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宝应方言(宝应方言杂谈从)

正宗宝应方言(宝应方言杂谈从)(1)

宝应方言杂谈

从“们”说起

——有趣的方言口语省略词

文/王荣华

宝应人日常口语中一般都把“我们”说成“们”。外地人听不懂,即使听懂了也觉得很奇怪,甚至认为说话的人结巴连话都说不完整。其实,宝应人把“我们”说成“们”,既不是结巴也不是连话都说不完整,而是我们宝应方言里特有的省略现象。其特有之处就在于这种省略现象仅出现在方言口语之中,写文章或正式场合的相互交流则不会运用这种省略形式。比如宝应方言最典型的省略词“们”,无论是小学生写作文、课堂发言还是机关发文件、领导讲话都是使用完整的“我们”,否则肯定被人笑话。

宝应方言口语的“省略”现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一是词语的前、中、后各部分构词成分常常被省略。

“块”“刻”是省略了“这块”“一刻”前面构词成分形成的,“草头”是省略了“草字头”中间构词成分形成的,“晓”是省略了“晓得”后面构词成分形成的。而“什么”一词即可省略前面的“什”也可省略后面的“么”,“什话”“碍么事”都是地道的宝应话。“他在块刻就走,你有什话照说,都熟人,碍么事唉,晓啦。”外地人一下子还真难听懂。

二是词组里虚词及其附属成分常常被省略。

“不(足)为奇”“反(而)说”“天(到)晚的”“(一)会(儿)”(挂号里是省略成分,下同)这些方言词组就是省略了挂号里的虚词成分形成的,精炼而富有地方土语特点。有趣的是口语中一些词组省略了否定副词“不”后并不改变否定的特性,最常见的“不得”“不好”“不能”“不动”里的“不”常常被省略,有的还起到强调语气的作用。例:早上摔了一跤,浑身(不)得动,班也(不)好上了。

三是词组里的实词、主要成分和部分关联词常常被省略。

“活丢(人)”“一塌糊(涂)”“神(气活现)”“不得下(台)”这些方言词语就是省略了挂号里的实词成分形成的,但意思都没变化,表达效果则更精炼。而“什(弄)法”省略的则是核心成分,这种省略核心成分的现象在其他方言里也不多见。还有关联词语“非…不可…”省略成“非…”已约定俗成,几乎没有人觉得这是一种省略现象了。

四是一些字读音的声母、韵母和介音、鼻音韵尾常常被省略。

宝应方言口语把“人”省略声母读成én,开始于魏晋,省略了当时中原官话读音nén的声母形成的。虽然后来元朝、清朝统治者大力推行北方官话“人”的读音“rén”,但宝应人口语仍一直保留“人”的省略读音én,另把官话“人”文读为“lén”。相同的还有“牛”,人们口语读成óu,就是省略了“牛”的文读niú的声母和介音形成的。

宝应方言口语里还常常把少数字的韵母或部分韵母读音省略了。我们口语中把“舅妈”“舅母”说成“舅们”,其实就是把“妈”“母”的韵母省略后形成的,说起来就是jiū·m,模拟地写出来就是“舅们”。相同的还有把表示打工谋生的“生活”的“活”读成hǔ,就是将其韵尾省略后形成的,这样就使打工谋生的“生活”与衣食住行的“生活”有了表义和读音上的区分。

宝应方言口语省略后鼻音韵尾则是一个不彻底的省略,致使宝应方言前鼻音与后鼻音读音常常混淆。因此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把“蒋”的读音jiǎng说成jiǎn,把“奸”的读音jiàn说成jiàng。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宝应方言里的前后鼻音混淆不清的现象将会得到改善。

来源:宝应生活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