家、尤家、秦家,迎春嫁的孙家,甚至贾府的老仆赖家......随便哪个,社会地位都比薛家强的多!

原来,整个这部书里门楣最差的就是薛家。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惹不起的七大家族(四大家族未必是豪门贵胄)(7)

04 四大家族的真相

看到这儿,肯定有很多人一脸懵:怎么会是这样,那薛家怎么还位列四大家族呢?

呵呵,四大家族这个称谓,真是迷倒万千众生啊!

你以为它意味着“高攀不上”,但作者的真意却是“地方黑恶势力集团”。

各位应该先弄清楚,四大家族之所以出场,是因为打官司,而不是富豪聚会。

当贾雨村要捉拿薛蟠时,门子告诉他:您刚上任,还不了解金陵地界,此地有几家是不能得罪滴。

假如这“四大家族”是真正意义的豪门贵胄、天下望族,还需要门子来暗戳戳的提示吗?官老爷不知情,衙役却门清,你说这是什么,能是白道话题吗?

惹不起的七大家族(四大家族未必是豪门贵胄)(8)

1、地域性

它首先具有地域性。因金陵老百姓忌惮这四家,编出顺口溜,其影响力当然也仅限于金陵。

然而本书的故事却都发生在京城。

京城里牛掰的家族如过江之卿,一抓一大把,至少书中出现的就有四王八公。可就算他们,仍然不敢自称顶级家族。

义忠王、忠顺王都不属于四王之列,因为他们的爵位更高!四王是郡王,人家是亲王,贾家压根与之攀不上关系。

忠顺王的长史官来贾家一次,吓得贾政腿直哆嗦。这个时候怎么不说四大家族了?

柳湘莲仅仅是个败落的世家公子,打得薛蟠差点丢了小命,可薛家竟然打掉牙咽肚里,一声不敢吭。这个时候怎么不说四大家族了?

惹不起的七大家族(四大家族未必是豪门贵胄)(9)

2、黑道暗语

我不是说贾史王薛四家都是黑社会。而是说“四大家族”称号,绝非正大光明的东西。

以上提到的那些家族,是不是更牛掰,为什么不编个护官符?

真正世人皆知的达官贵人、高级家族,一切可以放在阳光下的,都不需要入什么护官符。

好比你是个局长,市长省长不能得罪,还需要人来告诉你?但某日得罪了个城管,没想到他背后有七拐八拐的关系网,产生了意外后果,这就是护官符了。

你以为这比喻很极端?城管还有点小权呢,薛家只是一介商户,竟然能“护官”,这还不是天大的讽刺吗?!

只有特定小范围的黑势力,不可告人,才搞这个。跟“白天小平管,晚上小果管”是一个意思。

所以,不要以为这个称号很光荣好吗!

惹不起的七大家族(四大家族未必是豪门贵胄)(10)

3、官场同乡会

四家阶级不同,为何被编在一起呢?他们唯一的共性是老乡,所以本质上是个同乡会。

官场里同乡结盟的小群体,自古至今都有,细节不多解释了。小群体一旦结盟,互相照顾帮衬是必须的,所以叫做一荣共荣,一损共损。

这种群体在京城里翻不了什么浪花,因为达官贵人太多了。但在地方上,能体现出巨大的势力作用。

薛蟠打死人跟玩似的,不就因为有京城的大哥罩着吗?如果不钻进这个小团体,谁认他啊,官府的铁链早拴在薛蟠脖子上了。

不要被护官符上几句话给吹晕了,在阶级社会里,你以为有几个钱就无所不能了?

惹不起的七大家族(四大家族未必是豪门贵胄)(11)

05 四大家族如何结盟

人们对“四大家族”的误解有两点:其一,以为它无比荣耀;其二,以为它是万能魔棒,总用贾家来参照薛家,亦或者用王家来证明贾家。

殊不知,官场里的结盟是各有生存之道,根本没有类比性。并非同班同学,资历一样,富贵一样。

弄清楚他们彼此间的关系,对你正确理解红楼梦大有用处。

在这四家里,贾家是核心,史家是臂膀,王家是下属干将,薛家是附庸。

贾史两家,祖上品级差不多,一文一武的国之栋梁。所以他们是基于阶级相似、工作合作而结盟。

王家祖上就差一些,后来从贾家手上接过了军权,所以大概率祖上是贾家的得力下属。

贾家最辉煌的时候跟史家联姻,没王家什么事。到了日落西山了,才跟王家不断地联姻,却没有史家女孩嫁过来了。这一切,都说明王家低一个档次。

薛家跟贾史,从未产生过任何交集,只跟王家挂钩。说明薛家是攀着王家,挤进这个圈子的。

惹不起的七大家族(四大家族未必是豪门贵胄)(12)

王薛两家何以能联姻,这也是个大问题。钗粉历来都用薛姨妈的婚姻,来证明薛家门楣不差,证明贾家乐娶宝钗。

这是典型的偷换概念。王家有王家的作风,贾家有贾家的标准,两者岂能混谈?

