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是什么病的前兆(很可能是自恋流行病的症状)

自恋是什么病的前兆(很可能是自恋流行病的症状)(1)

前些日子网上流传一个段子,说是一群人去参加PARTY,记错了时间,早到了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该如何打发呢?于是出现了一幅众生相:A在玩IPAD,B在打瞌睡,其余人均高举手机,撅嘴、侧头或做剪刀手——玩起了自拍。这个段子固然有夸大之处,但“我为自拍狂”的人的确不在少数。

每天打开微博和朋友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张张自拍照,秀美颜、秀恩爱、秀包包、秀风景、秀宠物、秀美食......其实无论大家在秀什么,终极目标都是在秀逼格,都是在不留余力的显示自己生活得多么高端、大气、上档次。但其实每个看客又怎么会看不出晒客的那点小心思呢。几乎每一张照片都带有明显的“美图秀秀”美化过的痕迹,于是越是美艳动人无死角的照片,越会使看客从记忆的匣子中搜索出照片主角生活中未经PS过的画面,这样强烈的反差只会让看客嘴角浮起一丝嘲讽,然后默默的屏蔽了晒客的朋友圈。

这是一个自拍的时代

“自拍达人”们似乎无时无刻不在摸索一个最美丽的角度,永远在寻找一个最适合的场景。他们取景中的咖啡馆、饭店永远显得那么有格调,按着他们的照片寻找位置有八成会迷路,因为现实总是和他们的照片相去甚远。

各种自拍软件也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激增。凡是能把自拍照片带入虚幻境界的图片软件都会引发一阵追逐热潮,比如能帮你把自己的头像挂在纽约时代广场大幅广告牌上的软件,或者把照片做成电影效果、配上中英文字幕的文艺范软件,一时间都在朋友圈被刷屏。还有不得不提的是,最近风靡旅游景点的自拍杆,更是成为老少咸宜居家旅行必备神器。

自拍照的前身竟是自画像

艺术家为自己所绘的肖像作品,称为自画像。在文艺复兴的意大利,自画像被称为“镜中肖像”。从16世纪中起,艺术家们开始选择表现他们自己与画架为伍,手持调色板和画笔,支着腕杖。每一幅自画像都可被视为一种表演,艺术家为其观众选择一种特别的装束与姿态,呈现一个角色。几个世纪以来,无数画家耕耘于这一题材,文森特·梵高、勃朗·马尔曼松·里因、雷诺兹、弗里达·卡罗等尤其留下数量可观的自画像。所以会自拍并不代表你很潮,早在几个世纪以前大家就知道这样很美了。

自恋是什么病的前兆(很可能是自恋流行病的症状)(2)

(世界上第一张“自拍照”:1523年 帕米加尼诺 自画像)

如果你每天都在镜头前寻找最完美的角度,可能是真的是患了自恋流行病

不爱自拍的人永远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花大量的时间在自拍和修图上;为什么会有人饿得半死上菜了不吃却要先拍照;为什么有人平时连坐公交车的钱都想省却小资地点一杯星巴克只为拍一张自拍照。如果拿这些问题问当事人,他们多半夜回答不上来,也许只是下意识的更喜欢照片中的自己和生活。

心理学家的新近研究将自拍与自恋联系在了一起:如果你每天都在镜头前寻找最完美的角度,可能是真的是患了自恋流行病。自恋研究领域的专家珍·温格认为,全球正遭到自恋现象侵袭,一项调查了3.7万名大学生的数据显示,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自恋人格特质的增加速度和肥胖一样快。无可否认我们的社会越加强调物质财富、外貌、名人崇拜,就越会吸引更多不自恋的人加入自恋者的大潮中去。

自恋的英文词是narcissism,来源于Narcissus这个词,原意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神的名字,直译为那喀索斯,也是水仙花的意思。传说那喀索斯是一个美少年,他在水边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从此爱上了自己,每天茶饭不思,对着水面欣赏自己的美丽容颜,最终憔悴而死,死后变成了一朵水仙花。

自恋是什么病的前兆(很可能是自恋流行病的症状)(3)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稍微窥见自恋的含义。百度百科中将自恋解释为一种形容自我陶醉的行为或习惯。如果没到极端的情况,自恋被视为健康心理的重要元素。在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上,过度的自恋可以变成病态。当自恋的人沉浸于自恋状态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是完美无缺的,极度美好、帅气或崇高的。自恋的人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或缺陷,或者看到了也不愿意承认,选择性忽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就认为,好的自恋会让我们神采飞扬,更具创造力,更有自尊,更会去爱。2014年,重新论述自恋的英国哲学家西蒙·布莱克本说:“善待你的自恋,但是别过了。”所以如果你觉得自拍可以让你提升幸福感,并不影响你的生活,那自拍一下也无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