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致知 笃学敦行(正知正见正识)

正知、正见、正识,达以“知善明德”

原创:熊春锦 德慧智

道德人生最幸福,德才兼备最快乐!

传播:国学丨文化丨亲子丨教育丨中医 | 健康

传递:爱地球 | 爱万物 | 正能量

修身明德实践者必需要终生恪守,坚持运用德一能量进行修身明德进行终身实线。主动地建立经典诵读,与圣人居,与居人谋的道德能量联系,那么其中的能量作用,对于身命中的骨血肉经络正心正意与大道的整体场联成一体化合为一,确立以道德为准则的正知、正见、正识,达到产生最大和最高效率的清阴增阳健康体魄变化。

“致知”《说文》里面说:“致,送诣

也。”也就是有“送”和“到”的意思。全面而系统地用“格物”所获的理论和方法,来建立正确的道德人生观,去规范我们的意识思维,确立以道德为准则的正知、正见、正识,达到以“知善明德”为基础的“理通法随”,这就是致知。正确的致知,是运用这个观察,观之于物建立起来的正知、正见、正识,反馈到我们的大脑和心灵,建立正确的道德人生观,用五德的要求来规范我们后天的思维,规范这个意识,这个就是“致知”。

就像《易·象下传》所言:“君子以致命遂志。”这个口气、这个话语,就很豪迈!要把这个道德的真理,真正地贯彻在自己的命体里面,去达到自己认识人生,再造人生,升华我们的生命,打造一个亮丽人生,去实现这个志愿。要“致知”而“致命”,以道德去修身,达到和实现德治心身、性命的高尚志愿。这个“知”,是日积月累的智识,这个智识引之于善就是善知,引之于向恶就是恶知,所以前面的格物就相当的重要!这个格物,包括人的表率作用,社会的教养和家庭的教化,都在举手投足之间,给我们的心灵、给我们的意识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影响。所以这个致知,要注意它前面格物所产生的方向是不是对,所做的是不是符合德性的标准。否则这个“知”,是一种愚知,而不是一种明知。这个“知”,可能会产生愚昧的智性,而不是明亮的这样一个智性之知。

为了使我们的大脑皮层和我们的心灵建立一个正确的智性的认识,那么对这个知,对它的架构、它的来源要有正确的辨别,就要很好地用道德去规范这个格物。不仅我们从内心的去把握它的确立,而且还要远离恶劣的环境。

当年孟子的母亲三迁而居,不也是防止孟子从小受不良性的格物的影响吗?虽然说这个莲藕能够深植于污泥而不染,能够冲破污水而一花独灵独现,但是在稚嫩时期和扶生时期,不可能不注重到外环境的建设。所以在这个致知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整体去引导这个正确的知,而不是非知,错误的知。现在很多人掌握了很多知识,但唯独没有掌握这个德,能够算是真正的致知吗?对于他的生命来说,他的精神都缺乏粮食了,那么这个“知”肯定就是一种愚知,并不是一种智德的表现。这个“知”要真正地跟德性结合起来,这个“知”才是有用的,才是对生命有益的,对我们的健康、对我们的命运,都有帮助的一种智德,所以这个“知”下面加了一个“日”,就是“智”,就是“日日新”,积累知识为智。那么在日日积累知识的过程当中,注意去吸收正确的符合道德的规范,符合五德规范的这样一些知识,这就能够确保我们到达正知、正见、正识智慧人生,才能真正掌握完整的道德学说思想系统。慧明德与智明德同步共运,形成大智大慧才能真正做到“明明德”

配图:玉至

明德致知 笃学敦行(正知正见正识)(1)

明德致知 笃学敦行(正知正见正识)(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