王家曾管外贸,薛家曾干外贸。海关总署署长跟外贸企业联姻,你认为会干嘛?

呵呵,当然是为繁荣经济做贡献啊。

王家可以为利,不惜自降门楣,错阶级联姻。这种做派只属于他自己,不能代表贾家。贾家向来只娶官僚千金。

总结这四家,贾史是同学关系,王薛是同学关系。王家因做过贾家的下属,而把两组同学连在了一起。

惹不起的七大家族(四大家族未必是豪门贵胄)(13)

挤进圈子的薛家能做什么呢?

附庸的作用就是拍马屁、捞好处啊。中书舍人是起草文件的,最擅长舆论宣传,他能做的当然是拍马屁。

可以对照下他们的后人:王熙凤就是个干将,鲁莽而直接,喜欢冲锋在前。而薛宝钗呢,喜欢鼓动唇舌,望风而动,坐取渔利。是不是一丝不差地符合了角色定位?

实际上,舍人一词最早见于《周官》,掌理王宫用谷之政务。到了战国时期,门客被称为舍人,李斯、毛遂都做过舍人。

也就是说,官僚贵族身边的跟班,可以统称为舍人。

曹雪芹弄个莫名其妙的紫薇舍人送给薛家,暗含了“跟班”“门客”之意。然而熟悉原著的都知道,作者对门客又是何等的厌恶和鄙视。

惹不起的七大家族(四大家族未必是豪门贵胄)(14)

蘅芜苑里没有花木,那是怎样怪诞的园林景象?而到处爬满的藤萝,全是攀附意象。

特供商谁都能做,要想得到这个资格,必须有官方靠山。薛家人历来不用心于产品,只见其游走贵族,四处拉关系结朋党——这正是他们的生存之道。

从以上诸多方面,薛家在贵族圈里到底是什么角色,你明白了吗?

06 罪恶昭彰的薛家

薛家对贵族圈拼命攀附,对平民是另一个样子。人若自甘卑贱,必然内心极度渴望耀武扬威!薛家正是如此。

冯渊家奴告状时说:【无奈薛家原系金陵一霸,倚财仗势.......]

惹不起的七大家族(四大家族未必是豪门贵胄)(15)

什么叫一霸?这没啥好争议了吧,不就是黑社会、地头蛇吗?

一登场就被人告。顶着犯罪分子、社会败类的光环,C位出道,还有比这更刺激的吗?

说他门楣最差,那是过去的观念。但要说薛家门风最差,反社会反人民,可不冤屈他吧!站在任何时代都一样。

我们可以不论门楣,不论攀附,只这恶霸属性,薛家就是全书里最差的家族,没有之一!

薛蟠的粗俗低劣,已经没什么形容词可用了。人至贱则无敌,到了薛蟠这个地位,倒成了活宝,成了书里的开心果了。

贾府的交际圈里,的确有些低俗的纨绔。但若对比薛蟠的话,他人都要甘拜下风。

葫芦案里假称薛蟠死亡,在法律上他是不存在的人。他后来人生的每一分钟,都活在法网漏洞下,跟在逃犯性质一样!只要真相被曝光,他随时应被正法。

那么多纨绔弟子里,是不是只有他一个在逃犯?然而,他是薛家的当家人,跟肩上无责的纨绔还不是一个意义。

薛蟠即代表薛家,他的罪恶既然名列第一,那薛家就是最坏的家族!还需要辩论吗?

曹雪芹把薛宝钗安排在这样的家族里,你说啥意思,难道是为了赞美她吗?

惹不起的七大家族(四大家族未必是豪门贵胄)(16)

07 宝钗有资格选秀吗?

宝钗选秀也是误传。第四回里说:

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才人、赞善,是隋唐时期的女官名称,清朝根本没有。而且书上说的很清楚,是【除聘选妃嫔外】,另开了一个通道。

什么意思呢?那不就是说宝钗没资格竞选妃嫔吗!

我们常常说宝钗选秀,其实她是竞选才人赞善,不是选妃。只不过没有合适的词语,只好统称为选秀。

至于才人赞善要什么条件,不得而知。不过结果我们都知道,她落选了。

为什么落选呢?论博学强记,宝钗并不差,她可是受过专业培训的!薛家男孩儿不学无术,女孩却有文化,毫无疑问不是家学氛围,而是专门请人培训的。

惹不起的七大家族(四大家族未必是豪门贵胄)(17)

培养美才女,是薛家试图改变门楣的一大暗器。无论是想进宫,还是想嫁豪门,都需要拿文化来加分,薛家从很早就制定了这样的策略。

费了那么多年劲,结果也泡汤。她输在哪里?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出身。

人家皇家要的是“仕宦名家之女”,宝钗不仅够不上嫔妃资格,连降格之后的名家之女也靠不上,第一关政审时就会被淘汰。

请想想:薛蟠命案是记录在刑部的,他因“死了”才逃避了刑罚,但罪不消除啊。案发后连特供商的资格都免谈了。

而且薛蟠“已死”,薛家没继承人。就算资格不免,谁去户部担纲呢?根本没人嘛!

把这些背景都捋清楚后,你才能知道薛家有多磕碜!长期寄居贾家的可悲可怜,无异于丧家之犬。

惹不起的七大家族(四大家族未必是豪门贵胄)(18)

这些背景都是社会常识,但曹雪芹偏不明说,真相一定是隐藏状态。直接写明了,还怎么调戏无脑读者呢?[呲牙]

你若坚持认为薛家大富、薛家豪门、薛宝钗大户千金、宝玉配不上她,那只能随便咯。

08 悲催的贾史两家

贾史两家原本是国之栋梁,而护官符是黑恶势力,这中间的因果是怎么回事?

细看原著就会知道,贾史两家主体已离开金陵,都在在京城了。老家的剩下的,是些老弱病残和无关紧要之人。

但王家主体在金陵,只有十分之二在京城。薛家当然全在金陵,从未混进中央去。(护官符里记载的)

是谁在金陵耀武扬威,令百姓憎恨的?当然是王薛两家。

王家毕竟还有公务员,干坏事也不好干在明处。而薛家之所以四处攀附,不就是为了横行无忌、有恃无恐吗?

可见护官符,护来护去主要护的就是薛家。所以薛家一登场就格外“闪亮”,作者只差把心掏出来了。

惹不起的七大家族(四大家族未必是豪门贵胄)(19)

贾史两家之所以登上不光彩的名单,很大程度上是被“好亲戚”拉下水的。

当一向谨慎做人的贾政,不得不看夫人的面子,知法犯法包庇逃犯时,罪恶的阴影是不是已经埋下?

很多人一提到贾府结局,就搬出曹家史料。不错,曹家是因为经济问题被抄,但书中的贾家,其官职其政治背景,都跟曹家毫无相似。

一个远离政治核心圈的家族,只在清水衙门苦熬苦扒,会因什么被抄家呢?

实际上书中只给了两条线索:一条明线,是庇护薛家命案;另一条暗线,是王家结党营私,把持军权。

王家和薛家,就是把贾史两家拖进地狱的老鼠屎。

关于这个问题有专门解读,详见:《红楼梦悲剧探源:四大家族为何被抄家,是因为元春失势吗? 》

与男性的政治世界对应的是,内帷里的悲剧全部由王夫人和薛氏母女来完成。所有染血的事件,凶手总不外乎王薛两姓。

惹不起的七大家族(四大家族未必是豪门贵胄)(20)

惹不起的七大家族(四大家族未必是豪门贵胄)(21)

就连薛家的生意都有伏笔。薛家有当铺,到了后期甚至是主要生意。当时的私人金融机构挣的都是带血钱,必须有黑社会背景。58回里有:

湘云黛玉二人听了方笑道:“原来为此。人也太会想钱了,姨妈家的当铺也有这个不成?”众人笑道:“这又呆了。‘天下老鸹一般黑’,岂有两样的?”

“天下老鸹一般黑”,请好好体会这句话吧。曹雪芹让众婆子当面哄笑,还有比这更好的待遇吗?

09 小结

不去细扒原著,不了解社会和政治背景,就妄谈红楼梦,绝对是自误误人!

你以为四大家族称号无比荣耀,其实恰恰是最大的污点。你以为他们彼此联姻通好、荣辱与共,真相却是虎视眈眈、明争暗抢、勾连拖拽。

你以为史家贫困潦倒,真相却是唯有人家发奋图强,受到新帝器重,开辟新路。

你以为薛宝钗出身名门,大家闺秀,富贵千金,端庄典雅,高贵矜持.....真相却是无耻娟狂、卑鄙下贱、灵魂肮脏。

只因为87版的改造,就硬生生成了绝代佳人。

甄嬛传里的人格近乎完美的沈眉庄,被评为拥有黛玉的骨、宝钗的壳。我听到这个差点吐了。额滴神啊!你们是要羞辱死沈眉庄吗?

且不说眉姐姐的人品高洁、光明磊落,俩人差十万光年的距离,只说出身这一项,她们怎能类比?

这个罪恶家族的女儿、黑社会逃犯的妹妹,游走贵族的攀附者,身上背着金陵无数百姓的血债和痛恨,真的会可爱、会高贵吗?红楼梦里的史家,真的很穷吗?被误读百年!

从豪门媳妇的出身,看到贾府里最隐秘的矛盾

梨香院“街门另开”有何寓意?一部奇葩家族的祸害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